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洛溪大桥

增加 13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洛溪大桥'''(Luoxi Bridge)为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境内一座连接海珠区和番禺区的过江通道,位于 [[ 珠江 ]] 主航道,是广州市东南部城市主干道组成部分,也是珠江后航道上的标志性桥梁<ref>[https://www.sohu.com/a/194517809_651160 我国6座时代标志性铁路桥梁参数、用钢简介],搜狐,2017-09-25</ref>通道,始建于1984年10月14日。
它北起三滘立交桥枢纽,上跨珠江水道,南至洛浦街道,线路全长2.3千米,桥面为双向十车道 [[ 城市 ]] 主干道。
==价值意义==
洛溪大桥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是连接海珠区与番禺区的重要过江通道,是珠江主航道上的标志性桥梁之一;洛溪大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斜拉桥结构具有鲜明的建筑造型特点,高耸的索塔给人们很强的 [[ 视觉 ]] 冲击力,而相对纤细的主梁又突出了斜拉索的强劲力感,由 [[ 空间 ]] 直线组成的索面又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效果。钻石型主塔从下至上通过曲线变化逐渐合并成整体,造型优雅美观,更给人一种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现代化的广州奋发向上的生机活力。其建设在解决广州大道快捷化交通功能的同时,又将为广州城市 [[ 景观 ]] 新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评)
==建设历程==
1981年,广东省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合作 [[ 设计 ]] 《洛溪大桥方案》。
1982年,原番禺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洛溪大桥,并成立了洛溪大桥 [[ 工程 ]] 指挥部。
1983年6月20日,洛溪大桥勘察 [[ 工作 ]] 正式开展,并对桥梁地质情况等各个 [[ 信息 ]] 作出相关侧量工作。
1984年10月14日,洛溪大桥举行奠基仪式
1985年9月1日,洛溪大桥动工兴建;11月18日,广东省勘察设计院完成关于洛溪大桥的全部设计施工图。
1988年6月28日,洛溪大桥主桥完成主桥合龙 [[ 工程 ]] ,全线贯通;8月28日,洛溪大桥竣工,通车运营;12月28日,洛溪大桥举行竣工典礼。
1999年5月31日,洛溪大桥拆除北面牌楼。
2012年10月8日,洛溪大桥完成伸缩缝维修工程。
2017年1月1日,洛溪大桥取消收费年票制,停止收取通行 [[ 车辆 ]] 费用;3月21日,洛溪大桥拆除收费站;4月1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广州大道(天河北路~洛溪大桥)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洛溪大桥拓宽工程的建设通告》。
2018年5月2日,洛溪大桥进行拓宽工程;7月29日,洛溪大桥完成拓宽工程的首桩灌注建设。
2020年1月15日,洛溪大桥完成南主桥Z4右幅主塔封顶 [[ 工作 ]] ;10月30日,洛溪大桥完成新建桥梁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ref>[https://www.sohu.com/a/428473422_711690 重磅!洛溪大桥新桥,全线贯通!预计年底通车] ,搜狐,2020-10-30</ref>。
==桥梁位置==
洛溪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郊,在沥滘水道和丫髻沙岛之间;北接海珠岛南岸、南接洛溪岛西部;西距上游丫髻沙大桥2.5千米、东距下游新光大桥2.5千米。该桥全段属于广州大道的南端起点部分,途经线路是 [[ 北京 ]] [[ 海105 海]]105 国道,线路北起海珠区中南部的三滘立交桥枢纽,跨越珠江主航道,南至番禺区西北部的洛浦街道,北岸接童悦路、南州路,南岸接洛浦路、如意一马路、如意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洛溪大桥分别由跨江主桥、南北引桥、四座桥塔、及各汇接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 [[ 方向 ]] 布置。
===设计特点===
===设计参数===
洛溪大桥线路全长2.3千米, [[ 桥梁 ]] 总长1.912千米,主桥长570米,采用(30+95+305+110+30)米跨江布置,两侧新桥中心与旧桥中心间距24米,单幅桥宽为14.5米,主梁2.25米,节段 [[ 标准 ]] 长度12米,边跨尾索区节段长度为9.6、6.3毫米,全宽19.5米,中横梁顺桥向基本间距4.0米(压重段为3.0米、3.3米),桥面板厚25厘米。主桥三号塔高125.3米,塔顶高程124.6米;4 号塔高119.0米,塔顶高程126.3米;塔座高2.0米,索塔在桥面以上高度约为83.2米,高跨比为0.273。每索面共12对斜拉索,斜拉索在梁上基本索距为12米,边跨尾索区为9.6米,塔上索距为2.0米,单幅桥共96根斜拉索,最大斜拉索长度160.6米。
==设备设施==
===隔声设置===
截至2018年5月,洛溪大桥南岸新旧桥靠近 [[ 环境 ]] 敏感点的线段,装设全封闭隔声屏障与隔声窗进行降噪。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桥通车运营,在当时运用的新 [[ 技术 ]] 应用与科技创新主要有:
1、确定了“主桥要先进、引桥要经济”的 [[ 设计 ]] 原则。主桥采用4跨不等连续刚构,上部构造与墩身刚性连接,省去大吨位支座,引桥采用简支T梁体系,桥面连续构造。
2、先进合理的主桥结构体系。为满足通航要求,尽可能全河宽达到不同吨位船舶综合使用 ,选用不对称的连续结构 , 既方便施工、减少水中基础,又不破坏现有河堤。洛溪大桥是 [[ 中国 ]] 第一座大跨连续刚构 , 使得连续刚构桥型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改变了梁桥的 [[ 经济 ]] 跨径,在此以前跨径超过200米时一般采用斜拉桥,而现在跨径超过 300米才用斜拉桥,在200至300米之间连续刚构桥型比斜拉桥优越。
3、 [[ 经济 ]] 合理的箱梁断面形式。主 跨 180 跨180 米的连续刚构是当时中国采用悬臂施工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桥梁,此类桥型自重所占比例大,为此首次引进大吨位预应力体系(最大张拉力 4360千牛)。顶板预应力钢束全部在承托锚固 ,取消上齿板,有效地减小箱梁断面尺寸,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发展创造了条件 , 其跨中梁高3米,仅为跨度的 1/60,为 [[ 世界 ]] 先进水平、国内最高水平。
4、桥墩当时在 [[ 中国 ]] 国内首次采用双墙式薄壁墩,提高了墩身的柔性,改善了主梁的受力性能。
5、主墩上设有漏斗型钢围堰作为主墩的防撞设施 [[ 中国 ]] 国内首创。钢围堰设计采用二次碰撞原理,从而减少了钢围堰工程量,同时人工岛使下部桩基和承台施工变水中为水上施工,极大地改变了施工条件,加快了施工进度。
6、引进大吨位预应力体系和大型伸缩缝装置。根据受力情况采用三向预应力设计,全部纵向预应力和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引进的7丝钢绞线的VSL公司预应力体系。 纵向预应力束采用了VSL公司的Ecs31型锚具,极限张拉力达到5704千牛。 设计者首次大胆引进外国先进的预应力体系 , 使我国梁式桥跨越能力由最大跨径110米一跃发展到 180米。引进了Honet [[ 公司 ]] 的大型伸缩装置,经安装测试满足设计要求,性能良好。
7、自行研制CH70通用公路架桥机,能使预制的T形梁在曲线上直接 [[ 安全 ]] 就位,技术性能先进,加快了施工进度。
8、高墩爬升模板利用墩身结构 [[ 钢筋 ]] 作为爬升支承的创造,在中国国内首次使用,施工简易,快速,省工省料 ,加快施工进度。
9、简易轻型的贝雷托架(1号块),设计构思考虑先浇的第1层(底板) [[ 混凝土 ]] 与贝雷托架形成两种材料结构的组合梁,共同承受后浇的腹板和顶板自重从而达到托架简便、经济,也是中国国内桥梁首次采用,经济效果良好。
==视频==
722,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