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Z-DNA

增加 1,72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Z-DNA'''又称Z型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与常见的B-DNA相反),并呈现锯齿形状。 中文…”
'''Z-DNA'''又称Z型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与常见的B-DNA相反),并呈现锯齿形状。

中文名Z型DNA外文名Z-DNA

类 型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

特 点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锯齿形状]]

概述

Z-DNA为三种具生物活性的DNA双螺旋结构之一,另两种为A-DNA与B-DNA。

历史

Z-DNA为首先于1979年被解出晶体结构的DNA型态,研究者为麻省理工大学的Alexander Rich等人。B型及Z型相互结合时的结晶则解于2005年,使科学家了解Z-DNA在细胞中的潜在角色,当一段Z-DNA形成时,其两端必为B-Z相互结合型态,形成与B-DNA的接口。

产生

Z-DNA是比较特殊的,它与其他DNA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的偶线期产生的,约占DNA总量的0.3%。

结构 Z-DNA的双股螺旋为左旋型态,与B-DNA的右旋型态明显有所差别。其结构每两个碱基对重复出现一次。大小螺旋凹槽之间的差别较A型及B型小,只在宽度上有些微差异。这种型态并不常见,但某些特定情况可增加其存在的可能,如嘌呤-嘧啶交替序列、DNA超螺旋,或盐份与某些阳离子(如Na+)浓度高时(中和了带负电的磷酸基团,导致交替的嘌呤-嘧啶残基呈现左手螺旋现象)。<ref>[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biochemistry-genetics-and-molecular-biology/z-dna Z-DNA]</ref>

Z-DNA能够与B-DNA构成相互结合型态,这种结构会使一对碱基突出于双螺旋之外。

DNA转录时,若局部变构为Z-DNA,可使DNA的转录活性降低。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8,7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