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济

增加 4,28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梁济
| 像 = [[File:梁 济1.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pic5timgsa.nipicbaidu.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085845199&di=83ba410f402faef501711ccea3a052ef&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0815%2F20110815213617-10036363.jpg 原图链接]]]| 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1858年-1918年11月14日| 国籍 = | = | 中国职业 = | 别名 母校 = | 研究领域 = }}'''梁济'''(清末官员、学者),(1858年-1918年11月14日)清末官员、学者。 字巨川,一字孟匡,别号桂岭劳人,以字行,广西桂林人,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之父。光绪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生平简介==| 職業 其父梁承光,剿捻军于山西,卒官山西。梁济八岁时随母从山西返回北京,嫡母刘氏寒灯授业。光绪四年,任愿学堂义塾教师。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清末任内阁中书(四品)官职,十余年不迁。1906年调京师巡警厅任教养局总办委员。民国之后,曾在民政部供职。避居城北隅彭氏宅,绰号“梁疯子”。1918年9月27日,写《敬告世人书》,11月8日,60岁生日前夕投积水潭(北京静业湖)自尽,有遗书万余言,强调“弟今日本无死之必要也。然国家改组,是极大之事,士君子不能视为无责。”“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去年已决心,今年不复听卖菱角声,不吃西瓜矣”,信中还给徐世昌总统上书五条,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财、曰皇室,区画甚备。谥贞端。梁漱溟兄弟编印其父遗著《桂林梁先生遗书》印成六卷,共计四册,分送给公共阅览机关和他们的好友。1969年由台北文海出版社再次出版,并收录于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之中。1989年出版的《梁漱溟全集》也收录了这一著作。==清 史文载==梁济,字巨川,广西临桂人。父承光,卒官山西,贫不能归,寓京师,喜读戚继光论兵书暨名臣奏议。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时父执吴潘祖廕、济宁孙毓汶皆贵,济不求通。迨毓汶罢政,始一谒之。大挑二等,得教谕,改内阁中书,十余年不迁。举经济特科,亦未赴。三十三年,京师巡警招理教养局,济以总局处罪人,而收贫民于分局,更立小学课幼儿,俾分科习艺,设专所售之,费省而事集。由内阁侍读署民政部主事,升员外郎。在部五年,未补缺。逊位诏下,辞职家居。明年,内务部总长一再邀之,卒不出。岁戊午,年六十,诸子谋为寿,止之,不可,避居城北隅彭氏宅。先期三日,昧爽,投净业湖死,时十月初七日也。遗书万余言,惓惓者五事:曰民、曰 、曰兵、曰财、曰皇室,区画甚备。予谥贞端。==人物轶事==1918年11月7日,快要过60岁生日的前清民政部 外郎 、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教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留万言遗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自杀影响==徐志摩评述道:“它的起源与所能发生的效果,决不是我们常识所能测量,更不是什么社会的或是科学的评价标准所能批判的。在我们一班信仰(你可以说迷信)精神生命的痴人,在我们还有寸土可守的日子,决不能让实利主义的重量完全压倒人的性灵的表现,更不能容忍某时代迷信(在中世是宗教,现代是科学)的黑影完全淹没了宇宙间不变的价值。”
==人物简历 ==   济(1858年-1918年11月14日)清末官员、学者。字巨川,一字孟匡,别号桂岭劳人,以字行,广西桂林人,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之父。光绪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  其父梁承光,剿捻军于山西,卒官山西。 启超也在听到 梁济 八岁时随母从山西返回北京,嫡母刘氏寒灯授业。光绪四年,任愿学堂义塾教师。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清末任内阁中书(四品)官职,十余年不迁。1906年调京师巡警厅任教养局总办委员。民国之 的死讯 ,曾在民政部供职 深感惋惜 避居城北隅彭氏宅,绰号 他写道: 梁疯子”。1918年9月27日,写《敬告世人书》,11月8日,60岁 自先 日前夕投积水潭(北京静业湖)自尽 殉节后 启超在报中读 书万余 言, 强调“弟今日本无死之必要也。然国家改组,是极大之事,士君子 感涕至 能视为无责。”“国性不存 可抑 国将不国。必 我一 懊悔并世有此 殉之 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 在我 立国 不获一见……《伏卵录》中相教 必要” 语虽不多 “我之死 正如晦翁所谓一棒一条痕 非仅眷恋旧也 一掴一掌血 并将唤起新也 其所以嘉惠启超者实在大 。” 同时他还叮瞩梁漱溟在 去年已决心 春秋絜祀时 今年 得间为我昭告;为言:启超没齿 复听卖菱角声 感忘先生之教 不吃西瓜矣 力求以先生之精神拯救天下溺…… “此种俊伟坚卓的人格感化 吾敢 中还给徐 其片纸只字皆关 昌总统上 书五条 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财、曰皇室,区画甚备。谥贞端。梁漱溟兄弟编印 父遗著《桂林梁先生遗书》印成六卷 效力即不见于今 共计四册,分送给公共阅览机关和他们的好友。1969年由台北文海出版社再次出版,并收录 亦必见 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后……继述而光大 中。1989年出版的《梁漱溟全集》 ,则先生故不死 收录了这一著作  
== 学术成就 ==《桂林 陶孟和尽管尤为佩服于 济“坚强不屈的性格、谨慎廉洁的操行、忠于妻友的热诚”,但他认为:“在现在一切事物都商业化的时代里,竟有巨川先生这样的人,实在是稀有的现象。我虽然十分的敬重巨川先生,我虽然希望自己还有旁人都能像巨川先生那样的律己,对于父母、家庭、朋友、国家或主义那样的忠诚,但是我总觉得自杀不应该是他老 先生 遗书》所采的办法”。
== 参考 陈独秀从传统的角度赞扬了梁济。他认为“梁先生自杀的宗旨,……是想用对清殉节的精神,来倡导中国的纲常名教,救济社会的坠落”。因此他不赞成梁济是“单纯殉了清朝”。同时他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人们不必学其舍生取义的做法,但应有他那种救济社会坠落的勇气和真诚纯洁的精神。 当时刚刚丧父的胡适亦强调公众要从梁济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养成一种欢迎新思想的习惯,使新知识新思想可以源源进来”。李大钊亦在《北京的“华严”》一文中表达了对事态的高度关注,并指出:“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比那些醉生梦死的青年,历仕五朝的元老还亲切的多呢。” 傅斯年在《心气薄弱之中国人》中尽管将梁济和辜鸿铭、张勋并列为守旧的象征,但 献 ==章同时也指出:“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有主义好。就是他主义是辜汤生、梁巨川、张勋……都可以,总比见风使舵好。”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