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贲

增加 2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贡献= 《甘肃玉门宽台山北窑地质初步报告》 <br>《甘肃永登、青海民和上旋子及马厂原一带油田地质简报》(现藏中国地质资料馆)> <br>
}}
'''<big>陈贲</big>''' (1914年2月15日-1966年6月15日) 字伟志,原名国泽,别名世人。 石油地质专家。湖南长沙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后任玉门矿务局工程师。1945年至1947年赴美国进修。回国后,任中国石油公司上海勘探室工程师。建国后,历任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青海石油局研究所地质师、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曾提出建立全国石油储量委员会、石油勘探工作应以储量指标为主等建议。1959年负责编制了青海冷湖油田开发方案。最早提出冷湖地区侏罗系生油的观点,并总结了冷湖油田断块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对中国断块油田研究起了借鉴作用。
==简历==
1914年2月15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祖籍福建闽侯)。<br>1920年 随父母离开长沙迁居北平。<br>1920-1928年 在北平读完高小。<br>1928-1934年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br>1934-1935年 “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爆发后,参加清华大学纠察队守卫队。<br>1935-1936年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织南下宣传团,陈贲为第三团团员。<br>1936-1937年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陈贲南下入校。<br>1937-1938年 加入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三个月后,去云南昆明,入西南联大继续学业。<br>1938-1939年 由西南联大地学系毕业,入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br>1939-1940年 受 [[ 孙健初 ]] 之邀,去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br>1940-1941年 陪同翁文波进行地球物理探矿。<br>194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br>1943-1944年 在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br>1944-1946年 去美国考察学习两年。<br>1946-1947年 由资源委员会派往台湾对石油资源状况进行调查。<br>1947-1948年 参加由中国石油公司等组成的调查团,在甘青一带进行地质调查。<br>1948-1949年 在玉门老君庙油矿工作。<br>1949-1950年 在中国石油公司工作。<br>1950-1953年 任陕北勘探处副处长。<br>1951-1953年 调北京石油总局任地质勘探处主任地质师。<br>1953-1956年 任石油部勘探司第一任副总地质师。<br>1956-1958年 在石油工业部工作。<br>1958-1966年 下放青海冷湖油田任地质师。<br>1966年6月15日 去世。<br>
==生平==
陈贲,字伟志,原名国泽,别名世人,1914年2月15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从小聪明伶俐,祖父母对他格外喜爱,6岁时随父母由长沙迁居北平读小学,升高小时又同弟弟国砥随父亲到了武汉。一年后迁居上海,不久父亲又带全家经天津返北京求职。陈贲从长沙—武汉—上海—北京前后辗转8年,到14岁才读完高小。1927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民间对依附帝国主义的官僚军阀深恶痛绝,通称为“卖国贼”,年仅14岁的伟志以“国泽”与“国贼”音近为耻,遂取“虎贲”之意,改名为贲,立志报国。在南开中学的6年中,专心学业,很少回北京同家人团聚,常利用假期博览群书,以后之所以选择“地质”专业,是受宋代科学家沈括影响很大,推崇其“由雁荡等山的地形,认识水的侵蚀作用”、“从太行山岩石中生物遗迹,推论冲积平原形成的过程”等地质学的论述。陈贲20 岁以优秀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陈贲是清华大学纠察队的骨干,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陈贲义愤填膺,参加了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领导的战地服务团,同工农一起,直接为抗日战士做后勤服务工作。夏末秋初,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陈贲随校南下。1938年1月,陈贲、李鼎声一行14人,经武汉、郑州、潼关,到达山西临汾,找到了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民先队”总队长 [[ 李昌 ]] 介绍他参加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被分配到观测队,两个月后调至团参谋处教研室当数理教员,负责排以上干部数理课教学。他教学非常努力认真。 1938年秋,陈贲为适应形势变化需要继续深造,以提高报效祖国的能力,到昆明入西南联大补学完地质系学业。1939年春毕业后进入重庆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年到玉门老君庙油矿勘探室任地质师。1941年4月经 [[ 王道一 ]] [[ 刁德顺 ]] 介绍,在老君庙油矿西河圆门后坡宿舍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人成立了中共老君庙党支部。1945年春,资源委员会派陈贲前往美国考察学习两年。至1946年6月,他因抗日战争胜利要尽早返回建设祖国而主动要求缩短考察学习时间,提前回国。陈贲回国后,资源委员会派他到上海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公司地质勘探室担任地质师。此时,他的夫人 [[ 黄佩文 ]] 也迁来上海。不久,陈贲等赴台湾调查石油状况。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陈贲继续在上海石油公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政务院燃料工业部成立石油管理总局,在西安设陕北地质勘探处, [[ 张俊 ]] 任处长,陈贲任副处长。1951年,陈贲总结了四郎庙构造钻探成果,提出了改进延长统物性的意见和录井工作规范化的建议。1952年,陈贲调任北京石油管理总局地质勘探处主任地质师。期间,他努力改进中国的石油勘探方法,建立了地面操作规程,科学地规范了石油勘探工作。1955年,被中国地质学会第26届代表大会推选为理事。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成立石油工业部。9月,陈贲出任石油部勘探司第一任副总地质师 。1957  1957 年因书面提出《对现行的计划任务办法的意见及修改建议》而被撤职降级、开除党籍,错划为右派。1958年7月,陈贲下放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被监督劳动,并在青海石油管理局任地质师。1966年6月15日,陈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冲击后自杀,时年52岁。1979年平反。他的遗体被迁葬于青海油田的公墓内,并立碑纪念。
==突出贡献==
1941年9月,陈贲陪同著名地质学家 [[ 黄汲清 ]] 及其助手 [[ 卞美年 ]] [[ 毕庆昌 ]] [[ 曾鼎乾 ]] 等沿河西走廊至老君庙、石油沟、青草湾进行地质考察,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同时与孙健初一起,勘查了老君庙油田外围地区,诸如宽台山、永登、古浪、武威、民乐、山州、永昌、酒泉、敦煌等,详细研究了甘肃青海一带产油希望区域的地质情况,合作写成《甘肃玉门宽台山北窑地质初步报告》及《甘肃永登、青海民和上旋子及马厂原一带油田地质简报》(现藏中国地质资料馆)。 1941年12月,孙健初赴美国考察,油矿局石油勘探工作由陈贲负责。至1944年冬,陈贲独立完成了《三年来玉门地区勘探成果》总结和被石油地质界称之为对陆相沉积侏罗纪地层生油理论颇有见地的《玉门油田油母岩层之讨论》。文中提出了“玉门油田生油层为陆相上侏罗纪”的论断,并且明确指出:“祁连山南麓的青海上侏罗纪地层,亦甚发育,沿山麓应为产油区,有发现油田之可能。”陈贲的这一学说,是继20世纪30年代末地质学家谢家荣、40年代初 [[ 潘钟祥 ]] 教授、黄汲清教授之后,经过多年实地调查与综合研究,又一次提出的陆相沉积地层生油理论,对西方学术权威所谓关于中国“陆相地层,是不能生油形成油藏”的断言是强有力的一击。著名石油地质学家 [[ 杜博民 ]] 教授称赞他的学说“颇有见地”。 陈贲根据“陆相生油理论”,于1956年4月随部长助理 [[ 康世恩 ]] 到克拉玛依调研,同 [[ 杜博民 ]] [[ 张恺 ]] 等专家们就是否要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地质勘探开展讨论后,提出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部署10条东西大剖面,以了解其含油范围和富集区。部领导采纳了这一建议。同期,陈贲还提出在华北平原找油的建议。不久石油部开始在华北地区钻探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为环渤海区域后来发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打下了基础。
==学术论文==
陈贲于1958年7月下放到青海冷湖油田之后,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冷湖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上。他的两脚踏遍了戈壁沙滩,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在寒冷的冬季,他穿着老羊皮,大毡靴,伏案制图或编写报告。40年代他就提出祁连山南麓有发现油田之可能,50年代来到青海冷湖,他发誓要在侏罗系地层中找出石油来。1958年9月13日,冷湖五号构造1高点的地中4井日喷油800多吨。1959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将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技术工作交给陈贲负责,他很快组织编制出冷湖油田开发方案和年度配产方案。他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认真从事研究工作,提出冷湖油田第三系油源来自侏罗系,列举了大量根据,令人信服。他认为冷湖油田第三系构造叠置于侏罗系古构造之上,古油藏破坏之后向上运聚于第三系构造之中。建议浅层、深层构造应该兼探。1960年,他提出冷湖第三系不具有生油条件,其特征是沿断层运移的次生油藏。在这一论点的指导下,他主持拟定的深17井,在侏罗系地层中见到工业油流。勘探实践又一次证实了陈贲论断的正确性。之后他对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提出钻探深层(下第三系)的建议,这些意见都被后来勘探所证实。
 
1963年,陈贲写出了论文《探勘侏罗系寻找新油藏》,明确指出:“冷湖区的原生油藏推断存在于侏罗系之中”,“既然第三系油藏是经沿断层垂向运移形成的,其分布受着原生油藏的控制,那么寻找侏罗系的原生油藏必然成为寻找油田的新方向,冷湖北部区应有侏罗系油藏存在的根据。”陈贲的侏罗系生油学说指导着青海油田的发展。1998年5月,《人民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柴达木发现巨厚生油层》,文中说:“在柴达木这一区域侏罗系生油烃源岩几种连片分布范围2.3万km2。其中厚度超过1000m的分布面积达6000km2,厚度达800m的分布面积1.36万km2。”侏罗系生油学说推动了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更印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正确性。1963年后期,陈贲研究总结出冷湖油田断块油气藏的富集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其他地区断块油田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弦樂器製作師]]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