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荫麟

增加 1,4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张荫麟]]'''(1905-1942),无字,号[[素痴]],亦常作笔名,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 历史学家。  ==生平简介== 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得到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929 年,张先生自清华大学毕业,以官费赴美留学于斯丹福大学,专攻哲学和社会学,其间曾往加州大学作过短期研究。 1933 年冬,回国任清华大学历史、哲学两系副教授,同时在北京大学讲历史哲学课。自此至抗战前这段时间,张先生又作《沈括编年事辑》等。据 1936 年 4 月出版的《国立清华大学一览〈 1936 ^ 1937 年度》,张萌麟还在历史学系另专为研究生开设清史专题研究课程。 1937 年春天,张荫麟随清华历史系师生赴西北旅行游了开封,洛阳、西安古城,并于归途登华山,同行者有[[吴晗]]、[[钱穆]]等。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张先生受浙江大学之聘,讲学于天目山中。 1938 年夏,赴昆明,任教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组之西南联大历史系、哲学系教师, 1940 年 7 月离开联大。同期[[容肇祖]]也任教于联大哲学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1942 年,张荫麟去世。容輩祖擴写纪念文章,投寄《思想与时代)编辑郎。张荫麟去世后,浙江大学史地系辟"东莞图书室"以纪念先生 <ref>{{cite book|title=张荫麟先生纪念文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69p3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汉语大词典出版社}}</ref>。 == 參考文獻 =={{Reflist}}[[Category: 中国历史学家]]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