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上善

增加 1,156 位元組, 5 年前
调整排版
'''<big>杨上善</big>'''
1 == 人物生平==<br>  杨上善 ,(约575~670年)隋唐时代医学家。籍贯不详。正杨上善在隋大业年间(605~616年)任太医侍御,精于医术,诊疗出奇,能起沉疴。曾奉敕注《内经》,取《素问》及《灵枢》之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30卷,为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另外,尚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今仅存残本第一卷,名为《黄帝内经明堂》。<br>==人物时代考证==
2 人物时代考证<ref> 尚志钧{{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JSZY905. 035&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IyNDlqaDRPWDZUckgwM2ViT2RSYnVmWmVkc0VpSGtWdz09THo3UmQ3cTRHOC9NcklvcUY1NE9mZ2c1emhBVTQ= |title=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时代考[J]. |author=尚志钧. |work= 江苏中医,|date=1999(05):42-43.}}</ref>
<br>  林亿《素问补注》序云:“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据此,传统上认为杨上善是隋代的人。
<br>  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杨上善著作列入,唐末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序中说:“太子司议郎杨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太素》标题作:“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因此,《太素》一书是杨接受唐高宗的敕命而做的,显见他应该是初唐时人。
<br>  据周绍良、赵超所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杨上善墓志可知,杨上善生于隋代(589年),卒于初唐(681年),享年93岁。开皇十九年(599年),11岁,出家为道士。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72岁之前不久,受诏入朝,除弘文馆直学士。龙朔元年(661年)73岁,又除沛王文学,同年迁左武卫长史。麟德二年(665年)77岁,迁左卫长史。上元二年(675年)87岁,迁太子文学。仪凤元年至调露元年(676—679年)间90岁前后,先后迁太子司议郎、太子洗马。调露二年(680年)92岁,归老于家。永隆二年(681年)93岁,卒于里第<br>==医学著作与影响==
3 医学著作与影响<ref> {{cite book|url= |title= 中华医典|author= |work= |date= }}</ref><br>  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在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他开类注《内经》之先河,对《内经》进行了较科学的分类,将《素问》、《灵枢》原文全部拆散,按其不同性质分作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等19大类,大类之下分若干小类,有纲有目,使其理论体系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在保存《内经》原貌的前提下,杨氏校勘了许多《内经》讹误脱衍之文,为后人通读《内经》、正确理解《内经》的医学理论提供了帮助。杨氏从不轻易改动原文,即使经文有误,也仅在注文中说明,以求保留《内经》原貌。杨上善精娴训诂,《太素》注文上极天文,下穷地理,中通人事,旁及儒、道、佛各家,其注音缜密,释义贴切,持之有据。例如由于传抄之误,造成世人对“关(开)、阖、枢”的误解,杨氏对此进行了修正。杨氏以门之关、阖、枢阐发经旨,形象地说明了三阴三阳各自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确切地解释了阴阳离合之命题。由于《内经》多生僻之字,杨氏在释词之前,采用当时最为科学的直音和反切两种标音法进行注音,特别是当字有两音时,则据经文需要,注出适于经文内容的读音。其注音之缜密,其音义之确及数量之多,都对后世注家有所影响。另外,当碰到经文中个别疑难文字,杨氏并不牵强附会,姑且释文,而是采取怀疑的态度。杨上善作为杰出的医学家,通过整理《内经》,注释经文,系统地阐发了《内经》文理、医理,发展了《内经》的学术理论。同时,他作为通晓道、儒、佛三教的哲学家,尤精于老、庄之学,并将这些引入《内经》的注释之中,用以阐述医学道理,提出了“一分为二”等重要的哲学观点。 <br>==《太素考证》考证==
4 《太素考证》考证<ref> 尚志钧{{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JSZY905. 035&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IyNDlqaDRPWDZUckgwM2ViT2RSYnVmWmVkc0VpSGtWdz09THo3UmQ3cTRHOC9NcklvcUY1NE9mZ2c1emhBVTQ= |title=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时代考[J]. |author=尚志钧. |work= 江苏中医,|date=1999(05):42-43.}}</ref>
<br>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提出了异议。但是,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4个方面,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太素》的类编,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br>  《太素》一书在北宋后失传,但在十九世纪时,日本学者在日本仁和寺发现《太素》残卷23卷,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据日本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载,该本系日本仁和三年旧抄本,由丹波赖基抄录,时当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原本由唐鉴真和尚传至日本。后清朝杨守敬出使日本时取回这个版本,共二十三卷(缺第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共七卷)。萧延平以此为底本,并参考袁昶的通隐堂本校勘而成,世称兰陵堂本或萧延平本。后日本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加载影印仁和寺古钞卷子本,又增加后来找到的两卷,即第十六、二十一卷,共二十五卷,是目前所知最为完善的《太素》版本。<br>==其他著作==
5 其他著作<ref> 盖建民{{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697&filename=ZJYJ703. 01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A0MDZTNEhjL01yb3NxRjU0T2ZnZzV6aEFVNGpoNE9YNlRySDAzZWJPZFJidWZaZWRzRWlIaFZRPT1QeWZTWkw= |title= 道教医家杨上善、王冰考论[J]. |author=盖建民. |work= 宗教学研究,|date=1997(03):95-99+105.}}</ref> <br>   其中道家类三十三卷。
1.《老子》二卷,杨上善注(《新唐书•艺文志》作《杨上善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2.《老子道德指略论》二卷,杨上善撰(《新唐书》作《老子指略论二卷》).注云太子文学)
==参考来源==
{{Reflist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