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绣球灯舞

增加 11,34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绣球灯舞</big> ''' |- | [[F|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绣球灯舞</big> '''

|-

|
[[F|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ht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绣球灯舞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民间舞蹈。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汉族民俗活动。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
==基本内容==
中文名:绣球灯舞

发源地:山东省

类 型:汉族民间舞蹈

舞蹈愿景: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
==起源==
起源康乾传承300年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

300多年前,劳动人民在饱受兵荒马乱、漂泊流离之苦后,迎来了“康乾盛世”。为了庆贺这一较为安定的生活,每年春节,官庄村民便纷纷表演“社火”表示庆祝。该村有一位彩扎艺人叫徐东文,手艺高超,会做各种绣球灯,逢年过节他便做些绣球灯在春节前到集市上卖。因为绣球灯做得好,人们争相购买。除夕晚上,人们在绣球灯内点上蜡烛挂在门口,表示喜庆,表达祈求平安、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愿望。有一年,村办“社火”,徐文东就仿着绣球的形状扎了一对绣球灯让两个儿子在“社火”上表演,煞是威风好看。尤其在晚上,手中的绣球灯舞起来通明光亮,如流星,似云朵,令人叫绝。随后村里办“社火”,舞绣球灯成了主要节目,由原来的两人,慢慢发展到四人、八人。最初的时候,舞灯的套路比较简单。到了1759年,官庄村出了位武秀才叫徐久诚,指导着把武术动作融入灯舞之中,表演的刚柔相济,豪放优美。至1763年,村中又有一位文秀才叫宋武烈,他创意独特,指导着用灯摆成“天下太平”、“天下一品”的字样,使表达愿望的效果更加显明。从徐东文开创绣球灯到传到徐春生这一代,绣球灯已经在官庄村留传了十好几代了。
==习俗==
绣球灯舞传男不传女。早年间重男轻女,只有男人才能舞绣球灯,村里的女孩子是不能舞的,只有看的份。而且表演绣球灯舞需要演员动作敏捷,因为跑动迅速,消耗体力很大,所以舞绣球灯要每组8个年轻力壮、且训练有素的小伙子。为了表演需要可以编成好几个组,表演时每个人双手各持一灯。表演者要腿功、手功、腰功高强。绣球灯的表演套路有“单双剪子股”、“四门斗”、“串花”。随着表演者的动作造型、套路展示、队形变换,配乐以“将军令”、“备马令”曲牌为主旋律,锣鼓以“急急风”、“长行”为主要点子为表演伴奏。

绣球灯的制作非常特殊,绣球灯由内圈和外圈组成,内外圈全部是用八个竹制圆圈扎制而成,内圈由八个小圈扎成一个小球。然后在小球上留一个口用来点蜡烛,其余的地方用毛头纸将小球糊上,涂上白粉,刷上五彩色,成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彩球内装上转子,转子底部可以插上蜡烛。因为普通蜡烛芯细,质脆,安装在绣球灯上容易熄灭或断裂,因此,需要用特制的牛油蜡烛才行。

绣球灯的外圈也用八个大的竹圈扎制成一个彩球,把小球用绳子悬空置于其中,使小球在大球内能自由转动,再用彩纸条把大球的外框缠起来,点缀上纸花,这样,一个绣球灯就做成了。看起来挺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要做好这样一对绣球灯,一个人需要4到5天的时间。

在正式表演时,舞灯者全部是武生的装束。头戴英雄鬓,腰系丝带,脚登皂靴,在表演时融入武术、舞蹈动作,如蹲步、跨步、跳跃、旋转、搭人梯等造型,表演起来威武雄壮、豪放优美、气势恢宏。官庄村自古就有练武的传统,表演者结合武术动作还不时能耍一些高难度的花样。但不管舞灯人怎样表演,绣球里的蜡烛始终朝上,烛光不熄。
==文化渊源==
解放前,舞绣球灯一般是在正月十五开始。那时候村民舞绣球灯的积极性都很高。

一进入腊月门,官庄村的村民们便自发组织起来,喜欢玩灯的跑前跑后,买道具,制作特制的蜡烛,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开始为扎灯做准备。一切都准备好了,村里舞灯的年轻人便聚集起来在一起排练。还不到正式演出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就纷纷出来观看,把排练场围得水泄不通。越是有人观看,舞灯者就越舞得起劲。过了正月初十,绣球灯舞终于在大家的翘首以待中“粉墨登场”了,表演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左右。

早年间,为了展示绣球灯舞,官庄村村民们在正月里还到老齐河县城里表演。那时候各村各镇跑龙灯、划旱船、舞狮子的齐聚县城,大家跑龙舞狮好不热闹。人们聚在一起,一方面是图个热闹,另一方面也憋着股劲,比比谁家舞的最好。

说到古代用绣球灯为何要摆出的“天下太平”、“天下一品”这几个字,

这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旧社会人们摆出“天下太平”是为了祈求平安,风调雨顺。而摆“天下一品”则还有一段佳话。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乾隆身边的红人“刘罗锅”刘墉回山东老家探亲,路过老齐河县城,正好看到官庄的村民在县城里舞绣球灯。他看到舞绣球灯的人舞姿矫健,动作流畅,燃着蜡烛的绣球灯舞动起来,似行云流水,如流星追月。看罢,他对绣球灯舞大加赞赏,据称当时刘墉还为绣球灯舞题过一首诗,即兴赋诗一首,曰:“故里乡人稠,烛灯似龙游。祝阿独一秀,官册村史留。”由于当时刘墉官至一品,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墉曾观看并称赞过绣球灯,就摆出“天下一品”的字样来。

这段老艺人口口相传的乡间佳话是否真实,如今已无据可考。据史料记载,刘墉生于1719年,卒于1804年,而宋武烈用绣球灯队形摆字应发生在1793年之后,也就是说,刘墉看到绣球灯阵时,至少已经74岁了。年迈的刘墉还有体力千里迢迢来到山东省亲吗?据史料的准确记载,1797年时,78岁的刘墉确实来过山东,当年他刚刚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奉嘉庆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是刘墉暮年体察民情的又一政绩。
==艺术传承==
过去农村的业余生活不丰富,练武、耍灯就成了官庄村民农闲时的主要娱乐活动,

人们有比较高的热情。那时候村里会做灯、耍灯的人很多,绣球灯舞传承的很好。但是在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上了,年轻人在外面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没有人再练武术,也没多少人再做绣球灯、耍灯了。近几年绣球灯舞最红火的时候也只是在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时,绣球灯表演摆出了“九七回归”、“九九回归”、“九九归一”的字样,给绣球灯舞赋予了新鲜的艺术创意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现在很多复杂的舞绣球灯的套路已经没有人会了,但有些艺人无论是政治动乱还是生活困难,始终没有放下制作绣球灯的手艺。现在,为了让绣球灯这门艺术能继续传承下去,徐春生毫不保留地将制作绣球灯的技术、舞灯的套路传授给年轻人。在他的培养下,目前他的近20位徒弟成为绣球灯舞的表演骨干,从而为绣球灯舞的传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各地的灯与灯舞==
人们对灯的特殊情感,来源于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的对火的崇拜。许多民族到现在都保留着对火的敬畏。比如在 彝族风俗中,不能将脏东西拿到火塘里烧烤,绝对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等等。由于火的御凶驱邪的强大威力,所以能够带来光明、保存火种的灯,就受到了人们日益的重视。灯也得以由
“积薪而然(燃)”的火堆,发展到了“燃油之灯”,再慢慢发展到各式各样的彩灯。唐朝初年,确定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以后的宋元明清几朝,灯与灯节继续发展。到清朝,有关灯的制作、使用、表演已经在各地的城镇、乡村发展得非常成熟了。

当工匠的彩灯制作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人们就不满足于只把灯挂起来欣赏了。于是就有了灯舞。灯舞,在本质上就是以彩灯做道具的一种舞蹈形式。艺人们手持彩灯,作出种种舞蹈动作。在明清两朝,灯舞已经盛行。《檐曝杂记》记载:乾隆年间灯节时,有多达三千名的灯舞表演者为皇帝献艺。他们手持彩灯,口唱“太平歌”,脚下变换队形,依次排成“太、平、万、岁”等字。《今乐考证》又说:当时的灯舞表演套路有三十六种之多,有关于宗教的,有关于吉祥的寓意的,有以诗句为名的,还有与古代的阵法有关的。很明显,这种表演得到了有学识的士绅的指导。而且,灯舞并不只在乡间流传,还得到了上层社会的认可。清代戏曲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为咏叹灯舞,做了一首叫《舞灯行留赠流香阁》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久久帘动一灯来,一灯一灯陆续吐。十二金钗廿四灯,灯光人面添媚妩。”

中国幅,各处的灯舞也有本地的特色。比如福建上犹的“九狮拜象”灯舞,再比如表现鲤鱼跳龙门的鲤鱼灯,还有在很多地方流行的龙灯。在河北省景县有一种七巧灯,是由八个少女,手持十六盏荷花灯进行的表演。它的特色,是抒情的民歌伴唱和轻盈柔美的舞步。而在被誉为绣球灯舞之“根脉”的齐河县绣球灯舞之中,包含着典型的齐鲁文化的因子。为绣球灯舞的演出伴奏的,是具有山东特色的唢呐和锣鼓。绣球灯舞的表演中,包含着“单双剪子股”、“四门斗”、“串花”等套路,又有“金鸡独立”、“跨虎”等较有难度的武术动作,所以演出者非得是年轻力壮、反应敏捷、有一定武术根底的小伙子不可。如果把灯舞比做兵器的话,七巧灯舞就是一柄小巧精致的宝剑,而绣球灯舞则是一把雕金饰银的五十斤重的泼风大刀,威猛又不失华贵。<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0fa5820102xfrx.html   绣球灯舞]新浪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2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