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端镇

增加 8,76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翠屏之南、三县交界,有古镇'''李端''',山川毓秀,地肥水美,自古五谷丰盈之地,百姓安居乐业。明洪开年间,湖广人李…”

翠屏之南、三县交界,有古镇'''李端''',山川毓秀,地肥水美,自古五谷丰盈之地,百姓安居乐业。明洪开年间,湖广人李端迁徙入川,因教学有方,声名广播,死后将其姓名定为地方名,故名“李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与云顶乡合并建李端镇。幅员50.9平方千米,辖19个村居,21667人(2017),主产粮食,年产粮食16685吨,是市级卫生镇和市级文化先进乡镇。<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李瑞镇] </ref>

==概况==

宜宾市翠屏区辖镇。清初建李端场,民国时置乡,解放后沿用其名,1958年改李端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云顶乡并入建李端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60公里。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21667人(2017)。宜(宾)长(宁)、古(河)沙(河)、李(庄)王(家桥)公路在此交会。辖方碑、新光、板粟、新联、新权、[[高坡]]、[[古井]]、[[塘湾]]、新和、新庄、沉香、马盘、马石、高石、大山、周村、新田、其林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产花生、油菜、黄麻、柑橘。.

'''名称由来'''

来自于一位 姓:李 名:明端 之人而得.

在民国时期他便用大石板为李端铺出一条街道,现名是:驷马街。

竹海旅游线路纵贯全镇,李庄—李端—沙河公路与竹海旅游线路在此形成交通枢纽,商贾云集,是一个重要商贸集散地。

美不胜收桑梓地,江山如画人风流。李端人民意气风发致力于两个文明建设。“十五”规划勾画出了李端未来的蓝图。西北规划院为李端的城镇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划,拟建成观光休闲城区,让翠屏区“南大门”更加亮丽多姿。镇内国土资源,工业园区已规划到位,有天社祠、龙门桥、白岩等高峡平湖,溪渠纵横,水力资源丰富,交通阡陌,气候宜人,有12公里的旅游干线绿色走廊,毗邻竹海,最宜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发展。蚕桑、蔬菜、优质水果、稻田养鱼、生猪等五大基地已初具规模,回民村中清真寺会让你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太公石、黄伞石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笔令你叹为观止。描不尽的千般景色,道不尽的万种风情。<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概况] </ref>

==历史沿革==

清初建李端场,

民国时置乡,

解放后沿用其名,

1958年改李端公社,

1982年以前属南溪县,当时牟坪乡、绥庆乡、李端乡、毗垆乡属牟坪区管

1982年随建制调整,李端乡划小宜宾市管辖。

1984年复乡,

1992年撤区并镇后原云顶、李端两乡设镇,实行以镇辖村的体制。宜宾市翠屏区辖镇

==行政区划==

李端镇辖1社区居民委员会18村民委员会。李端镇人民政府驻李端镇翠南路46号。

511502109001翠南社区

511502109201方碑社区

511502109202新权社区

511502109203新联社区

511502109204新光村

511502109205古井社区

511502109206高坡村

511502109207塘湾村

511502109208新和村

511502109209新庄村

511502109210板栗社区

511502109211马石村

511502109212高石村

511502109213马盘村

511502109214大山社区

511502109215沉香社区

511502109216新田村

511502109217其林村

511502109218周村

==基础设施==

交通系统:李端镇交通较为便利,镇域内对外交通有二级公路宜长旅游路以及李端至高县沙河路,穿越镇域内8个村。李端镇的农村道路已进行了改造,已形成一定的交通网络体系,镇内已实现村村之间与李端场镇都有机耕道联系,境域内通车里程为130余公里。

电力:李端镇域属川南电网供电范围,由李端镇电力管理站转供南溪供电局的动力、照明用电。李端镇电力管理站从南溪变电站引入一条10KV供电线路,通过变压器向李端镇供电。现阶段存在变压器容量不足、负荷偏高、电压偏低。

水利:李端镇现有水厂1个。一个位于场镇登岗坡,供水规模150m3/日,供水主干管管径100㎜,主要供应社区部分居民及单位生产、生活用水;李端镇内有2座小(二)型水库:天水池、龙门桥,2座小(一)型水库其林沟、新庄水库。拥有电灌站7站,石河堰20道,山平塘191口。另外向家坝水电站灌区工程南总干渠项目位于镇内水浒店,工程竣工后,全镇80%的土地能实现自流灌溉。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通讯:镇区内有邮政支局。移动、联通、小灵通网络、光纤、宽带已在场镇开通。现全镇已安装全国直拨电话1000多部,其中社区已安装100多部,小灵通20部,1个小灵通接收台小型机站,宽带用户80多户。中国移动李端镇范围内有移动基站5个,网络覆盖率达到95%。全镇范围内已建立移动集团网10个。镇内通讯较发达,已实现村村通电话。

医院、福利院:全镇场镇有卫生院2个,一个位于李端场镇,另一所在云顶集镇,医生总数19人,病床20床;全镇各村设卫生站,共18个。场镇有敬老院1个,集中供养五保户65人。

学校:全镇小学总数8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1800人,小学教师总数113人;全镇中学总数1所,中学在校学生总数1248人,中学教师总数84人;幼儿园、托儿所2个。<ref>[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基础设施] </ref>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李端镇隶属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位于翠屏区南部,东临牟坪镇,南与长宁县长宁镇相邻,西与长宁县三元乡接壤,北与高县胜天镇相接。幅员面积50.9平方千米,共辖15个行政村,3个农业社区,1个社区居委会。李端镇是翠屏区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东经104°35′,北纬28°36′,北距宜宾市区38公里,南至长宁县城7公里,东到江安县城47公里,西接宜珙铁路沙河站14.5公里,居宜宾至“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旅游干线上,位于宜长旅游公路与李沙公路结合部。李端镇是一九九二年撤区并镇后原云顶、李端两乡合并为李端镇,实行以镇辖村的体制。

'''街道'''

李端镇城镇一共有四个主要的街道;

分别是:驷马街、翠南路、新华街以及浦井街;

其中以驷马街道为城镇中心点。

'''地形地貌'''

李端镇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带,平地少,浅丘多,海拔高度在274.7—571.0米之间,西南略高,东北稍低,工程地质比较稳定,地质条件良好。

'''气象气候'''

李端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平均风速1.2米/秒,日照率为27.5%,无霜期350天,全年盛行西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水利资源'''

李端镇水利资源丰富,水系众多,塘库星罗棋布,有王家桥、龙保安、黄家河、白庙河、龙门桥、马踏河等河流网状流经镇域,天社祠、东风龙门、朝阳洞水库、其林沟等数十余口库塘,并相互连通。已建成新渠20余公里,形成良好的灌溉水利网络,为生产与生活提供保障。

'''土地资源'''

按土地利用结构李端镇的土地资源分为农用土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共三类〈见表2-1〉。

李端镇规划表(2-1)农用、建设、未利用分类表

'''旅游资源'''

以提供旅游途中服务为主,“蜀南竹海—石海洞镇”旅游热线经过。镇域内有回民村、天社寺水库资源开发利用。其中,回民村的清真寺是川南地区两大清真寺之一,天社寺水库水域面积大约95公顷,其风光各具特色。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基本无,川南矿区在李端镇城镇内安装有天然气,为李端镇城镇居民使用天然气提供有利条件。<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自然地理] </ref>

==社会现状==

'''李端镇新联村'''

李端镇属宜宾市翠屏区,辖18个行政村, 1个社区居委会,101个农业生产社和2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50.9平方千米,镇域总人口为21667人(2017)。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62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4053万元,第二产业495万元,第三产业1702万元。一、二、三产业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为86.48%:3.04%:10.48%。2008年人均纯收入5124元。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8,9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