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襄子

增加 1,5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
|名 = 襄子
|姓=[[嬴姓]]
|氏=
|名=毋卹
|字=
| 名=无恤| 字=|諡 =襄| 代=春秋 期| 家= 晉國晋国
|身份=
|官位= 晉國 晋国 正卿
|爵位=
|出生日期=
|出生地 =
|逝世日期=公元前444年
|逝世地 =|在位年代= 記記載 记记载 ,在位33年<br />(公元前457至公元前425年)根 華簡 华简 系年(前475年至前443年)根 今人 楊寬錢 杨宽钱 穆推 在位51年(前475年至前425年)|父=[[ 趙簡 赵简 子]]
|母=翟人之女
|正妻=
|妾=
|夫=
|子女=[[ 桓子]]
|太子=
|都城=
|居所=
|墓葬=
| 作=
}}
''' 襄子'''({{bd|?||前443年||Z}}),是[[中 ]][[春秋 期]][[ 晉國晋国]][[ 姓| 氏]]的[[ 袖]],原名'''毋卹'''、''' 恤''',[[春秋 戰國战国]]之 [[ 晉國晋国]]的[[大夫]]。生年不 ,任 內與内与[[ 康子]]、[[魏桓子]] 盟,[[三家 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卒 前443年。 卒諡襄,史 ''' 襄子'''。 《[[史 ]]》中所引 襄子的 年,在位 為33 为33 年(前457至前425年)清 華簡 华简 系年 前475年至443年 <ref>《竹书纪年》载,简子卒于定公三十七年</ref>。 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
==在位年份==
《史 記載趙 记载赵 襄子的 年, 前457至前425年,在位共33年。而近人 穆《先秦 子繫年》及 楊寬 杨宽 戰國 战国 史》考証 認為為 认为为 前475至前425年,在位共51年。王政冬 華簡 华简 《繫年》 記載 记载 敬公立十又一年(前441), 桓子 )侯之大夫,以 越令尹宋盟于 。」, 認為為 认为为 前475至前443年,在位共33年。清 華簡 华简 系年 考古 簡牘 简牍 以系年 准。 楊寬現 杨宽现 代人,史 年份正 確時間記錯 确时间记错 而已。<ref>[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46 王政冬:由清 華簡 华简 《繫年》 趙國 赵国 世系]</ref>
==立为 君== 襄子 [[ 趙簡 赵简 子]][[ 鞅]]之子,因母是 [[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 子中名分最低, 處於处于[[庶子]]的地位。在他小 候,甚至 親簡 亲简 子也看不起他。
但毋卹 小就敏而好 膽識過 胆识过 人,不似 紈絝 纨绔 ,久而久之,引起 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 ]],取信 趙簡 赵简 子。有一天, 子召 子前 子卿看相,子卿趁 機舉薦 机举荐 了毋卹。
趙簡 赵简 子注重教育,曾 將訓誡 将训诫 書於 书于 竹板上,分授 子,要求他 們認 们认 習讀 习读 悟要旨。 並規 并规 三年之 ,要向 子逐一考查。然而考查 ,他的 不得,甚至 [[世子]]伯 ,也背 不出,甚至有的人 竹板也不知 。只有毋卹 竹板上的 訓誡 训诫 如流,而且始 終將 终将 竹板 身,牢 記於 记于 心。 趙簡 赵简 子始信子卿所 認為 认为 毋卹 為賢 为贤 者。
成, 趙簡 赵简 子又 們進 们进 行二次考 。有一天, 趙簡 赵简 子召 見兒 见儿 們說 们说 :“我 一[[兵符| 符]]藏 [[常山]](今北岳[[恆山]],在[[山西]][[ 源]]境 )之上,你 找,先得者有 。” 是, 子乘 騎尋寶 骑寻宝 常山。 都是遍 ,空手而 。毋卹回家, 卻說 却说 :“我得到了 符。 常山之 攻代,[[代 ]]即可 歸趙 归赵 所有。 就是 符。” 趙簡 赵简 聽罷 听罢 興異 兴异 常, 頓覺 顿觉 只有毋卹明白自己的苦心,是 得的 承人。遂 [[世子]][[ |伯 ]],立毋卹 為儲 为储
据《[[竹 書紀 书纪 年]]》 子卒 定公三十七年(前476年),毋卹承 襲簡 袭简 卿之 ,史 稱趙 称赵 襄子。 以考古挖掘 准,史 記漢 记汉 時間 时间 。而竹 書紀 书纪 為晉 为晋 ,已被史 家公 認為戰國 认为战国 家所
== 取代 ==周 定王(前458年),襄子的姐姐是[[代 (春秋)|代]]王的[[妻子]](史料 作[[代 夫人]]),因有 這樣 这样 的姻 親關 亲关 係,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 ]] 北), 代王相 ,代王毫 。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 ,趁 用斟酒用的 勺[[刺 ]]代王及其 官。代王一死, 趙軍隨 赵军随 兵伐代,一 土併入 氏版 。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髮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子死 晉國 晋国 正卿由[[智伯 ]]取而代之。 智伯 為晉國 为晋国 正卿 ,竭力 展自家 力,很快成 智、[[ 趙國赵国| 氏]]、[[ 韓國 韩国 ( 戰國战国)| 氏]]、[[魏 |魏氏]]等[[卿]][[大夫]]中, 力最大, 力最 的[[ 門閥门阀]]。 晋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能言善辩的智伯此时却愤而骂曰:“你相貌丑陋,懦弱胆怯,[[赵简子]]为何立你为[[继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宗族]]并没有甚麽坏处罢!” 四年之后,[[智伯]]与赵襄子再次一同讨伐[[郑国]],智伯带着几分醉意向襄子灌酒,遭襄子拒绝,智伯竟将酒杯扔到襄子脸上。襄子[[幕府 (中国)|幕下]]的[[军官|官]][[士兵|兵]]都要求杀掉智伯以洗刷耻辱,襄子回答:「主君之所以让我做[[储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晉出公九 权力的膨胀,助长了智伯独吞晋国之心。前455 (公元前466年) 智伯假借晋侯之命,巧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 智伯赵国|赵]] 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 鄭國韩国 (战国)|韩]][[ 京師魏国|魏]] ,智伯讓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用外交辭令推脫,讓智伯出兵,能言善辯的智伯此時卻憤而罵曰:“你相貌醜陋,懦弱膽怯,三卿各家索取领地一百里。[[ 趙簡 韩康 子]] 為何立你為[[ 繼承人魏桓子]] ?”襄子答道:“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 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 對趙氏[[宗族]]並沒有甚麼壞處罷!”如数交出。
四年 而赵襄子却不愿俯首任智伯摆佈,加 往日与智伯有隙,便非常坚决地回绝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产业 [[ 哪能随意送与他人?” 智伯]]與趙襄子再次一同討伐见韩、魏两[[ 鄭國]] 拱手献地 智伯帶著幾分醉意向 而赵 襄子 灌酒 竟敢抗命 遭襄子拒絕 勃然大怒 智伯竟將酒杯扔到襄子臉 。襄子[[幕府 (中國)|幕下]] 新仇旧恨 [[軍官|官]][[士兵|兵]]都要求殺掉智伯以洗刷恥辱 催化 襄子回答:「主君之所以讓我做遂自己亲任[[ 儲君元帅]],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 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
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 ==晋阳 心。前455年,智伯假借晉侯之命,巧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趙國|趙]]、[[韓國 (戰國)|韓]]、[[魏國|魏]]三卿各家索取領地一百里。[[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战==
而趙襄子卻不願俯首任 智伯 擺佈 率[[韩康子]]、[[魏桓子]],合兵攻[[赵国|赵]] 加之往日與智伯有隙 围困晋阳,襄子苦守一年馀。这年夏季 便非常堅決地回絕 智伯 使者:“土地是先人的產業 借[[洪水]]来临 哪能隨意送與他人?”智伯見韓、魏兩[[ 汾河]] 拱手獻地 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 易子 食”,晋阳虽“民无叛意”,但群臣却有动摇之心。 襄子 竟敢抗命 估计晋阳愈是危在旦夕 勃然大怒 而韩、魏两家将愈无战心。 因为赵氏的灭亡虽迫在睫下 加上新仇舊恨 但韩、魏亦知赵氏 催化 灭亡 遂自己親任只是[[ 元帥预言]] ,挾韓、魏兩家出兵攻趙 了自己也即刻被智伯灭掉的命运
==晉陽 襄子命家臣张孟谈趁夜黑风高时,潜入敌营,说韩、魏两君,晓 戰=={{main|晉陽之戰}}以“ 唇亡齿寒 ”的利害关係,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趁 智伯 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智氏,共分其地。[[ 康子]]、[[魏桓子]] 于是背叛了智伯 合兵攻[[趙國|趙]],圍困晉陽 打破堤防 襄子苦守一年餘。這年夏季 放水倒灌智伯军营 ,智伯 被杀,[[ 洪水首级]] 來臨,掘被赵襄子作成饮[[ 汾河]]之 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 襄子估計晉陽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 因為趙氏的滅亡雖迫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只是[[ 預言骷髅杯|首爵]] 了自己也即刻被智伯滅掉的命運
襄子命家臣張孟談趁夜黑風高時,潛入敵營,說韓、魏兩君,曉之以“ 唇亡齒寒 ”的利害關係,說服他們與趙氏結盟 由此 趁智伯勝驕不備 晋国四卿 機,內外夾攻消滅智氏 共分其地。变为[[ 韓康子韩国 (战国)|韩]]、[[ 魏桓子赵国|赵]] 於是背叛了智伯,打破堤防,放水倒灌智伯軍營,智伯被殺,[[ 首級魏国|魏]] 被趙襄子作成飲三家[[ 称霸]] ,为后来的[[ 骷髏杯|首爵三家分晋]] 奠定了基础
由此,晉國四卿 ==豫让 爭,變為[[韓國 (戰國)|韓]]、[[趙國|趙]]、[[魏國|魏]]三家[[稱霸]],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刺==
==豫讓之刺=={{main|豫讓}}智伯 瑤敗 瑶败 [[ 晉陽晋阳]] ,智氏的[[食客]][[豫 ]]欲 [[君主|主公]][[智伯]] 仇,意图在厕所中 襄子,但被赵襄子察觉,刺杀未遂而豫让被擒, 襄子认为豫让为主尽忠实在是义士,于是此次放 了他。
了一段日子,豫 又以漆 身、咽炭 為啞 为哑 ,趁 襄子 過橋時 过桥时 ,欲加以刺 襄子 馬驚 马惊 ,又 發覺 发觉 位[[刺客]]。 襄子 :“你以前也曾效力 [[范氏]]、[[中行氏]],智 ,你 效死,偏偏 效力, 他刺 我?”豫 讓說 让说 :“范氏 中行氏,待我如同普通人,我就以普通人的身份 答;智伯待我有如 士,我自然以 士的身份 答。”
襄子不 意再次放 ,命[[士兵]]包 [[豫 ]]。[[豫 ]] 求要刺 襄子衣服,以作 為對 为对 智伯的 答。襄子更加感 ,允其所 ,豫 刺了襄子衣服三 隨後 随后 。[[ ]]人 聽說 听说 此事, 泪<ref>《史记·刺客列传》: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ref>
== 波==起初[[ 趙簡 赵简 子]] 氏的未 位子 傳給聰 传给聪 慧的[[庶子]] 襄子,而不 傳給传给[[嫡子]][[ ]]。 爾後趙 尔后赵 襄子深深愧疚, 定尊重[[宗法]],要把位子 傳給 传给 子[[ 周]],立 代成君。由 代成君早死,改立 周之子[[ 浣]] [[ 君]]。
襄子死 襄子的 子[[ 桓子]], [[ 浣]][[流放]],自立 [[君]], 位一年或十四年( 華簡 华简 系年 記載 记载 突之 ,史 對趙獻 对赵献 時間無誤 时间无误 。)病死。 家[[宗室]] 認為 认为 ,“桓子 君,本 就不是襄子的主意。” 是合 死了 桓子的 子,再迎回 浣, 君,是 [[ 趙獻 赵献 子]]。
趙獻 赵献 子子名 籍,就是[[ 烈侯]] <ref>《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ref>
==史 傳軼 传轶 事==*《[[新序]]》 載趙 载赵 襄子[[ 酒]]五日五夜,其臣子[[ 莫]] 他不如[[殷商]]的[[ 王]],因 為紂 为纣 王曾 酒七日七夜。
*《[[ 非子]]》 載趙 载赵 襄子曾向[[王子期]] 學習駕馭学习驾驭[[ 馬車马车]]之道理, 得失心太重, 屢屢 屡屡 分心而失
== 籍==
* 沈長雲 沉长云 ,《 趙國 赵国 史稿》,中 ,中 華書 华书
<references/>
{{start box}}
{{s-before|[[荀 ]]}}{{s-title|[[春秋]][[ 晉國晋国]][[卿士|正卿]]|前453年—前443年}}
{{s-after|[[魏斯]]}}
{{end box}}
{{中 皇帝|父[[ 趙簡 赵简 子]]| 子 [[ 桓子]]|[[ 趙國赵国| 趙國 赵国 君主]]|前475年—前443年}}
{{赵国君主}}
[[Category: 趙國 赵国 君主]]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