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盖革计数器

增加 31 位元組, 2 年前
盖革计数器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成的。其探测器(称“盖革管”)的通常结构是在一根两端用绝缘物质密闭的金属管内充入稀薄气体(通常是掺加了卤素的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在沿管的轴线上安装有一根金属丝电极,并在金属管壁和金属丝电极之间加上略低于管内气体击穿电压的电压。这样在通常状态下,管内气体不放电;而当有高速粒子射入管内时,粒子的能量使管内气体电离导电,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输出一个脉冲电流信号。通过适当地选择加在丝极与管壁之间的电压,就可以对被探测粒子的最低能量,从而对其种类加以甄选盖革计数器也可以用于探测γ射线,但由于盖革管中的气体密度通常较小,高能γ射线往往在未被探测到时就已经射出了盖革管,因此其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灵敏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碘化钠闪烁计数器则有更好的表现盖革计数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盖革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了探测α粒子而设计的。后来1928年,盖革又和他的学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对其进行了改进[1],使其可以用于探测所有的电离辐射。1947年,美国人Sidney H. Liebson在其博士学位研究中又对盖革计数器做了进一步的改进[2],使得盖革管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压,并且显著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这种改进也被称为“卤素计数器”。1964年,在美国和德国都有了成熟技术,并且有专业的生产厂家开始量产。盖革计数器因为其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探测范围广泛,至今仍然被普遍地使用于核物理学、医学、[[粒子物理学]]及工业领域。<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5037246357616&wfr=spider&for=pc 盖革计数器]百度</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14,2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