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96
次編輯
變更
赵执信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赵执信
| 圖像 = [[File:赵执 信2018信.jpg|缩略图|center|[http://a1.att.hudong.com/01/14/01300000023544121092146862980.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赵执信[[File:赵执信.jpg|缩略图]]
| 出生日期 = 1662
| 國籍 = 汉族
| 别名 =
| 職業 = 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饴山诗集》 </br>《 [[ 饴山文集 ]] 》 </br>《诗余》 </br>《 [[ 谈龙录 ]] 》 </br>《声调谱》 </br > 《 [[ 礼俗权衡 ]] 》>。
}}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 人物生平 ==
赵执信生于康熙元年,卒于乾隆九年,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
其家乡后于雍正十二年改为博山县,系今天淄博市博山区。赵执信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 [[ 赵振业 ]] ,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叔祖赵进美,明 [[ 崇祯 ]] 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赵执信的祖父赵双美,只是一个拔贡;父亲 [[ 赵作肱 ]] ,仅是一个增生。他的岳父是同里内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的长子孙宝仍,其官职为光禄寺主事。他的岳母是 [[ 刑部尚书 ]] 王士祯的从妹。 == 早年顺遂 ==
童年的赵执信,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才。九岁写的文章,就"以奇语惊其长老。"据《赵执信墓表》记载:"九岁里中诸名士会文,先生径造焉。众轻之曰:孺子何为者?及受题,先生立成数艺。语文名俊,一座皆惊。"赵执信当时所做的是《海棠赋》,以遣词优雅,颇富意蕴,为同乡内秘书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所赏识,对他倍加称道,认为日后必成大器。赵执信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在乡试中,主考官是以善择人才而闻名的翰林编修翁叔元,他对赵执信颇为欣赏,"以得人自庆"。后来亲自把自己的儿子翁海光送到赵执信的门下。对这次所录取的"山东乡墨",朝廷也非常满意。当时,"长安中盛称齐鲁文空前绝后,海内诸选家翕然推许之"。十八岁,赵执信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岁就担任了山西乡试正考官,乡试完毕后便道回归故里,途中经过冷泉关,晋城等地,翻越太行山,在这期间,他创作的诗有四十四首,收入《并门集》,其中七言古诗《道傍碑》是赵执信初期地优秀作品。二十五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同时还任《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当时,会典的体例,大多袭用明朝旧制,许多人都推辞不敢任。赵执信"肄国书,取档案,傅以文义,典制厘然"。负责编纂《大清会典》的官员"以是服先生材"。
== 观剧惹祸 == [[ 康熙 ]] 二十八年(1689年)即赵执信二十八岁时,发生了"《 [[ 长生殿 ]] 》剧祸案"。在这个暴露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南北党争的案件中,赵执信成为被排陷的主要对象。这年八月中旬,赵执信被该剧的作者、友人洪升邀请观演《 [[ 长生殿 ]] 》传奇。由于这次宴饮观剧是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举行的,被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执信面临不测之罪,不顾个人安危,到考功处声明说"赵某当座,她人无与"。赵执信后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职除名,结束了他在北京的十年仕宦生涯。当时京都有人对赵执信的才华和遭遇发出了"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感叹。赵执信被罢官后,同年初冬离开北京返家时写下《 [[ 出都 ]] 》诗:"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 。"
== 浪迹远游 ==从削职还乡到六十三岁是赵执信的漫游时期,期间,除断续家居外,大部分时间浪迹江湖。他东至黄海,西到嵩山,南到广州,北至天津。游历的地区除山东外,有河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特别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他前后到过五次,最后一次竟在苏州住了四年。多次的漫游,使他逐渐深入社会,接近人民。他由官场的黑暗逐渐认识到社会的黑暗;由个人的不幸逐渐认识到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如:反映虫灾的《 [[ 纪蝗 ]] 》;反映水灾的《 [[ 大堤叹 ]] 》、《 [[ 碧波行 ]] 》;反映旱灾的《 [[ 纪旱 ]] 》、《 [[ 久旱 ]] 》;反映雹灾的《 [[ 刈麦二十韵 ]] 》。反映农民暴动的《氓入城行》则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顶峰。在诗歌理论上,他对王士祯的"神韵说"持不同见解,这些不同见解,主要收集在他的诗话《 [[ 谈龙录 ]] 》里。
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岁的赵执信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返回故里。次年,退居因
园。雍正十一年(1733)冬,赵执信病目致盲,不能复见文字,目盲以后,诗歌创作仍然不断,他在乾隆九年的(1744)年秋的《题幼子庆赋稿》中说到:"余盲目病废十二载于兹矣"。在这十二年间,他的诗歌、文章全是口述其子,然后再由其子执笔记录,直到是年十一月以八十三岁高龄卒于故里。
赵执信有六男四女十个孩子,小女儿赵慈长于吟诗作词。《 [[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 》将赵执信、赵慈父女与东汉蔡邕、 [[ 蔡文姬 ]] 父女相提并论,评价甚高。
== 刊行著作 =='''赵执信'''的著作已经刊行的有《 [[ 饴山诗集 ]] 》十九卷,《 [[ 饴山文集 ]] 》十二卷,《诗余》一卷,《 [[ 谈龙录 ]] 》一卷,《 [[ 声调谱 ]] 》一卷,《 [[ 礼俗权衡 ]] 》两卷等。
== 姓名注释 ==
'''赵执信''',应读为赵执信(shen)。"执信"二字,语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信"音shen。通"伸",同"身"。周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刻人形,作伸状;躬圭,刻人形,作屈身状。盖因爵位不同,而所刻不同形象以辨别之。
关于赵、王诗派评论,《 [[ 清史列传 ]] 》卷七十一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有所论述:"平心而论,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路境刻为主。王之规模阔于赵,而流弊伤于肤廓;赵之才锐于王,而末派病于纤小。使两家互救其短,乃可以各见其长;正不必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也。"今人任道斌先生给了 [[ 赵执信 ]] 一个更中肯的评价:"虽然执信一生潦倒以终,但在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上,他自强不息,勤奋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和多篇散文、诗论,能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神韵说"泛滥的清初诗坛上独树一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去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并表现自己不与世沉浮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清初的诗坛,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藏书故实 ==
清藏书家、诗人、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淄博博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