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子

增加 15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3]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1]
== '''主要成就''' ==
===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2]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朱学的影响'''==
他为官仅有10余年,从事教学约40年。一生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训诂考证、注释整理上都有较大成就。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唯心论]]的唯理论体系。认为“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朱熹晚年受到[[韩胄]]排斥,以為“朱熹迂闊,不識時務,不宜再用”,其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到禁止。但后来朱熹理学一直成为官方哲学,[[元]]代恢复[[科举]]后,朱学被定为科场程式;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儒学正宗。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理学的作用和影响力仅次于[[孔子]]。朱理学传到了[[朝鲜]],再传入[[日本]],在日本一度形成朱子学热,影响颇大 <ref>[http://www.huaxia.com/tslj/rdqy/fj/2016/12/5121810.html 福建武夷山朱子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 华夏经纬网 2016-12-19 </ref>
[[胡道静]]先生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对朱熹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也相当肯定的。他说:“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人。”并对朱熹在解释雪花何以呈六角形时将雪花与太阴玄精石的比较予以高度评价,称之“预示了后来播云技术的发展”。李约瑟还认为“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李约瑟文集》)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