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外文名称Erlang Mountain in shenmu County'''<big>陕西省神木县二郎山</big> '''
| [[File:陕西省神木县二郎山.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开放时间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常年开放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序言介绍==二郎 山 庙群建于明正统8年(1443), 历 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代均有修葺 。 近 嘉靖 年 来 间重修"诸神殿顶梁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岁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字样" , 神木县政府及各级文物部门非常重视 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二郎山 文物旅游 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 的 开发和利用 山脊上 , 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了水 因地就势 、 电 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庙群建筑100多座殿 、 路 庙 、 通讯 亭 、 文化墙 阁,如八仙洞 、 山 地藏洞等。整 体 装饰 [[建筑]]疏密相间 、 景区园林绿化 布局有序,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顶部采用歇山 、 新建 硬 山 等多种形制,分别覆盖以布瓦, 门 面檐头油漆彩绘十分考究。庙内彩画以工笔画重油彩画法为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 、 长廊 碑石10余通,以 及 平台管理所和茶舍 石刻楹联、题字 等 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石刻 , 旅游服务 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她的魅力在于山势的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浑然一 体 系日臻完善 ,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主要景点== 折叠编辑本 地藏洞石窟,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佛庙,主要祀奉[[地藏王菩萨]],配祀十殿阎君。旧时民间为亡魂超度的各种道场均在此进行。洞内藻井石雕为道家的八卦符号为中心,以龙凤为主图案,外围衬以佛座莲花,造型生动逼真,手法细腻,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八仙洞,明代建设,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利用[[自然]]山洞凿而成,通面阔3间8.9米,通进深4米。门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台和栏墙。 浩然亭石窟,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石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8米,进深3.0米,高2.2米。四壁凿嵌有抒发抗日报国的诗文碑,亭额为抗日名将何柱国所题"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二郎庙,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4年),坐北面南,通面阔3间8米,通进深4.3米,廊深1.65米,占地28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檐下砖雕斗拱,壁高4.2米,宽2.95米,厚0.58米,壁芯减地浅浮雕,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04/12/18903586_871008409.shtml 陕西神木二郎山]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9年11月4日 </ref> [[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间6.1米,通进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所建,二柱1间,面宽1.46米,高约3米,悬山顶,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 倒座观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六年复修,坐南面北,砖木结构,正殿3间,通面阔3间8米,通进深3.5米,廊深1.5米,东西偏房各1间,配殿2间,为四合院式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 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改为护国寺,民间二十三年(1935年)重修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 段 ,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庙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东、西壁均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 山神庙,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间3.8米,进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 ==景区建设==二郎山的一切宗教活动均由宗教人士[[管理]],宗教氛围甚浓,历来是晋、陕、蒙等邻近省区游览热点,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传统庙会,更是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 二郎山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神木县政府及各级文物部门非常重视二郎山[[文物]]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了水、电、路、通讯、文化墙、山体装饰、景区园林绿化、新建山门、长廊及平台管理所和茶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 传说典故==
传说一:
天神杨戬从陕西担了两座山,准备给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为屏障,以遮挡风沙。过了 [[ 黄河 ]] ,太阳快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指望接个好口气,便问:"你老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了神木城吗?"老大娘说:"唉!远着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气之下便说:"人到不了,我的头也要去!"于是便使了神威,其头飞来神木城西北为二郎山,身躯化 [[ 天台山 ]] 。
传说二:
在很早以前,北方沙漠中有一只巨大的 [[ 骆驼 ]] ,它口渴了,来到神木芹河于窟野河的交汇处喝水,两条河的水全被它喝完了,还没有将渴解了,最后被渴死了。它的身躯吸收阳光和 [[ 大地 ]] 的蒸汽,结果就化作为驼峰山了。驼峰山也就是今天的二郎山。
传说三:
根据二郎山庙的碑文记载,在明正统年间,由于人们的 [[ 生产 ]] 条件还很落后,靠人民 [[ 群众 ]] 的力量还治理不了窟野河,就像借助神的力量来治理。这时,就想到了治水之神赵昱赵二郎。因此,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二郎庙,作为山上的一座主庙,从此,这座山一直就定名为二郎山了。
传说四:
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在治理 [[ 都江堰 ]] 时也立过大功,死后被封为治水之神,因此二郎山庙中的二郎庙是李二郎。==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t0930bw0o5t|480|270|qq}}<center>陕西神木二郎山风光</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