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85
次編輯
變更
刘勇强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勇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刘勇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5%8…”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勇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刘勇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5%8B%87%E5%BC%BA&src=tab_www&correct=%E5%88%98%E5%8B%87%E5%BC%BA&ancestor=list&cmsid=d8a9b21e8371a8481fd70de206e9700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69a9f34daeeba778b0a211343b34ef78&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60889a106026f5d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 图片来源快资讯]]]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出生日期 = 1960年
| 出生地点 = 江西南昌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西游记论要》、《中国神话与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等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刘勇强''',中国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小说及宋元明清文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个人简介==
刘勇强,江西南昌人,1960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江西大学(今南昌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1988年1月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即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高校讲学。
==主要学术兴趣==
中国古代小说及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学术著作==
《西游记论要》(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
《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台湾锦绣文化企业1992年分别出版,韩国 China House2008年出版韩文版)
《幻想的魅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中国神话与小说》(大象出版社,1997,2009、2012年)
《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话本小说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主编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副主编兼部分章节撰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课教科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明代卷主编兼部分撰稿,中华书局,2007年)
《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主编兼部分章节撰稿,中华书局,2008年)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组缃文选》(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红楼梦》(校、注、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学术论文==
古典戏曲中的非现实因素(《河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
明末清初小说理论中的道德观(《明清小说论丛》第四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
鲁迅笔下的地狱意象(《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西游记传》、《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百回本《西游记》考评(《缀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论《西游记》对观音形象的重塑(《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1期)
明清邸报与文学之关系(《学人》第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演义述考(《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1期)
文学没有"史"--中国文学史研究谈片(《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猷定及其《四照堂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94年)
明清私家书目著录的通俗小说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
论"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金瓶梅》本文与接受分析(《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刘勇强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98%E5%8B%87%E5%BC%BA&step_word=&hs=0&pn=1&spn=0&di=1436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627068825%2C2693066675&os=1390070537%2C1883603311&simid=7843188%2C755695363&adpicid=0&lpn=0&ln=1464&fr=&fmq=162668013129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ex.cssn.cn%2Fzx%2Fbwyc%2F201903%2FW020190317403972323445.jpg%26refer%3Dhttp%3A%2F%2Fex.cssn.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9272155%26t%3Ddda14a549b6acc1b51d3dd7a12a4093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jx_z%26e3Bvffg_z%26e3BvgAzdH3FzxAzdH3FkoyvAzdH3Fda8lanAzdH3Fpda8lan80_9b9bldm_b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ex.cssn.cn/zx/bwyc/201903/t20190317_4848926_8.shtml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图像说明 = 刘勇强教授主讲“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和欣赏”
}}
"三言"署名诗词述考(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二号,1996年)
掘藏:从民俗到小说(日文稿载日本《中国-社会与文化》第11号,《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漫谈(合作,《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文人精神的世俗载体-清初短篇白话小说的新发展(《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理念及表述方式(合作,《文史知识》1999年第8期)
历史与文本的共生互动-以水贼占妻女型和万里寻亲型为中心(《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明清小说家的寒儒意识与才子心态(《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为当代精神文化现象的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西湖小说:城市个性与小说场景(《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当代体验与历史观照的龃龉和融汇-漫谈古代小说的解读与欣赏(《名作欣赏》2002年第1、2期连载)
古代文学研究规范内涵漫谈(《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晚明"西湖小说"之源流与背景(《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
《燕行录》与中国学研究(韩国《韩国文学研究》第二十辑,2001)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载《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种小说观及小说史观的形成与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明清章回小说在民间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构建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文史知识》2004年第1期)
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文史知识》2004年第2期)
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逢故人》(文史知识》2004年第3期)
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文史知识》2004年第5期)
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文史知识》2004年第6期)
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
平中见奇的为官之旅--谈《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文史知识》2004年第11期)
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
网络时代的明清小说(韩国《中国小说论丛》第21辑)
志怪传统与白话神怪小说之关系――以《西游记》为中心(《立雪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小说史的叙述架构、理论命题和研究方法(《化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与叙述线索(《北京大学学报》, 2005年04期)
生死两难的屈辱与抉择--谈《蔡瑞虹忍辱报仇》(《文史知识》2005年第3期)
天长地久的信义之交--谈《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文史知识》2005年第4期)
宁知钟爱缘何许--谈《叠居奇程客得助》(《文史知识》2005年第6期)
清代小说概述(《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
明代话本小说地域色彩的凸显(《国学研究》第十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醋葫芦:自虐的戏谑与说教(《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千年怨气一朝伸--谈《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刘勇强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98%E5%8B%87%E5%BC%BA&step_word=&hs=0&pn=0&spn=0&di=1444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61868398%2C4031817527&os=1303317779%2C4195848583&simid=4167329256%2C692859229&adpicid=0&lpn=0&ln=1464&fr=&fmq=162668013129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17wendao.com%2Fupload%2Fimage%2Fum%2F2018-09-03%2F201809031101461.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17wendao.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9272567%26t%3Dde29061d769c6e1c2655622542d2f14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80ojg1w5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etjo_99cnd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www.17wendao.com/news/view_44532.html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图像说明 = 刘勇强:趣务正业 顺乎自然
}}
小说起源问题的三重含义(《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古代小说文体的动态特征与研究思路(《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标点本:作为明清白话小说的一种文本样式(《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明清小说中的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The description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and exotic imagination in fictio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ume2.n)
论古代小说因果报应观念的艺术化过程与形态(《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
小说史叙述的文本策略(《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文学编年史研究的两个意义(《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
白话小说语言研究思路的细化(《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吴组缃文学研究的学术个性(《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个层面(《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美人黄土的哀思--《红楼梦》的情感意蕴与文化传统(《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的多重透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言及文学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一僧一道一术士--明清小说超情节人物的叙事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古代小说的人物设置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The West Lake Fiction of the Late Ming:Origi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Asiatische Studien LXIII·1·2009
略论话本小说版本问题的特殊性(《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
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的研究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国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古代小说主题意识的双重性(《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阅微草堂笔记》诗话肤说(《国学学刊》2011年第2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反思(《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文艺复兴:曾经的过程与持久的期待(《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10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兼容性(《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原本识要,以实为新--张锦池《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代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三国之分-- "仲相断阴"故事在三国题材作品中的取舍及其演变(《罗学》创刊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古代小说结构的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言"、"曰"之间:《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策略《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核心期刊)
古代小说研究的现状及两个发展维度(《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
古代小说结构的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论小说史书写中的"举例"--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接受障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 112-124页
(本文又载《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宝钗扑蝶"的情思(《文史知识》2013年第11期)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宋代都市文化与文学风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明清小说与当代文化(《北大中文系第一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走向细节层面的交流(《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古代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关联性叙事(《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掘藏臆说:发现性研究(《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
《儿女英雄传》序(湖北辞书出版社,2015年1月)
非现实形象构成:神怪小说的艺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3日)
略论古代地域文学的动态特征--以清代扬州文学为中心(《云南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
神怪小说创作的精神桎梏与解套策略(《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2期)
古代小说创作中的"本事"及其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作为小说标准的《红楼梦》(《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视频==
===刘勇强谈《西游记》2018-05-09===
{{#iDisplay:y06488k9hcd|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文学家]]
| 姓名 = 刘勇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刘勇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5%8B%87%E5%BC%BA&src=tab_www&correct=%E5%88%98%E5%8B%87%E5%BC%BA&ancestor=list&cmsid=d8a9b21e8371a8481fd70de206e9700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69a9f34daeeba778b0a211343b34ef78&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60889a106026f5d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 图片来源快资讯]]]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出生日期 = 1960年
| 出生地点 = 江西南昌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西游记论要》、《中国神话与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等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刘勇强''',中国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小说及宋元明清文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个人简介==
刘勇强,江西南昌人,1960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江西大学(今南昌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1988年1月在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即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高校讲学。
==主要学术兴趣==
中国古代小说及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学术著作==
《西游记论要》(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
《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台湾锦绣文化企业1992年分别出版,韩国 China House2008年出版韩文版)
《幻想的魅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中国神话与小说》(大象出版社,1997,2009、2012年)
《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话本小说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主编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副主编兼部分章节撰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课教科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明代卷主编兼部分撰稿,中华书局,2007年)
《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主编兼部分章节撰稿,中华书局,2008年)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组缃文选》(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红楼梦》(校、注、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学术论文==
古典戏曲中的非现实因素(《河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
明末清初小说理论中的道德观(《明清小说论丛》第四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
鲁迅笔下的地狱意象(《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西游记传》、《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百回本《西游记》考评(《缀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论《西游记》对观音形象的重塑(《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1期)
明清邸报与文学之关系(《学人》第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演义述考(《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1期)
文学没有"史"--中国文学史研究谈片(《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猷定及其《四照堂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94年)
明清私家书目著录的通俗小说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
论"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金瓶梅》本文与接受分析(《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刘勇强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98%E5%8B%87%E5%BC%BA&step_word=&hs=0&pn=1&spn=0&di=1436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627068825%2C2693066675&os=1390070537%2C1883603311&simid=7843188%2C755695363&adpicid=0&lpn=0&ln=1464&fr=&fmq=162668013129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ex.cssn.cn%2Fzx%2Fbwyc%2F201903%2FW020190317403972323445.jpg%26refer%3Dhttp%3A%2F%2Fex.cssn.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9272155%26t%3Ddda14a549b6acc1b51d3dd7a12a4093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jx_z%26e3Bvffg_z%26e3BvgAzdH3FzxAzdH3FkoyvAzdH3Fda8lanAzdH3Fpda8lan80_9b9bldm_b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ex.cssn.cn/zx/bwyc/201903/t20190317_4848926_8.shtml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图像说明 = 刘勇强教授主讲“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和欣赏”
}}
"三言"署名诗词述考(日本《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第二号,1996年)
掘藏:从民俗到小说(日文稿载日本《中国-社会与文化》第11号,《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漫谈(合作,《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文人精神的世俗载体-清初短篇白话小说的新发展(《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理念及表述方式(合作,《文史知识》1999年第8期)
历史与文本的共生互动-以水贼占妻女型和万里寻亲型为中心(《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明清小说家的寒儒意识与才子心态(《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为当代精神文化现象的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西湖小说:城市个性与小说场景(《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当代体验与历史观照的龃龉和融汇-漫谈古代小说的解读与欣赏(《名作欣赏》2002年第1、2期连载)
古代文学研究规范内涵漫谈(《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晚明"西湖小说"之源流与背景(《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
《燕行录》与中国学研究(韩国《韩国文学研究》第二十辑,2001)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载《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种小说观及小说史观的形成与影响(《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明清章回小说在民间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构建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文史知识》2004年第1期)
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文史知识》2004年第2期)
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逢故人》(文史知识》2004年第3期)
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文史知识》2004年第5期)
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文史知识》2004年第6期)
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
平中见奇的为官之旅--谈《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
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文史知识》2004年第11期)
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
网络时代的明清小说(韩国《中国小说论丛》第21辑)
志怪传统与白话神怪小说之关系――以《西游记》为中心(《立雪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小说史的叙述架构、理论命题和研究方法(《化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与叙述线索(《北京大学学报》, 2005年04期)
生死两难的屈辱与抉择--谈《蔡瑞虹忍辱报仇》(《文史知识》2005年第3期)
天长地久的信义之交--谈《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文史知识》2005年第4期)
宁知钟爱缘何许--谈《叠居奇程客得助》(《文史知识》2005年第6期)
清代小说概述(《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
明代话本小说地域色彩的凸显(《国学研究》第十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醋葫芦:自虐的戏谑与说教(《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千年怨气一朝伸--谈《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刘勇强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98%E5%8B%87%E5%BC%BA&step_word=&hs=0&pn=0&spn=0&di=1444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61868398%2C4031817527&os=1303317779%2C4195848583&simid=4167329256%2C692859229&adpicid=0&lpn=0&ln=1464&fr=&fmq=162668013129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17wendao.com%2Fupload%2Fimage%2Fum%2F2018-09-03%2F201809031101461.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17wendao.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29272567%26t%3Dde29061d769c6e1c2655622542d2f14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80ojg1w5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etjo_99cnd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www.17wendao.com/news/view_44532.html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图像说明 = 刘勇强:趣务正业 顺乎自然
}}
小说起源问题的三重含义(《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古代小说文体的动态特征与研究思路(《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标点本:作为明清白话小说的一种文本样式(《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明清小说中的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The description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and exotic imagination in fictio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ume2.n)
论古代小说因果报应观念的艺术化过程与形态(《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
小说史叙述的文本策略(《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文学编年史研究的两个意义(《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
白话小说语言研究思路的细化(《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吴组缃文学研究的学术个性(《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四个层面(《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美人黄土的哀思--《红楼梦》的情感意蕴与文化传统(《重读经典:中国传统小说与戏曲的多重透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言及文学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一僧一道一术士--明清小说超情节人物的叙事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古代小说的人物设置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The West Lake Fiction of the Late Ming:Origi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Asiatische Studien LXIII·1·2009
略论话本小说版本问题的特殊性(《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
古代小说情节类型的研究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国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古代小说主题意识的双重性(《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阅微草堂笔记》诗话肤说(《国学学刊》2011年第2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反思(《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文艺复兴:曾经的过程与持久的期待(《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10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兼容性(《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原本识要,以实为新--张锦池《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代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三国之分-- "仲相断阴"故事在三国题材作品中的取舍及其演变(《罗学》创刊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古代小说结构的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言"、"曰"之间:《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策略《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核心期刊)
古代小说研究的现状及两个发展维度(《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
古代小说结构的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论小说史书写中的"举例"--以《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接受障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 112-124页
(本文又载《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宝钗扑蝶"的情思(《文史知识》2013年第11期)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宋代都市文化与文学风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明清小说与当代文化(《北大中文系第一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走向细节层面的交流(《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古代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关联性叙事(《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掘藏臆说:发现性研究(《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
《儿女英雄传》序(湖北辞书出版社,2015年1月)
非现实形象构成:神怪小说的艺术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3日)
略论古代地域文学的动态特征--以清代扬州文学为中心(《云南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
神怪小说创作的精神桎梏与解套策略(《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2期)
古代小说创作中的"本事"及其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作为小说标准的《红楼梦》(《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视频==
===刘勇强谈《西游记》2018-05-09===
{{#iDisplay:y06488k9hcd|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