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jpg|thumb|350px|right|[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c3bf25a900b74b9fb1f99d568165e51d 原图链接][http://blog.si…”
[[File: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jpg|thumb|350px|right|[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c3bf25a900b74b9fb1f99d568165e51d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44c67a0102yplr.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玄奘精神 第85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玄奘是执着的,他会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玄奘是倔强的,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追忆一些事、一些人。
== 原文 ==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曾提到,玄奘在那烂陀寺附近游历时见到过一座"鸽子庙",在鸽子庙的东面有一座塔,就叫大雁塔。也许是大雁塔奇特的造型给玄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也许是佛祖化身大雁舍身成仁的故事太过感人,也许是忘不了那段在那烂陀寺求学的美好时光;也许,他还想到了麹文泰,想到了辩机,想到了唐太宗……
玄奘是执着的,他会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玄奘是倔强的,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追忆一些事、一些人。
随着时间而流逝,这些人和事都会化作历史的碎片,但是一千三百多年后,当我们站在大雁塔前,这座俨然已是玄奘法师化身的古塔在历经沧桑风雨之后依然耸立,依然是那般的倔强而挺拔……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一代高僧就此辞世。
玄奘的一生是成功的,从取经到译经,他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他的成功超脱了普通意义上的功利色彩,从个人角度来看,他做到了职业和事业的完美结合,从现实角度来看,他把个人成就与象征大唐、象征民族的时代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玄奘是用职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又用事业成就了整个时代的精神,这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高度,也让职业和事业的分界线不那么清晰,让二者都成了人生目标,这也是当代职场人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 附 录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抆其旨趣,能无疑惑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谐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抒理,广彼前闻;截伪存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引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合,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30078.html ]</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玄奘精神 第85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玄奘是执着的,他会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玄奘是倔强的,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追忆一些事、一些人。
== 原文 ==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曾提到,玄奘在那烂陀寺附近游历时见到过一座"鸽子庙",在鸽子庙的东面有一座塔,就叫大雁塔。也许是大雁塔奇特的造型给玄奘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也许是佛祖化身大雁舍身成仁的故事太过感人,也许是忘不了那段在那烂陀寺求学的美好时光;也许,他还想到了麹文泰,想到了辩机,想到了唐太宗……
玄奘是执着的,他会用一生来完成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玄奘是倔强的,他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追忆一些事、一些人。
随着时间而流逝,这些人和事都会化作历史的碎片,但是一千三百多年后,当我们站在大雁塔前,这座俨然已是玄奘法师化身的古塔在历经沧桑风雨之后依然耸立,依然是那般的倔强而挺拔……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一代高僧就此辞世。
玄奘的一生是成功的,从取经到译经,他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他的成功超脱了普通意义上的功利色彩,从个人角度来看,他做到了职业和事业的完美结合,从现实角度来看,他把个人成就与象征大唐、象征民族的时代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玄奘是用职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又用事业成就了整个时代的精神,这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高度,也让职业和事业的分界线不那么清晰,让二者都成了人生目标,这也是当代职场人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 附 录 ==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抆其旨趣,能无疑惑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谐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抒理,广彼前闻;截伪存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引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合,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30078.html ]</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