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羅伯特·歐本海默

移除 68 位元組, 2 年前
私人和政治生活
== 私人和政治生活 ==
1920年代期間,歐本海默不問塵世,不看報也不聽收音機,甚至要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發生的六個月後,他才在與歐內斯特·勞倫斯散步時聞知此事。<ref>{{harvnb|Herken|2002|p=12}}</ref>他曾經說過自己在[[1936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前從未投過一次票。然而從1934年開始,他對政治和國際時事愈加關注。他在1934年起兩年內把自己工資的3%(約每年100 美元,即今 美元)捐出,支持當時逃離[[納粹德國]]的德國物理學家。{{le|1934年西岸碼頭工人罷工|1934 West Coast Waterfront Strike}}期間,他和梅爾巴·菲利浦斯、羅伯特·瑟伯爾等一些學生參與了一次碼頭工人的示威運動。歐本海默一次又一次地為瑟伯爾爭取在柏克萊的教職,但{{le|雷蒙德·T·伯奇|Raymond T. Birge}}卻覺得「系裡面一個猶太人就夠了」。<ref name="Bird 2005 104–107">{{harvnb|Bird|Sherwin|2005|pp=104–107}}</ref>
歐本海默的母親在1931年去世,自此他和父親變得更加親近。雖然父親住在紐約,但他常去加州。<ref>{{harvnb|Bird|Sherwin|2005|p=98}}</ref>父親在1937年去世,給歐本海默和他弟弟弗蘭克留下392,602美元 (即今{{Inflation|US|392602|1937|fmt=eq}}美元) 的遺產。歐本海默立即寫下遺囑,將財產捐給加州大學作研究生獎學金之用。<ref>{{harvnb|Bird|Sherwin|2005|p=128}}</ref>他和當時的許多年輕知識分子一樣,支持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在後來被標籤為[[共產主義]]分子。他支持革新的做法,在之後的[[麥卡錫主義|麥卡錫時期]]被劃為[[左派]]。他所謂的激進行為主要包括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為支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共和派]]組織籌款以及其他[[反法西斯]]活動。他從來沒有公開加入過[[美國共產黨|共產黨]],但他曾經通過被認為是黨員的熟人向[[自由主義]]事業捐款。<ref>{{harvnb|Cassidy|2005|pp=184–186}}</ref>1936年,歐本海默和柏克萊一名文學教授的女兒{{le|瓊·塔特洛克|Jean Tatlock}}開始交往,兩人政治觀點相近。瓊是一名[[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學生,曾經為一份共產黨報《西部工人》(''Western Worker'')撰文。<ref>{{harvnb|Bird|Sherwin|2005|pp=111–113}}</ref>
在一段狂暴的感情關係後,塔特洛克在1939年和歐本海默分手。同年8月,他認識了曾經是共產黨員的柏克萊激進學生{{le|凱瑟琳·歐本海默|Katherine Oppenheimer|凱瑟琳·普寧}}(Katherine Puening,小名基蒂,Kitty)。凱瑟琳當時已有過三次婚姻。第一次只持續了幾個月。第二個丈夫是活躍的共產黨員,在西班牙內戰中身亡。<ref>{{harvnb|Bird|Sherwin|2005|pp=154–160}}</ref>回到美國後,她在1938年和醫生和醫學研究員理查德·哈里森(Richard Harrison)結婚。1939年6月,凱瑟琳和哈里森搬到[[帕薩迪納 (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凱瑟琳成為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名研究生。歐本海默和凱瑟琳在托勒曼的一場派對之後上了床,成了一場小醜聞。1940年夏天,凱瑟琳和歐本海默一起住在他在新墨西哥州的農場上。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她向丈夫哈里森提出離婚,但哈里森沒有答應,於是她在[[內華達州]][[雷諾 (內華達州)|雷諾]]獲得批准即時離婚。1940年11月1日,她和歐本海默正式結婚,歐本海默成了她的第四名丈夫。<ref name="Cassidy, pp. 186-187">{{harvnb|Cassidy|2005|pp=186–187}}</ref>
24,5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