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里奇

增加 20 位元組, 3 年前
生平
== 生平 ==
* 1943 年至 1946 年在美國海軍服役。* 1947年獲[[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哈佛醫學院]]。* 里奇博士从哈佛大学获得A.B.([[拉丁文学位荣誉|极优等]])和MD([[拉丁文学位荣誉|优等]])。他是[[莱纳斯·鲍林]]与[[詹姆斯·杜威·沃森|詹姆斯·沃森]]的博士后,拥有超过600署名的论文发表。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擔任教授,在理解[[RNA]]和[[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 1953年[[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 ]]首次描述[[ DNA ]]的[[右手雙螺旋結構]]。* 1954年至1958年任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物理化學科科長。* 1955年至1956年在英國[[劍橋]]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做訪問科學家。* 1958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指導學生。* 1963年,里奇发现了[[多核糖体]](Polysome):[[核糖体]]集群同时读取[[mRNA]]的一条链。<ref name="Warner1963">{{cite journal |author=Warner JR, Knopf PM, Rich A |title=A MULTIPLE RIBOSOMAL STRUCTURE IN PROTEIN SYNTHESIS |journa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ume=49 |issue= 1|pages=122–129 |year=1963 |pmid=13998950 |doi=10.1073/pnas.49.1.122 |pmc=300639|bibcode = 1963PNAS...49..122W }}</ref>* 1969年到1980年,是[[美國宇航局]][[維京人火星任務]]的一名調查員,從事旨在尋找該星球上生命的實驗。* 1979年,里奇領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宣布發現[[“左手”形式的 DNA]],震驚了結構生物學領域。這種以左旋螺旋狀盤繞的新形式因其曲折的骨架而被稱為[[ Z-DNA]],但其重要性多年來一直是個謎。<ref name="Wang1979">{{cite journal |author=Wang AHJ, Quigley GJ, Kolpak FJ, Crawford JL, van Boom JH, Van der Marel G, and Rich A |title=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left-handed double helical DNA fragment at atomic resolution |journal=Nature |volume=282 |issue=5740 |pages=680–686 |year=1979 |pmid=514347 |doi=10.1038/282680a0|bibcode = 1979Natur.282..680W }}</ref>这是任何形式的[[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第一个[[晶体结构]]。 * 2015年4月27日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去世。享年90歲。<ref>[https://news.mit.edu/2015/obituary-alexander-rich-dies-90-0428 Alexander Rich dies at 90],MIT,28April2015</ref>
== 荣誉和奖励 ==
24,8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