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王堆汉墓医书

增加 4,11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古医书。墓葬年代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前168)。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字…”
《'''马王堆汉墓医书'''》,出土古医书。墓葬年代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前168)。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字部分包括帛书与竹木简牍2部分,书写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间,经过考古人员鉴别属于医学方面定名的计有14种。帛书包括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和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卻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竹木简包括《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这些医书,共有3万余字。由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织“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编成《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由文物出版社于1985年3月出版。

==内容简介==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和乙本),全面论述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所主[[疾病]]和灸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书与《灵枢·经脉篇》所论述的十二经脉比较,从内容到文字,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不同处是前者较后者少了一条“臂厥阴经”。同时循行经路和所主病候也有不同。另外,《灸经》只言灸法,不及针法。而《灵枢》则主要言及针法。在文字方面,《足臂十一脉灸经》的“脉”字作“温”,“厥”字作“帣”,字迹都较古老,这表明两部灸经是中国经络学说的早期产物,对研究中国经络学说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脉法》和《阴阳脉死候》,前者现存400余字,其中“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论说,和现存100余字的后者记述的三阳脉死候一,三阴脉死候五(包括肉、骨、气、血、筋),都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文献。

《五十二病方》,现存1万余字,记载内、外、妇、儿、五官各科52种疾病,内病名103个。每种病征之后,附方多少不等,共有283方,使用药物247种。有的医方体现了[[中国]]医学早期的辩证论治思想。治疗方面,除内治服药外,更多为外治疗法。包括药浴、烟薰、砭石、熨、灸、按摩等。该书记载的毒堇采集和收藏,反映了中国古代积累药物知识的艰辛历程。药物计量方面,有“三指撮”、“三指大撮”、“三指撮到节”,也反映了在秦汉以前度量衡尚未完备情况下,使用药物计量的通行办法。《卻谷食气》和《导引图》,前者现存300余字,是现存中国古代养生气功的珍贵史料。后者残存彩绘人物44图,男女各半,各具不同练功姿式,旁注以文字,如“熊经”、“引&55385;&57091;(痹)痛”、“鹯”、“以杖通阴阳”等,表明中国体育锻炼运动发源很早。《胎产书》是现存中国最早论述胎产宜忌的[[书籍]]。著名的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内容,实际渊源此书。其他《养生方》、《杂疗方》,以及竹木简《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除部分内容属咒禁方术外,余均为古代“房中”文字。

马王堆医书的出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中外学者均极重视。它不仅填补了先秦医学的空白,对中国医学发展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同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ref>[https://www.docin.com/p-1459297077.html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723,3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