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巴金故居

增加 306 位元組, 5 年前
故居修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1年12月10日,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完成修缮和整理工程,重开大门,即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巴金故居不只是一幢房子、一座故居,无论是空间布置、图书摆放、生活用品陈列还是灯光布置等,都把博物馆陈列方式和日常生活形态结合起来。文学爱好者就此可以进入巴老生前的世界,接触巴老生前写作、会客、生活的场景。<br>
  '''故居将成全方位文化机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修缮完毕的巴金故居是一座风格简朴的花园住宅,包括一座主楼、南北两侧辅楼和一个花园,作家的生活环境、工作场景,故居内家具、图书、资料等都得以完整保存,再现巴金生活、写作的场景和氛围。在巴金故居里,最多的是书。客厅、书房、阁楼、阳台上放置着整面墙的书柜。在巴金的卧室里,一切都保持着巴老生前起居时的状态。床头上夹着朴素的红色台灯,床头柜上放着装在皮套里的老式收音机,床头还留有白色木头扶手支架。<br> 据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介绍,2008年至2011年,巴金故居的负责方协助巴金家属开始陆续整理图书、书画、手稿、家具、生前用品等文献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巴金收藏的各文种图书就有近4万册,内容广泛,包括大量中外作家签名本和初版本等。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书稿、书信、文献、照片档案资料超过10万页(件)。另外,巴金生前使用过的家具、器物、衣物等各类生活用品也都保存完好。<br> 负责修复筹备工作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因为居住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这里保存着巴金先生相当完整和连续的文献资料,这在所有名人故居收藏中,非常罕见。目前,巴金故居中收藏的文献资料年代从1920年代一直延续至21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半个多世纪的见证。<br> 根据规划,巴金故居还将整合巴金研究资源,设立巴金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巴金研究中心、巴金文化活动交流中心等专业中心;除了收藏巴金本人的资料和举办相关活动外,还将积极收藏同时代作家的文献资料,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巴金故居成为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机构。
  '''一座真正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介绍,2008年至2011年,巴金故居 负责方协助巴金家属开始陆续整理图书、书画、手稿、家具、生前用品等文献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巴金收藏的各文种图书就有近4万册,内容广泛,包括大量中外 作家 故居'''签名本和初版本等。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书稿、书信、文献、照片档案资料超过10万页(件)。另外,巴金生前使用过的家具、器物、衣物等各类生活用品也都保存完好。<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负责修复筹备工作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因为居住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这里保存着巴金先生相当完整和连续的文献资料,这在所有名人故居收藏中,非常罕见。目前,巴金故居中收藏的文献资料年代从1920年代一直延续至21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半个多世纪的见证。<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根据规划,巴金故居还将整合巴金研究资源,设立巴金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巴金研究中心、巴金文化活动交流中心等专业中心;除了收藏巴金本人的资料和举办相关活动外,还将积极收藏同时代作家的文献资料,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巴金故居成为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机构。<br>  '''一座真正的作家故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1年12月10日,第10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同时在上海召开,88岁的画家黄永玉特地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上海参加研讨会,参观并不陌生的巴金故居。在巴金故居门厅口挂着一幅竖着头发的巴老肖像画,作者就是黄永玉。当黄永玉受邀为巴金故居作一幅巴老肖像时,黄永玉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画竖着头发的巴老。在研讨会上,黄永玉说,“就是要画出心中的巴老”,“我喜欢巴老这张古典的与众不同的面孔。”画上题着黄永玉为巴老写的一首诗《我是谁?》,通过层层设问,两代人在对话。黄永玉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巴金是1946年底和黄裳、汪曾祺一起去的,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巴金的沉默、不善言辞。“他写的书,他翻译的书,我几乎都读过,我认识新世界得益于他的书最多。”<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现在是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他回忆说,他第一次去武康路113号见巴金是在大三时候,“这座小楼对我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武康路113号不仅是巴老居住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家园。”<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会议间隙,所有与会者都得到邀请去参观巴金故居,巴金女儿李小林则在故居门口做起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巴金故居不只是一幢房子、一座故居,无论是空间布置、图书摆放、生活用品陈列还是灯光布置等,都把博物馆陈列方式和日常生活形态结合起来,首批参观者都非常满意。参观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说,“这才像个真正的作家故居博物馆,就算放在西方的作家故居博物馆中,也是拿得出手的。”
==故居数字博物馆<ref>[http://www.bjwxg.cn/show-6-2257-1.html 巴金故居数字博物馆(测试版)正式上线]</ref>==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