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史辨

增加 4,68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古史辨'''》,中国古史考证、资料辨伪巨著。顾颉刚等编著。全书共7册,1926—1941年由朴社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1982年…”
《'''古史辨'''》,中国古史考证、资料辨伪巨著。顾颉刚等编著。全书共7册,1926—1941年由朴社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第1册收顾颉刚与钱玄同研讨古史的信函及其与刘剡黎、胡堇等人互相论辩的文章,以讨论大禹有无其人为中心,以疑经为特点,书前有顾颉刚撰写的长篇自序。第2册收1924—1929年间考辩古史的文章,对孔学与孔子的地位提出质疑,对中国铜器时代、秦汉统一的由来,以及古史研究的方法进行讨论,其中与张荫麟、缪凤林的论辩引人注目。第3册上半部分为《周易》的考辩文章,下半部分为《[[诗经]]》的考辩文章,中心思想是破除《周易》伏羲神农的圣经地位,恢复其卜筮书的原貌;破除《诗经》文武周公的圣经地位,恢复其乐歌的原貌。第4册罗根泽主编,上编考辩儒墨,下编考辩道法,前有顾氏写的长序,谈其作“古史四考”的计划。第5册上编为清理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因以考辩群经的文章;下编为考辨阴阳五行说的起源问题及其反映于古代政治与古帝王系统关系的问题。书前顾氏写有长序,系统地对经今古文问题进行历史概述。顾氏《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论文即收在此册。第6册分上下两编,考证遍及先秦各学派。第7册委托童书业、吕思勉编成,上编为古史传说通论,中编为三皇五帝考,下编为唐虞夏考。全书共收文章350篇,约325万字,是以顾氏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在史料整理、考索、辨伪方面研究成果的总汇编。其中影响最广、学术价值最大的是第1册和第5册。顾氏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远承郑樵、姚际恒、崔述、[[康有为]]的影响,近受胡适、钱玄同的启发和帮助。他所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命题是其从古史演变的角度去寻求古史传说发展脉络的方法和途径。这一命题有3层含义:1.“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2.“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3.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那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一件史事要“看它最先是怎样的,以后逐步变迁是怎样的”。运用这一概念,顾氏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新的观点,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本书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疑古辨伪的传统,吸收了社会学和考古学的知识,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古史,破除封建迷信。这对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对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思想文化界,尤其是在史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本书的辨伪工作,还没有超出旧史学的范围,而且其中不免有辨伪过头和不免以真为伪的地方,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汉代的方士与儒生》、《史林杂识》、《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等书,论文700余篇。辑集标点《崔东壁遗书》、《古今伪书考》等书,主持标点《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清史稿》等书。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ref>[https://www.doc88.com/p-2751295827790.html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ref>,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75,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