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鐘浩東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鍾浩東(鍾和鳴)</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media/image/2019/09/25/20190925-023143_U16924_M553250_175c.jpg?itok=eUMY6FCl"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1753324?page=1 圖片來自風傳媒]</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 国 國 共 产党]][[ 產黨 基隆中學支部]] 書記</p>
|-
|<smal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中 国 國 共 产党]][[ 產黨 台灣省基隆市工作委員會]] 書記</p>
|-
|<smal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 个 個 人 资 資 料</p>
|-
|<small>
'''性 别別''' 男<br>'''出生''' 1915年12月24日 [[日治臺灣]][[阿緱廳]][[阿 里 裡 港支廳]][[鹽埔區]]大路關 庄 莊 新大路關 (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br>
'''逝世''' 1950年10月14日(1950歲-10-14)(34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馬場町]]<br>
''' 国 國 籍''' [[大日本帝國]](1915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50年)<br>'''政 党黨''' [[中 国 國 共 产党產黨]](1947年-1950年)<br>
'''配偶''' [[蔣碧玉]]<br>
'''父母''' [[鍾鎮榮]](鍾蕃薯,父)<br>
''' 学历學歷''''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li>
<b style="margin-right:20px;"></b>[[私塾]] (1922年-1924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 (1938年-1940年,休學)</li>
</ul>
''' 经历經歷'''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東區服務隊]] (1940年-1945年)</li>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鍾浩東(1915年12月24日-1950年10月14日),[[本名]]鍾和鳴,出身臺灣屏東[[高樹]]的[[臺灣客家裔]]社會運動者。作家[[鍾理和]]的異母弟。其妻為[[蔣渭水]]之養女[[蔣碧玉]]。</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他成長於日本殖民下的臺灣,深受日本教育,但因日本「差別待遇」政策萌發[[反日]]情緒心向「祖國」,遂加入當時赴中國抗日的一員中,1940年從日本[[明治大學]]休學,後前往[[廣東]]加入[[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參與[[抗日戰爭]],戰後眼見[[國民政府]][[貪 污汙]]腐敗,思想日漸[[左傾]],返台後擔任[[基隆中學]]校長。
於[[二二八事件]]之後受邀加入[[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並成立[[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支部擔任書記,發行《[[光明報]]》,欲組織民眾推翻[[國民政府]]對臺灣的統治。《光明報》事件
曝光後遭到政府逮捕,1950年10月5日被以叛亂罪名處以死刑,1950年10月14日槍決於 台 臺 北[[馬場町刑場]],享年34歲。</p>
</div>
==生平==
許多[[臺籍日本兵]]與在日本勢力醫療機構任職的護士)。其間,他逐漸體會到[[國民政府]]的腐敗,並開始改變其政治立場。</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6年]]4月,他終於返回臺灣並打算著手興辦學校,但最終無法執行計畫。同年8月,他在友人邀請下受聘擔任[[臺灣省立基隆中學]]校長;上
任後,他致力於將其[[理念]]實現於該校治理之上,並在校內推行許多[[改革]]。在[[人才招攬]]上,他透過[[人脈]]四處尋求推薦並登門邀請。在校內公共事務上,不論對 象 像 是同事或[[學生]],他
都抱持[[開放]]態度,並促進其參與及發言;公餘時,他更經常與學生及[[工友]]一同互動。</p>
'''加入中國共產黨'''<br>
鍾和鳴與[[蔣碧玉]]等人的這段經歷曾在1990年代被改編為電影《[[好男好女]]》的[[劇本]]。</p>
'''紀念'''<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90年代鍾喬透過[[蔣碧玉]] 了 瞭 解鍾浩東的生平,曾在當時的大同區公所共同演出由王墨林任導演的《幌馬車之歌》報告劇。2016年鍾喬將故事改編為舞 台 臺 劇《幌馬車練習曲》。</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3年10月中國大陸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無名英雄廣場]]上立有無名英雄紀念碑,為紀念來台灣在1950年代被處決「隱蔽戰線烈士」而設立。
於無名英雄紀念碑以南和以北的牆上分別掛有《信義》和《家國》匾。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銘刻於《信義》匾上。<br/></p>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原鄉人]]》(鍾理和)</li>
</ul>
'''舞 台 臺 劇'''<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幌馬車練習曲》 [[鍾喬]]</p>
'''報導文學'''<br>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悲情城市]]》([[侯孝賢]]導演,1989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好男好女]]》(侯孝賢導演,1995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返校]]》- 魏仲庭的 学号 學號 “501014”是 纪 紀 念基隆高中前校 长锺 長鍾 浩 东 東 的忌日</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