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培勋

移除 2,5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陈培勋'''(1922一2006)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
自幼随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上海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抗战时辗转祖国各地。1939年入[[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师从[[谭小麟]]深造兴德米特的作曲技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曲江、重庆、上海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1949后,长期任[[ 中央音乐学院]] 作曲系副教授、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 ,直到61歲(1981)才回到出生地香港 。80年代,在[[香港浸会学院]]艺术教育系任教。
==音乐作品==
陈培勋对祖国满怀深情,不仅创作过《卖杂货》、《思春》等充满民族风情的钢琴小品,更在交响诗和交响乐中写出深厚的民族底蕴。中国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节都浓缩在这幅“我的祖国”的宏伟画卷中。
陈培勋对 他的重要作品如《心潮逐浪高》(1960)、第一交響曲《我的 国满怀深情 國》(1963)、《流水》、《王昭君》(1977)、第二交響曲《清月祭》(1980)等都是在大陸期間寫成的。1981年回到香港之後 不仅 陳氏繼續 创作 ,作品包括小交響曲 [[卖杂货]] 迎春 》、 高胡協奏曲 [[思春]] 廣東音樂主題》、《兒童節序曲 等充满民族风情的钢琴 (與葉惠康合作)、 品,更在[[ 响诗]]和[[ 響曲《青年》等<ref name="劉靖之2013">{{cite book|author=劉靖之|title=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典‧嚴肅音樂‧粵劇|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U3eBAAAQBAJ&pg=PA188|date=1 July 2013|publisher=商務(香港)印書館|isbn=978-962-07-5612-2|pages=188–}}</ref>。其中 交响乐]]中写 曲《从头越》(《祖国颂》的第二乐章)获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 器乐作品创作一等奖,《清明祭》获第一届全国交 厚的民族底蕴 刻,艺术结构与写作技巧比较完善、 响乐作品优秀奖 中国 土地 交响乐作品题材重大 文化、历史和 积极,艺术表现<ref>{{cite book|title= 中国 艺術家辞典: 现代|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fNApAQAAIAAJ|year=1981|publisher=湖南 的精神气节都浓缩在这幅“我的祖国”的宏伟画卷中 民出版社}}</ref>
陈培勋《第二 交响 乐一清明祭》,正面表现 1976 年清明时节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事件,内容直接取材于《天安门 抄》。 心潮逐浪高——读清明祭》采用单乐章的自由奏鸣曲形式,由连续演奏的三段音乐组成,三段标题分别为"烈士墓前"、"忠魂舞"和"遗愿化宏图" ,并各有一首"天安门诗歌"作为曲意的提示,缓慢、深沉的引子主题是贯穿全曲的重要素材,使悲愤的悼念之情贯穿整首乐曲< 黄鹤楼ref> 词有感》{{cite book|title=北京志: 音乐志, 舞蹈志, 杂技志|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0ILAQAAMAAJ|publisher=北京出版社}}</ref>。
乐曲开始描写由[[黄鹤楼]]远眺,但见一片烟雨苍茫。近观龟、蛇两山,横锁奔腾大江,一片山河美景,心潮起伏。至此寓情于景,乐曲转而像江河海浪般动荡起来。高潮中的铜管乐三连音表达了人们对恶势力的愤怒和痛恨,悲愤激烈之情与浪潮共高。乐曲中段明朗乐观,情绪不断高涨,象征改革的潮流像江上浪涛,翻腾起伏,势不可当地卷去一切意图阻止前进的绊脚石,一泻千里地勇往直前。乐队全奏呈现出自豪乐观的感情、光辉灿烂的前景。乐曲的结束,有如一片春光明媚的黄昏景色,在宁静的画面里传来远处的钟声,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任何一个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无法忘怀的题材。一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底蕴也只有它自己的儿女才可能谱写。 陈培勋 对祖国满怀深情,将中国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中国人 根据广东小调改编 精神气节都浓缩在第一交响曲 我的祖国 卖杂货 中。 《我的祖国》由三首交响诗组成,原写于1960—1964年,“文革”中总谱遗失,1976年重写第一、二乐章,1989年重写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都出色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壮阔情怀。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则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胸怀为祖国追怀历史、展望未来、奋发前进,中间插部的进行曲引用了群众歌曲《[[在胜利的旗帜下前进]]》。 陈培勋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童年时期赶上了中国人面临民族存亡的艰难岁月。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日子,他也跟许多中国人一样,在自己的国土上四处逃难,跟命运抗衡。抵御外辱的战事结束之后就是内战、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其间更有动荡不安的十年“文革”。他的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的创作过程,便透露了作曲家艺术人生的坎坷:这一部交响作品,可说是作曲家的心血结晶。因而,不难理解, ,即 过作曲家那样坎坷经历的那一代人,不管走到哪里,对祖国的感情,总是难以割舍;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陈培勋的作品里,从起音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乐曲结束时画下的休止符,每一个音符与顿句之间,几乎都贯彻着作曲家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操与坚毅不拔的民族精神,华夏的血脉汹涌澎湃地贯穿其中。 《我的祖国》可说是为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作总结。作曲家亲自执笔写下的乐曲说 ,最后一句话便是:“愿我 永远安定与繁荣!”这是一个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中国人,写下的一个最真诚的愿望! 第二交响曲《[[清明祭]]》 “文革”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反思中国的历史,认识民族的性 ,寻找民族的力量,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完成。可以说,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是目前为止反思“文革”的最佳音乐作品。 第二交响曲《清明祭》作于1980年。作品取材于1976年 和独特 《[[天安门诗抄]]》中的三首诗,献给“文革”中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们,表达了对中国人民为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追怀,体现了人民对烈士们坚贞不屈的怀念。作品以单章性奏鸣曲结构写成,全曲分三段,三段连续演奏。该曲于1981年获得第一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优秀奖,1993年入选二十世纪华人 方言 乐经典。 连续演奏的三个乐章的内容皆来自《天安门诗抄》,分别是:第一乐章 烈士碑前:初春寒意浓,哀思涌心中。丹心映山河,碧血染旗红。第二乐章 忠魂舞:悲风平地起,狂飙从天落。英雄别故土,肝胆照山河。第三乐章 遗愿化宏图:巍巍青山耸,峥峥松柏葱。遗愿震人寰,壮志贯长虹。 乐曲扎根于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最深处,把中国人的苦难、理想和力量都融为一体。每个乐章都从慢板开始,情绪逐渐推进到中间的高潮,再转入宁静和沉思。结构严密, 调, 旋律 优美。第二乐章“忠魂舞”尤其 抑扬顿挫,节奏活泼生 人心魄。整个交响曲大气磅礴,沁人肺腑,催人奋进。<ref>[{{cite book|title=中國音樂学|url=https://wwwbooks.xiamigoogle.com/artist/82884 陈培勋简介] 虾米音乐books?id=eqIRAQAAMAAJ|year=2007|publisher=文化艺朮出版社}}</ref>
==视频==
[[Category: #参考资料待查]]
[[Category: #检查]]
 
[[Category: 中国近代作曲家]]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