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种子蕨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种子蕨 </big> ''' |- | File:T0167f0d5d48110b655.j…”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种子蕨 </big> '''
|-
|
[[File:T0167f0d5d48110b655.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67f0d5d48110b655.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56094&sid=616903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已绝灭的裸子[[植物]]。
可能起源于前裸子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极盛,中生代逐渐衰退,灭绝于白垩纪。
种子蕨类的植物体一般不大,大多数是倚生或攀援的藤本型。也有一部分呈直立的树蕨状,不分枝,高可达10米,或为直立粗壮的小乔木。绝大多数种子蕨植物具真蕨植物一样的大型蕨叶(多为羽状复叶)及脉序,不同的是在生殖蕨型叶上长有种子和[[花粉]]囊,蕨叶的主叶柄常二歧分叉,叶子表面的角质层厚。茎和根的解剖结构既具真蕨纲性状又具裸子植物性状,原生中柱,真式中柱或多体中柱。有髓的茎中髓常较大,皮部粗厚而次生维管组织较薄,次生木质部疏木型,它们与苏铁纲的解剖结构最相似,在未曾发现种子前,曾名之为苏铁羊齿或苏铁蕨(Cycadofilices)。
少数类别次生木质部密木型。 花粉囊和胚珠的形式多样。[[胚珠]]具离生珠被。胚珠的结构与苏铁纲的种子相似,本纲至今仅发现二例种子中具胚而绝大多数是保存具颈卵器之雌配子体,因此,所谓种子实际上大都是未受精的胚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种子蕨
拉丁学名;
Seed fern
界;
植物界
门;
凤尾蕉门
目;
种子蕨目
种;
种子蕨
大致年代;
晚泥盆世到白垩纪
==形态特征==
古代种子蕨植物除少数发现"种子"(胚珠)外,大多数的蕨型[[叶按]]照小羽片(小叶)的形状、脉序及叶轴的分枝形式,在各种形态属名下记载,如楔羊齿、脉羊齿、座延羊齿、齿羊齿、畸羊齿、大羽羊齿等。虽然有些形态属如楔羊齿在种子蕨类和真蕨类都可有这种叶型,但归入此形态属名下的种则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在地史时期的分布中有一定规律,可用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其时代。
==生长环境==
始现于晚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极盛,中生代逐渐衰退,灭绝于白垩纪。
==分布范围==
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相当普遍。
==演化==
种子蕨是在石炭纪时期演化的重要植物群体。它们有蕨类般的树叶,但是与真正的蕨类不同。因为种子蕨是带有种子的植物,或称裸子植物。这代表它们不像真正的蕨类需要水来繁殖,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种子]]蕨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相当普遍,但在白垩纪初期灭绝。
==下属分类==
种子蕨类的分类有不同意见,可作为一个纲属于裸子植物门,亦可独立为一个门。种子蕨纲包括 9个目:①皱羊齿目,出现于石炭纪;②髓木目,出现于石炭二叠纪;③美籽目,出现于晚石炭世;④芦荟羊齿目或美籽目,出现于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⑤开通目,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⑥兜状种子目,三叠纪;⑦盾形种子目,三叠纪;⑧舌羊齿目,出现于二叠纪至三叠纪;⑨大羽羊齿目,出现于二叠纪至早三叠世早期。<ref>[https://wenda.so.com/q/1612416332212139 种子蕨的介绍], 360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种子蕨 </big> '''
|-
|
[[File:T0167f0d5d48110b655.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67f0d5d48110b655.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56094&sid=616903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已绝灭的裸子[[植物]]。
可能起源于前裸子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极盛,中生代逐渐衰退,灭绝于白垩纪。
种子蕨类的植物体一般不大,大多数是倚生或攀援的藤本型。也有一部分呈直立的树蕨状,不分枝,高可达10米,或为直立粗壮的小乔木。绝大多数种子蕨植物具真蕨植物一样的大型蕨叶(多为羽状复叶)及脉序,不同的是在生殖蕨型叶上长有种子和[[花粉]]囊,蕨叶的主叶柄常二歧分叉,叶子表面的角质层厚。茎和根的解剖结构既具真蕨纲性状又具裸子植物性状,原生中柱,真式中柱或多体中柱。有髓的茎中髓常较大,皮部粗厚而次生维管组织较薄,次生木质部疏木型,它们与苏铁纲的解剖结构最相似,在未曾发现种子前,曾名之为苏铁羊齿或苏铁蕨(Cycadofilices)。
少数类别次生木质部密木型。 花粉囊和胚珠的形式多样。[[胚珠]]具离生珠被。胚珠的结构与苏铁纲的种子相似,本纲至今仅发现二例种子中具胚而绝大多数是保存具颈卵器之雌配子体,因此,所谓种子实际上大都是未受精的胚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种子蕨
拉丁学名;
Seed fern
界;
植物界
门;
凤尾蕉门
目;
种子蕨目
种;
种子蕨
大致年代;
晚泥盆世到白垩纪
==形态特征==
古代种子蕨植物除少数发现"种子"(胚珠)外,大多数的蕨型[[叶按]]照小羽片(小叶)的形状、脉序及叶轴的分枝形式,在各种形态属名下记载,如楔羊齿、脉羊齿、座延羊齿、齿羊齿、畸羊齿、大羽羊齿等。虽然有些形态属如楔羊齿在种子蕨类和真蕨类都可有这种叶型,但归入此形态属名下的种则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在地史时期的分布中有一定规律,可用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其时代。
==生长环境==
始现于晚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极盛,中生代逐渐衰退,灭绝于白垩纪。
==分布范围==
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相当普遍。
==演化==
种子蕨是在石炭纪时期演化的重要植物群体。它们有蕨类般的树叶,但是与真正的蕨类不同。因为种子蕨是带有种子的植物,或称裸子植物。这代表它们不像真正的蕨类需要水来繁殖,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种子]]蕨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相当普遍,但在白垩纪初期灭绝。
==下属分类==
种子蕨类的分类有不同意见,可作为一个纲属于裸子植物门,亦可独立为一个门。种子蕨纲包括 9个目:①皱羊齿目,出现于石炭纪;②髓木目,出现于石炭二叠纪;③美籽目,出现于晚石炭世;④芦荟羊齿目或美籽目,出现于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⑤开通目,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⑥兜状种子目,三叠纪;⑦盾形种子目,三叠纪;⑧舌羊齿目,出现于二叠纪至三叠纪;⑨大羽羊齿目,出现于二叠纪至早三叠世早期。<ref>[https://wenda.so.com/q/1612416332212139 种子蕨的介绍], 360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