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舍城

增加 6,57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王舍城</big> '''   |-   | File:090543878.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王舍城</big> '''
 
|-
 
|
[[File:0905438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storage.travel.sina.com.cn/jingdian/0/20130809/090543878.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7%8E%8B%E8%88%8D%E5%9F%8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9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王舍城'''(Rajgir),是[[印度次大陆]]的佛陀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十六大国之一的摩揭陀国早期的都城。公元前684年,摩揭陀国定都在旧王舍城,此城因毁于火灾,向北迁移到4千米外的新城。

之后,[[摩揭陀国]]为了适应国家扩张的需要,再次迁都至华氏城。定都华氏城后,王舍城逐渐荒废。新王舍城的遗址,今在印度国比哈尔邦那兰达县拉杰吉尔镇(现有遗址园区,地理坐标:东经85.42度,北纬25.03度)。王舍城是佛祖释迦牟尼长期居住修行的地方,佛陀逝世后,在王舍城举行了第一次佛教结集,因此是佛教圣地之一。

=='''名称由来'''==

王舍城,是梵语राजगृह(拉丁转音:Rāja-gṛha)、巴利语Rājagaha的意译,音译则作罗阅祇伽罗,“罗阅祇”(Rāja)意为王舍,“伽罗”(-gṛha)意为城,音意合译为“[[罗阅城]]”等。玄奘则将新城音译作曷罗阇姞利呬城,旧城音译作矩奢揭罗补罗城。此外还有其它译法。

=='''典籍记载'''==

公元5世纪,法显《佛国记》中记载,王舍新城“是阿阇世王所造,中有二僧伽蓝。出城西门三百步,阿阇世王得佛一分舍利,起塔,高大严丽。出城南四里,南向入谷,至五山里。五山周围,状若城郭,即是芊沙王旧城。城东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里。”“城东北角曲中,耆旧于庵婆罗园中起精舍,请佛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养处,今故在。其城中空荒,无人住。”“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现在。”

公元7世纪,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载,“上茅宫城,摩揭陁国之正中,古先君王之所都,多出胜上吉祥香茅,以故谓之上茅城也。崇山四周,以为外郭,西通峡径,北辟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余里。内城余趾周三十余里。羯尼迦树遍诸蹊径,花含殊馥,色烂黄金,暮春之月,林皆金色。”“曷罗阇姞利呬城。(唐言王舍。)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余里,面有一门。”“逮无忧王迁都波吒厘城,以王舍城施婆罗门。故今城中无复凡民,惟婆罗门减千家耳。”

=='''名胜古迹'''==

'''佛舍利塔'''(Bouddha Stupa)

佛陀逝世后,[[摩竭提国阿阇世王]]分得一份佛舍利,迎请回国,在新王舍城外建设了舍利塔,后为阿育王所破,将其中90%佛舍利取出,分到印度次大陆其它地方供养。此塔今已不存,故址在今拉杰吉尔火车站路上,地理坐标:北纬25.0323005度,东经85.4159802度。

'''竹林精舍'''(Kalaṇḍaka Venuvana)

竹林精舍,也名迦兰陀竹园(Kalaṇḍaka Venuvana),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相传是迦兰陀长者皈依佛陀后献出的竹园,也是佛陀在创立佛教后所接受的第一片土地馈赠。在佛陀初转法轮2年后,即公元前533年,竹林精舍落成,佛陀曾在此长期居住。10年后,当由舍利弗监造的舍卫城祗园精舍落成后,佛陀随有冬住竹林、夏居祗园的基本弘法规律。佛陀曾在此寺宣讲:《般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地理坐标:北纬25.0215921度,东经85.4163861度。

'''耆婆伽梨园'''(Jivakamravana)

耆婆伽梨园(Jivakamravana),地处旧王舍城的东北角,是摩竭陀频毗娑罗王的庶子——耆婆伽王子捐赠给佛陀居住的芒果园,该王子是当时王舍城内最著名的医师。据《增一阿含经》等记载,阿阇世王继位后,对佛教有所限制,耆婆伽王子借在宫内给其治病的机会,劝阿阇世王到梨园纾困解惑。阿阇世王潜行到梨园,聆听佛陀为众人说法后解悟,皈依佛教,成为佛教的护法王之一。遗址地理坐标:北纬24.9844136度,东经85.4360919度。

'''关押父王的监狱'''(Bimbisar Jail)

根据佛典记载,公元前494年,[[摩揭陀国]]发生了一场极其血腥的王权争夺战,频毗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Ajàtasatru,意译:未生怨王),把父王关押起来,不给饭吃,母后每天悄悄送去食物,最后以儿子登基为结束。关押父王的监狱,在旧王舍城内,地理坐标:北纬24.9983046度,东经85.4311473度。

'''灵鹫峰'''(Vulture Peak)

佛陀初转法轮后,来到[[旧王舍城]],在城外东面的灵鹫山(Gridhkut Hill,又译耆阇崛山等)的石窟中继续修行,并向摩揭陀国王频毗娑罗(Bimbisara)和佛教信徒们宣讲了《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等重要佛教经典。灵鹫峰顶(Gridhkut Vulture Peak),地理坐标:北纬25.0018945度,东经85.4410116度。

佛陀居住过的灵鹫山石窟

佛陀在灵鹫山的讲经台

'''七叶窟'''(Saptaparni Caves)

公元前486年3月15日,佛陀在拘尸那揭罗城郊外逝世。随后,[[阿阇世王]](Ajàtasatru)不仅派人迎请佛陀舍利供养,而且襄赞在旧王舍城举行佛教第一次结集,具体地点在城外西面的毕钵罗山七叶窟(Saptaparni Caves),历时一个雨安居(约为6-8月份),在大迦叶的主持下,由阿难主述,经过参会500名罗汉共同讨论确认,将佛陀的思想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佛教教义系统。地理坐标:北纬25.0136915度,东经85.4078717度。

'''世界和平塔'''(Vishwa Shanti Stupa)

1969年,在新、[[旧王舍城间]]的拉特纳吉里山(Ratnagiri Hills)顶,由日本出资修建了世界和平塔(Vishwa Shanti Stupa,全世界共80座),通有索道,成为该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地理坐标:北纬25.0046941度,东经85.4270343度。<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273133633798928&wfr=spider&for=pc  大唐西域记——睹货逻国和小王舍城的记载],月兮书记 2019年7月28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4,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