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禹凿龙门
,無編輯摘要
| [[File:禹凿龙门.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地点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河南省洛阳市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align= light|
中文名;禹凿龙门
==序言介绍==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言禹之事。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ref>[https://www.sohu.com/a/33748644_202997 禹凿龙门——最具“古中国”标识的文化遗迹 ] , 搜狐 2015-09-29 </ref> ==历史背景==鲧,一个治水的英雄死了,但洪水并没有因为鲧的死而退却。肆虐的[[洪水]],仍需要有人去降服。舜经过考察,举荐鲧的儿子禹去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 禹带领自己的部下伯益、后稷等人对水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采用[[疏导]]的方法对江、淮、河、汉等进行治理。同时,令民众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 传说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 开凿龙门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工程之一。传说禹开凿的龙门有两个:一说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的龙门山,一说禹凿的龙门就是洛阳之南的龙门山。 关于洛阳龙门为大禹所开凿的记载较多。洛阳龙门,又称伊阙。[[《水经注》]]说:"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汉书·沟洫志》也说:"昔大禹治水,山陵挡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洛阳龙门山为名副其实的石山,在坚硬的石山上开凿龙门,是否是操用简陋治水[[工具]]的大禹所为呢?这一点,今人有不少的异议。但《水经注》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和《汉书》的作者、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的记载决非凭空想像。至少可以认为大禹在这个[[地方]]确实疏导过水势,修整过河道。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写《左传》,离大禹治水的时代并不遥远。《左传》上记载了一段刘定公在洛阳发出的感慨:"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显然,春秋时期人们对大禹开凿龙门治理伊[[洛河]]的故事是深信不疑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禹凿龙门、辟伊阙写下了数不清的赞美诗。唐代诗人成萼在《登圣善寺阁望龙门》诗中云:"高阁聊登望,遥分禹凿门。"另一位唐代诗人刘沧也有"城连伊水禹门近"的诗句。宋代寓居洛阳的大历史学家[[司马光]]留下"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的名句。明清时期,"龙门山色"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首,人们在赞美龙门风光的同时,更是赞美大禹的神功,如[[明代]]诗人吕维祺在以"龙门山色"为题的诗篇中,就曾发出"万世神功禹削凿"的感叹! 也许大禹治水的传说有一个逐步夸大、神化的过程,最初大禹治水的传说集中在夏人 [[ 活动 ]] 的中心伊洛地区,但由于黄河大于伊水,伊水的传说就被挪到了黄河, [[ 黄河 ]] 中的峡谷也得到了龙门的美名。==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x0930zuuudf|480|270|qq}}<center>禹凿龙门,是最具“古中国”标志的文化遗迹,如今已是沧海桑田! </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