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
次編輯
變更
弗里德蘭戰役
,無編輯摘要
'''日期''' 1807年6月14日
'''地點''' [[普魯士王國]]<ref>[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Prussia Prussia | History, Maps, Flag, & Definition | Britannica]</ref>[[弗里德蘭]]
'''參戰國家''' [[法國]] \ [[俄羅斯]]
|}
</div>
'''弗里德蘭戰役'''(1807年6月14日)是[[拿破崙戰爭]]中一場重要戰役,交戰雙方為由[[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帶領的法軍以及由[[俄羅斯帝國]] <ref>[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m0cdbq?hl=zh-TW 俄羅斯帝國— Google Arts & Culture]</ref> 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帶領的俄軍。戰役發生地點位於今日加里寧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拿破崙取得決定性勝利,而俄軍戰敗後則沿著維納河與[[尼曼河]]混亂地潰逃。
==簡介==
6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遣使法軍請求停戰。拿破崙同意使節提出維斯杜拉河為俄法勢力在歐洲的分界之要求。6月25日,兩位皇帝在尼曼河上一隻設有帳篷的木筏上會晤,討論和平條件。會談後於提爾西特談判和平協議詳細內容。亞歷山大對拿破崙說第一句話很可能是:"我和你一樣憎恨英國。"據說拿破崙則回答:"那我們已經實現了和平"。兩位皇帝花了數天檢視各自的軍隊、頒發勳章,且經常聊無關政治的話題。
雖然在提爾西特的談判以華麗排場和外交辭令為特色,但依然是無情政治下的產物。亞歷山大被自己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施壓後,與拿破崙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拿破崙]]在這次戰爭中取勝後,對俄國開出相對寬大的條件:加入大陸系統、從瓦拉幾亞和摩達維亞撤軍以及割讓愛奧尼亞群島給法國。儘管路易絲皇后不斷地求情,但拿破崙對普魯士的要求仍然相當嚴厲。普魯士喪失了大半國土,同時拿破崙在其領土上創建了面積2849平方公里的[[威斯伐倫王國]],隨後指定他的弟弟熱羅姆為這個新王國的國王。這份合約相當羞辱普魯士,導致其對拿破崙有著極為深刻又痛苦的不滿。而且,在和拿破崙締結的友誼中,亞歷山大的抱負讓他嚴重錯判自己外長的真正意圖,使他們在接下來幾年內不斷違反和約的內容。儘管然存在這些矛盾與問題,提爾西特和約仍給了拿破崙在戰爭後喘息的機會,並讓他能回到已經超過三百天未見的法國。[24] 他在抵達巴黎後受到了熱烈歡迎與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