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温气冷堆

增加 31 位元組, 2 年前
球床堆技术由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R.Schulton教授发明,在德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建设了15MWe的高温气冷堆(AVR)实验反应堆和300MWe的高温钍反应(THTR)工业示范堆。我国在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下于2000年在清华大学建成10MW高温气冷试验堆(HTR-10),是世界上首个实现“模块式”肩并 肩布置的球床高温气冷堆的实验堆。美国和日本主要发展了棱柱堆。美国建设了Peach Bottom实验堆和Fort St. Vrain工业示范堆,日本建设了高温实验反应堆(HTTR)。球床堆和棱柱堆的主要差别是燃料的几何形状不同。但是两种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技术,例如,全陶瓷包覆颗粒燃料、氦气冷却剂和石墨慢化剂都是相同的。二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技术发展方向,应用领域也是相同的。具有优异的固有安全性是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突出特征。国际上把高温气冷堆列为符合第四代先 进核能系统技术要求的堆型之一。2003年发表的第四代核能系统路线图报告把超高温气冷堆(VHTR)列为第四代核能系统6种候选技术之一。2010年后更新的路线图报告则将VHTR更改为V/HTR(超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并说明它包括的温度范围是700~1000℃德国最初于1960至1990年在球床高温气冷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在同期也发展了棱柱燃料的高温气冷堆。20世纪80年代早期,德国提出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概念,之后高温气冷堆的发展进入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发展阶段,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南非和中国等都曾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和发展了一系列基本具备建设首个示范工程的工程设计。<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5037246357616&wfr=spider&for=pc 高温气冷堆]百度</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