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世祖

增加 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薛禅汗
| 职业 = 政治家,军事家,总统
| 主要成就 知名作品 = 建立元朝,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首创行省制度,开凿大运河
| 在位时间 =1260年登基,在位35年
| 年号 = 中统、至元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征北战'''
<p style="text-indent:2em;">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 [[ 元宪宗 ]] ,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 [[ 总领 ]] 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p style="text-indent:2em;">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p style="text-indent:2em;">1256年夏天,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蒙哥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
<p style="text-indent:2em;">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率大军攻入四川北部,一路 [[ 所向披靡 ]] ,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在合州城下攻势受阻。
<p style="text-indent:2em;">1258年11月29日,根据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开平东北行祭旗礼,正式出兵启行南下攻宋,于次年8月2日,忽必烈率军抵达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发,并派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1259年9月3日,忽必烈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随后一路向南,在湖北开辟新的战场,进攻长江中游的鄂州。
<p style="text-indent:2em;">'''登基为帝'''
<p style="text-indent:2em;">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 [[ 班师议 ]] 》,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
<p style="text-indent:2em;">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即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联络,准备在1260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 [[ 登基大典 ]]
<p style="text-indent:2em;">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
<p style="text-indent:2em;">1260年6月29日,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
<p style="text-indent:2em;">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发布《 [[ 至元改元诏 ]] 》,取《 [[ 易经 ]] 》“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大元国号正式出现,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p style="text-indent:2em;">'''攻灭南宋'''
1,2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