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仆''' (约710~804年)名王冰,号启玄子。 仕 [[ 唐 为 肃宗]]宝应年间〔 762 — 763 〉任 太仆令,后世因称王太仆。唐代医学文献学家。 王冰青年时就笃好养生,留心医学。对《内经》有深刻研究,尤精于《素问》,认为《素问》一文文简意博,理奥趣深,极其推崇《素问》,王冰潜心研究《素问》达十二年之久,并对其进行整理编次和注释,并用他所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入传世本,并经过一番分类别目、迁移补缺、加字明义、删繁存要及调整篇卷的整理注释工作,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 <ref>{{cite book|title=黃帝內經 1000問|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dqhxCwAAQBAJ&pg=PA20-IA4|publisher=右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pages=20–|id=GGKEY:80B1PQCGHYS}}</ref> ,为现存《素问》之最古版本。王氏的主要功绩是次注《素问》和传运气之说,通过对《素问》的注释,不仅融贯《内经》之旨,并广泛参考了哲学、文学、天文学及律志等书籍,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使《素问》奥义得以晓畅。 王冰注释《素问》,刻意研精,不仅识契真要,而且对医理多有阐发。王冰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补入《素问》,比较客观地对待运气之学说。指出五运六气失常,是发生时行疫病的重要因素。对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异与人体发病的关系很有启发。王冰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阴阳互根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这对临床实践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王冰认为人体内五脏性质各有不同,即五脏各有本气,对于探讨病机甚为重要。在脏腑生理方面,王氏亦有不少阐发,在论述水液输布时,谈到了肺、脾二脏的重要作用,其注释尤强调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对于奇经八脉的功能,王氏明确指出了冲、任二脉与生育的关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王氏认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四类,“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二者不因气动而外有所成;三者始因气动而病生于内;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所谓“气动”,是指脏气的变乱,即把病变分作因气动和不因于气动两类,而每类中又辨其为外感或内伤。这种分类法将病因病机结合在一起,有别于三因学说,备受后世宣扬。其次,对伤寒发热、虚损、“鬲消”病等病机,也有独特之见。 在治疗原则上,王氏明确指出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于临症应明辨阴阳水火之虚实,主张元阳之虚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真阴之竭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关正治反治问题,他指出:“逆者正治也,从者反治也。逆病气而正治,则以寒攻热,以热攻寒。虽从顺病气,乃反治法也。”说明对病甚者的从治,实为反治。对于五郁的治疗,王氏区别五郁而分别用吐、汗、下、渗、泄等法,使《素问》五郁的治法更加具体明确,从而使郁证的论治在中医学中形成了一门富有临床意义的学说。王冰不仅在整理古籍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通过对《素问》的注释,反映了他自己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学的继承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Category: 唐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