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
次編輯
變更
香港10號幹線
,→歷史
== 歷史 ==
1980年代,[[香港政府]]研究在[[竹篙灣]]及[[交椅洲]]一帶填海發展港口的計劃,當中包括連接香港島的陸路交通網絡。最初於1997年提出的10號幹線較詳細計劃,是由香港島的[[堅尼地城]]開始,經過曾經倡議的[[青洲 (中西區)|青洲]]發展區、青洲連接路(連接交椅洲的隧道)<ref>[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cptb.htm 一九九七年政策綱領] {{Wayback|url=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cptb.htm |date=20061213235025 }},[[運輸及房屋局|運輸局]]</ref> 、位於交椅洲及竹篙灣的擬建[[大嶼山]]港口、橫跨[[馬灣海峽]]至[[青龍頭]]的大橋(後稱[[青龍大橋]])<ref>{{cite web |url=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swnt/digest/civ.htm |title=主要規劃事項 |work=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 |accessdate=2018-11-30 |archive-date=2019-06-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21203746/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swnt/digest/civ.htm |dead-url=no }}</ref> 、青龍頭至[[掃管笏]]的公路(後稱大欖涌隧道)、掃管笏交匯處(連接[[屯門公路]]),最後經隧道(後稱藍地隧道)與近[[天水圍]]的[[元朗公路]]交匯(後來改為[[藍地交匯處]]),並連接當時計劃的后海灣連接路(今[[港深西部公路]])直達深圳。<ref>[http://www.legco.gov.hk/yr97-98/chinese/panels/plw/papers/pl15012a.htm 十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的討論文件] {{Wayback|url=http://www.legco.gov.hk/yr97-98/chinese/panels/plw/papers/pl15012a.htm |date=20070310192725 }},臨時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1998年1月15日</ref><ref>[http://www.legco.gov.hk/yr97-98/chinese/fc/pwsc/papers/pw131172.htm 519TH ─ 十號幹線 ─ 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 {{Wayback|url=http://www.legco.gov.hk/yr97-98/chinese/fc/pwsc/papers/pw131172.htm |date=20070930013223 }},臨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1997年11月12日</ref>
此後數年,隨著規劃的更改、市民及議員的反對,以及交通需求預測放緩,10號幹線多項設計被修改,甚至被擱置。政府曾於2000年宣佈開展進行10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南段)(即掃管笏至[[北大嶼山]])的工程,年間共收到500多份反對書。政府曾修訂定線,刪除小欖連接路,並在2002年6月28日刊憲。<ref>[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319 道路及鐵路-香港幹線公路(二)] {{Wayback|url=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319 |date=20070502042018 }},香港地方</ref>由於政府預測交通需求增長放緩,道路飽和情況比最初估計輕微,加上[[大欖隧道]]的營運者反對,最終不獲立法會議員支持興建,因此興建計劃需要押後。而政府於2004年作出「二零零四年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檢討」後,亦建議對元朗至北大嶼山段作出多項檢討。<ref>[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tp/papers/tp0318cb1-1096-7c.pdf 二零零四年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檢討] {{Wayback|url=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tp/papers/tp0318cb1-1096-7c.pdf |date=20070927191849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2005年3月18日</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