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昭化古城

增加 3,7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文化==
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观剑门蜀道之上,境内古蜀道全长50余公里,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美誉。
昭化古城,自唐虞开始,历史悠久,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其中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均为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昭化古城人杰地灵、无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费祎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撰文论戏剧,曾逢吉教民重蚕桑,孟昭建学宫育人......传世佳话,人人敬仰。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为纪念"捐银置产,永免人间夫马"的丁建业、丁宝桢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门外建起了丁公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丁公祠会已成为古城的传统活动。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到葭萌以后,察看地势,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实属战略要地,就此驻兵,操练兵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采纳庞统意见,以帮助东吴为由,掉头离开葭萌,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刘璋拱手投降,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此时的刘备,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汉祚永寿"(祚,意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因而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
 
蜀汉政权建立后,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继蒋婉之后掌管蜀国军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汉寿(今昭化)。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景元四年冬(《三国志.钟会传》),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与此同时,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公元263年11月,"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邓艾军越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刘禅请降,维系了42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蜀汉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昭化古城记述三国蜀汉兴亡史迹和留下的传说与遗址,却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故有:"蜀汉兴,葭萌起;蜀汉亡,葭萌止。"的民间传言。
==民俗文化==
[[File: 剑阁县3昭化古城3.jpg|250px|缩略图|右|[http://img0img4.imgtn.bdimg.com/it/u=8772481683199016957,19904320983156537069&fm=26&gp=0.jpg 原图链接]]]
4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