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履

增加 6,42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约1332~1391年) '''<big>王履</big>''' ==人物简介==<br>  王履 ,字安道,号 奇翁 畸叟 畸叟和 抱独 人, 元末明初昆山(今 江苏昆山 人,元末明初 著名 家、诗画 家。<br>==人物生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SHIX404.029&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MwMDRSYnVmWmVkc0Z5am5Wdz09TmlYQ2RyZTRHcy9NcllZcUY1NE9mZ2c1emhBVTRqaDRPWDZUckgwM2ViT2Q= |title= 王履 [J]. |author=长青. |work=山西中医, |date=1994(04):39. }}</ref><br>  王履,约生于元顺至三年(王332年),卒于明洪武二十四 青时 (1391年) 从金 享年59岁。王履才 朱震亨 横溢,笃志苦 医,尽得朱氏之传 ,博览群书, 悉心钻研,医 造诣精深 乡里 为后进之楷模。他的 诗文 做得很好,绘画一也很有功夫。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秋七月,五十多岁的王履曾登上华山绝顶,作 四十二幅 名冠 文记四篇,诗一百一十首,被誉为“古今 人”。其医学师承义乌丹溪 并有所发挥。 洪武 四年(1371年)曾 为秦 府良医正。 <br>==医学著述==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SHIX404.029&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MwMDRSYnVmWmVkc0Z5am5Wdz09TmlYQ2RyZTRHcy9NcllZcUY1NE9mZ2c1emhBVTRqaDRPWDZUckgwM2ViT2Q= |title=王履[J]. |author=长青. |work=山西中医, |date=1994(04):39. }}</ref><br>   氏主要 履的医学 著作 ,计 《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内经或问》、《灵枢脉笺》、《十二经络赋》等,均已佚失,今之传世的,只有《医经溯徊集》一书。<br>   《医经溯 》1卷 》成书于明洪武九年 (1368年), 系作者医学论文集,计神农尝草说、亢则害承乃制论、四气所伤论、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等21篇。这些论文均能从实际出发阐释经旨,没有穿凿附会之弊,通俗而 说服力。故 四库提要》谓:“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辞,……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源,于医道中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 <br>==学术思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8589&filename=GXZY198806020&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E2ODB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nVadEZ5cmxVTHZCSWpYUmQ3S3hGdG5NcVk5SFpJUjg= |title=王履《医经溯洄集》学术思想初探[J]. |author=胡利平. |work=广西中医药, |date=1988(06):31-32+23. }}</ref><br>  '''深研《内经》微旨'''<br>  王氏研究《内经》有其独特的一套治学方法,他说“凡读书不可先看注解,且将经文反复而详昧之,待自家有新意,却以注解参校,庶乎经意昭然,而不为他说所蔽。若先看注解,则被其说横吾胸中,自家竟无新意矣。”<br>  '''辨伤寒温暑之异'''<br>  王氏认为,研究《伤寒论》需以立法为出发点。他说:“读仲景之书,当求其所以立法之意,苟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知其书足以为万世法。”林亿校订《伤寒论》时,谓有三 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闻虽有程德高提出疑问,但仍未详细核实数宇。王氏通过条分缕析,反复推寻,认为数字不当,有违仲景原意。《伤寒论》全书其间有论无方者和重载者荏多,故于三百九十七法内,除去无方论治者和重复者,只以有方治而不重复者计之,得二百三十八条,并将“法”改为“治”字,而成二百三十八治,比较符合实际。<br>  王氏认为,欲使温病学说能独立于伤寒,首先必须明确《伤寒论》的内容实质,即仲景立法原意,他专稿论述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发明“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之精义。王氏认为,冬日伤寒,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过时而发谓之温 钩玄》20卷 暑病,其因皆由于寒,故一以伤寒而为称。但由于过时而发,寒已变温,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仲景书为即病之伤寒立法,而医家不明于此,以“即病”之法,治“不即病”之病,“宜乎贻祸后人,以归咎于仲景之法,而委废其太半也”。王氏能独具慧眼,看似辨《伤寒论》之用,实是为温病学说的发展铺平道路。<br>  在明确 医韵统》100卷 伤寒论》为即病之伤寒设后,王氏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用药上将伤寒与温暑区别开来。于是,王氏作:“伤寒温病热病说”,深加探究。提出伤寒盛于霜降以后春分以前,寒邪在表,闭其腠理,非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此仲景桂枝、麻黄等汤之所以必用也。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怫热自内而达于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此仲景桂枝、麻黄等汤,独治外者之所以不可用,而后人所处双解散、大黄汤、千金汤 防风通圣散之类,兼治内外者之所以可用也。通过分析比较,明确地看出了伤寒由表入里,为寒在里,脉证为恶寒脉紧,治当辛甘温散。温热由里出表,寒已变热在表,脉证无寒而渴,治当清里为主。伤寒化热入里与温热治法大同,然在表治法则若天渊,不可不辨。<br>  王履先从辨析 标题 伤寒论》立法 意入手,论证其为即病之伤寒设,不为不即 式》1卷 之温暑设。继而明辨伤寒 《医 温热之异,这样就彻底地从理论上将温热与伤寒并列起来,结束了温热隶属伤寒的历 <br>  '''潜心杂病辨证'''<br>  王氏于杂病辨证研究颇有心得,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兹以中风为例。王氏提出中风病因有内外,名称有真类之分。他说:“但三子以相类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故使后人狐疑而不能决。殊不知因子风者,真中风也多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秋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为中风分类制定了可靠的依据。从而开始初步认识中风的真正病因,并不是感受了外来风邪,而是一种内风所致。较之前人不问内因、外因,而惟从事于麻桂、姜辛、乌附等辛温药来治疗中风,不但在理论上大有区别,同时在治疗上亦大有提高。后世如清代张伯龙、叶天士等在王氏的基础上,创立了肝风学说,证明了王氏澄清历代对中风的模耩看法,贡献很大。此外,王氏对阴阳虚实补泻亦有许多发挥并有专篇论“阳虚阴盛、阳盛阴虚论”和“泻南 传》若干卷 北方论” 均佚 对后学启迪甚多 。 ==参考来源=={{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