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农业大学

增加 35,54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农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学、农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农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学、农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列入“2011计划”、“111计划”。由教育部直属,水利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中管副部级建制。

学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1503名,全日制研究生778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486名、博士研究生329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33名。有专任教师1679人,两院院士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农业大学

所属地区
中国 北京

外文名称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
中国农大 (CAU)

国家重点学科
24个

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博士点
95个

类别
公立大学

院士
12人

学校类型
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

现任校长
孙其信

知名校友
任洪斌等

北京重点学科
10

部级实验室
68个


邮 编
100083

目标定位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硕士点
171个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实验室4个

校庆日
10月16日

国家重点学科
24个

学校代码
10019

校 歌
金色的希望

院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创办时间
1905年12月

主要院系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学院、动物医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学院、理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主要奖项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截至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9人

招生电话
010-62737682

电子邮箱
zsb@cau.edu.cn

男女比例
1.48
历史沿革
折叠三大源头
北京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建立,1905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形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早源头。

从1905年到1938年,学校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 校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

1914年2月,农科大学独立,改组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以“教授农业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国立八校之一。

1923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1928年,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实行大学区制,将北京国立九校合并组建国立北平大学,农大旋即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迁往西安,与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为由,命令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临时大学农学院改为西北联大农学院。同年7月,西北联大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学,于原北平大学农学院院址重建农学院。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华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二支源头是清华大学农学院。1921年,清华学校开办农科,设立作物学、果树园艺学、畜牧学等课程,以为志愿赴美学农之选修。1934年,清华大学创办农业研究所。在抗战期间,农业研究所先后在河北及云南地区开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虫学调查和研究,培养储备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中国农业科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946年,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以农业研究所为基础,正式成立农学院。

华北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三支源头是华北大学农学院。学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4年,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改为农业系。内战期间,自然科学院向华北地区转移。1947年3月,为了“开展农村大生产运动,为战争和人民服务”,晋冀鲁豫边区以原自然科学院农业系为基础,在山西长治建立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随之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往河北石家庄。

折叠合并建校
北京农业大学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并于1950年4月,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4年和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师生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进入全国64所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10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设置更趋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8年,学校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211工程”高校;2003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高校行列。

2003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高校行列。

2017年1月16日,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2017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科研
折叠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6月,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1]​

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一览表

序号

批准部门

机构名称

负责人

挂靠单位

1

科技部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宁

生物学院

2

科技部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维华

生物学院

3

科技部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呙于明

动物科技学院

4

发改委

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杨宁

动物科技学院

5

科技部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德发

动物科技学院

6

科技部

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

科技部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王堃

动物科技学院

8

科技部

温室设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张天柱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9

教育部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民赞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10

教育部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福锁

资源与环境学院

11

教育部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孙传清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2

教育部

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

罗云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13

教育部

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召虎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4

教育部

玉米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王守才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5

教育部

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胡小松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16

教育部

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振江

工学院

17

教育部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李光永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8

农业部

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张勤

动物科技学院

19

农业部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李建生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

农业部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李保明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1

农业部

农业部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重点实验室

呙于明

动物科技学院

22

农业部

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

杨汉春

动物医学院

23

农业部

农业部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重点实验室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24

农业部

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实验室

郭泽建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5

农业部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陈阜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6

农业部

农业部园艺作物营养与生理重点实验室

韩振海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7

农业部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李保国

资源与环境学院

28

农业部

农业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楼慧强

生物学院

29

农业部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

廖小军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30

农业部

农业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张东兴

工学院

31

农业部

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王涛

工学院

32

农业部

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

汪懋华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3

农业部

农业部草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王堃

动物科技学院

34

农业部

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潘学标

资源与环境学院

35

农业部

农业部桓台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吴文良

资源与环境学院

36

农业部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吴桥科学观测实验站

王璞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7

农业部

农业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李洪文

工学院

38

农业部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

康绍忠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39

农业部

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罗云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40

农业部

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41

农业部

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毛培胜

动物科技学院

42

农业部

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杨宁

动物科技学院

43

农业部

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李德发

动物科技学院

44

农业部

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45

农业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黄昆仑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46

农业部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罗云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47

农业部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李德发

动物科技学院

48

农业部

国家家禽测定中心

徐桂云

动物科技学院

49

农业部

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李德发

动物科技学院

50

农业部

农业部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张英俊

动物科技学院

51

农业部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李建生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52

农业部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鉴定评价中心(水稻)

孙传清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53

农业部

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廖小军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54

农业部

农业部保护性精细耕作研究中心

李洪文

工学院

55

农业部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

彭彦昆

工学院

56

农业部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57

农业部

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

赵德明

动物医学院

58

农业部

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

吴文学

动物医学院

59

农业部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60

农业部

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环境评估)实验室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61

认可委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赵德明

动物医学院

62

能源局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王涛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63

国土部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朱道林

资源与环境学院

64

北京市发改委

种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健强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65

北京市发改委

先进农业传感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66

北京市教委

草业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毛培胜

动物科技学院

67

北京市教委

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韩振海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68

北京市教委

作物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李自超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69

北京市教委

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傅泽田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0

北京市教委

畜产品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任发政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1

北京市科委

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沈建忠

动物医学院

72

北京市科委

生物饲料添加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谯仕彦

动物科技学院

73

北京市科委

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连正兴

动物科技学院

74

北京市科委

现代农业装备优化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宋正河

工学院

75

北京市科委

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李健强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76

北京市科委

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张振贤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77

北京市科委

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籍保平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8

北京市科委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吴文良

资源与环境学院

79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道亮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80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保明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81

河北省

河北省低平原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璞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展开
折叠科研成果
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5篇,其中Science 1篇,SCI 292篇,EI 71篇,ISTP 7篇,CSCD19篇;学生申请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264项,其中发明专利189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7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464项。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总计有23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2001-2013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70项,获得授权专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15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3年获国家科技奖8项,与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报3项(“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及其应用”、“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2012年多1项;获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项——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另获各类省部级奖励40多项。

专利技术
2013年申请专利582件,授权专利449件,其中发明专利372件。植物新品种授权4件;品种审定7项。成果鉴定23项,其中主持17项,参加6项。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软件著作权申请192项。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度农大3号小型蛋鸡全年销售达8000万只,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肉鸡健康养殖营养调控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累计在16个省应用39多亿羽;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59.47万亩;作物种子健康保护及良种包衣、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工业化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动植物、植物转基因新品种、超高压食品非热加工设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术”发明专利转让给美国VGX公司,在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2013年学校推广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15个,推广面积1200余万亩,亩增产50-70斤;推广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农大212、农大399、农大1108等共170余万亩,亩增产60-70斤;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在全国应用5000余万亩,亩增产10%;2013年农大3号小型蛋鸡销售8000万只,累计推广5亿余只。干旱内陆河流域考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调控技术推广应用2339万亩,节水17.40亿立方米,生态效果明显。北方小麦免耕播种与装备技术累计推广1.2亿亩,节本增收达35亿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和振动深松施肥机与传统方式相比亩增产40-50斤,亩节约成本2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已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十多个省市地方进行了试验示范、辐射推广。

论文著作
2011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发表SCI、EI等收录的国际论文1577篇。

2013年,学校发表的论文累计被SCI、EI和SSCI收录1770篇次,比2012年全年(1682篇次)增长5%。其中SCI收录1215篇,略高于2012年同期(1211篇);EI收录534篇,比去年全年(444篇)增长20%;SSCI收录21篇,比2012年全年(27篇)减少22%;SCI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94篇,比2012年全年(63篇)增长49%。

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9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

折叠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体的文献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于1996 年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合刊而成。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连续3次被评为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核心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同时被英国“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国“CA”、“CSA:BB”、“CSA:BS”、“CSA:ESPM”,俄罗斯“AJ of VINITI”等国外文摘数据库收录。

折叠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折叠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6月,9种专业学位类型,33个专业学位领域;6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设置
学院 2014年招生专业名称 本科专业名称
试验班 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
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植物生产类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种子科学与工程
园林
生物学院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资源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应用气象学
土地资源管理
生态学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
草业科学
动物医学院 动物医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工学院 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类


土木类

理学院 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程力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农林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人文与发展学院 法学
传播学
农村区域发展
社会学
英语
国际学院 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烟台研究院 水产养殖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展开
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1988年成立,专门负责学校的教育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实施。招生的本、专科专业共有40多个,涉及农、工、理、管理、经济、文、法等门类。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09年6月成立,为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正处级单位。其前身为人文与发展学院下属的社会科学部。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教研中心,即马克思主义原理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现代历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折叠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679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 6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 855人。研究生导师14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7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4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5人):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7人):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武维华、彭友良、李保国、李 宁、夏国良、张福锁、康绍忠、叶 德、巩志忠、韩鲁佳、李召虎、沈建忠、李洪文、孙传清、郭 岩、呙于明、王福军、黄冠华、刘金华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朱健康、杨贞标、丁守伟、伍国耀、PS Schnable、张 毅

千人计划(4人):张源辉、伍国耀、卢江、田汉勤(入选,未到岗)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6人):李胜利、段长青、韩建国、曹兵海、杨宁、秦应和

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

2004年:李保国团队 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过程模型与应用

2005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

2006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2007年:刘志勇团队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

2008年:沈建忠团队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2009年:呙于明团队 安全优质禽肉禽蛋高效生产的饲料营养新技术

2010年:彭友良团队 重要作物病害控制的研究

2011年:杨 宁团队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

2012年:韩鲁佳团队 农业生物质利用的工程基础

2013年:李洪文团队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6个)

2001年:李德发团队 动物营养学

2002年:李 宁团队 畜禽基因组学与分子数量遗传学

2004年:武维华团队 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调控团分子机理

2008年:张福锁团队 作物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根际调控机理

2011年:巩志忠团队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

2013年:康绍忠团队 农业水转化多过程驱动机制与效率提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

1994年: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彭友良 李晓林 武维华

1996年:李德发

1997年:李 宁 康绍忠

1998年:罗云波

2000年:夏国良 张 勤

2001年:孟庆翔

2002年:杨 宁 杨 定 刘庆昌 巩志忠

2003年:崔 胜 李大伟 沈建忠

2004年:刘志勇 呙于明

2005年:徐明良 谯仕彦

2007年:孙传清 赵要风 郑世军

2008年:李召虎 彩万志 杨汉春

2009年:倪中福 申建波

2010年:刘金华 金危危 郭 岩

2011年:任东涛 黄冠华

2012年:赖锦盛 杨淑华

2013年:傅 缨 江正强

折叠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22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动物科学专业遗传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常信)、机械设计制造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李伟)、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彩万志)、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团队(刘庆昌)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 (4个):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刘国琴)、土壤和土地资源利用教学团队(李保国)、农科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周志强)、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孙振钧)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时间

名称

负责人

学院

2007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夏国良

生物学院

2009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12 机械与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毛恩荣 工学院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时间

名称

负责人

学院

2005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夏国良

生物学院

2006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周志强

理学院

2007

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

刘庆昌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9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姜微波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10

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李保明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

序号 课程名 负责人 所在学院 获批年份
1 《兽医寄生虫学》 刘群 动物医学院 2003年
2 《普通遗传学》 刘庆昌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4年
3 《动物系统解剖学》 陈耀星 动物医学院 2004年
4 《动物育种学》 张沅 动物科技学院 2005年
5 《动物遗传学》 吴常信 动物科技学院 2006年
6 《作物育种学》 孙其信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6年
7 《机械制造工程学》 李伟 工学院 2006年
8 《兽医免疫学》 杨汉春 动物医学院 2007年
9 《普通昆虫学》 彩万志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7年
10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滕可导 动物医学院 2007年
11 《家畜繁殖学》 朱士恩 动物科技学院 2009年
12 《兽医外科学》 林德贵 动物医学院 2009年
13 《草地学》 韩建国 动物科技学院 2009年
14 《土壤学》 李保明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
15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 李保明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009年
16 《兽医寄生虫学》 索勋 动物医学院 2009年
17 《农业推广学》 高启杰 人文与发展学院 2009年
18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 高俊平 农学院 2010年
19 《植物生物学》 邵小明 生物学院 2010年
20 《中兽医学》 许剑琴 动物医学院 2010年
21 《农业机械化生产学》 李洪文 工学院 2010年
22 《农业经济学》 李秉龙 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
23 《农村社会学》 朱启臻 网络学院 2010年
展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立项机构

出版单位

1

实验园艺学

韩振海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

张日俊

教育部


3

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

龚利敏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

家禽生产学 *

杨 宁

教育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5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左 强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绿色食品

孟凡乔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7

农业项目投资评估*

杨秋林

教育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8

农业总论*

胡跃高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9

土地信息系统*

朱德海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0

作物化控原理与技术

田晓莉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1

食品制造机械与设备

崔建云

教育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2

农业装备系统优化

张东兴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3

农业工程规划与设计

李保明

教育部


14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

李保明

教育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15

农牧业生产基础

施正香

教育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16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罗云波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7

农业机械与设备

宋建农

教育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18

草坪科学与管理

胡 林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

农业经济学

谭向勇

教育部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

有机农业概论

杜相革

教育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展开
教学成果
历届国家级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 年度
1 在“教学-科研-推广”中建立农科实践教学体系 国家特等 1989年
2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植病流行学,免疫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北京市级
3 《蔬菜采后生理学》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二等 1993年
4 “基础+模块”农科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市一等
5 报效祖国,勇挑教改重担,面向未来,赶超世界水平 市一等
6 在农业工程院校培养高层次力学人才 市一等
7 “教学、生产、实验”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国家二等 1997年
8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国家二等
9 创建两段式培养模式和三平台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本科人才 国家一等 2001年
10 普通高等农林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与实践 国家二等
11 园艺专业果树学骨干课程模块式组合教学体系及系列教材建设 市一等
12 液压传动教学实验计算机控制 市一等
13 工程制图计算机化教改试验及推广 市一等
14 农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制造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市一等
15 “高等学校教材工作信息系统”网站建设 市一等
16 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二等 2005年
17 农林科“双基”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二等
18 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一等
19 植物生物学课程全方位的系统建设 北京市一等
20 园艺植物病虫害案例库建设及其教学应用 北京市一等
21 创建‘两体系、三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培养植物生产类本科创新人才 国家二等 2009年
22 构建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国家二等
23 创建“两体系、三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培养植物生产类本科创新人才 北京一等
24 生物化学课程实施多方位改革与实践 北京一等
25 农业院校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北京一等
26 构建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北京一等
展开
学生成绩
2008年-2014年,学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2篇,其中Science 1篇,SCI183篇,EI23篇,ISTP5篇;发明专利12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29项。学校总计有1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2011年,学生在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8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60项、鼓励奖7项,北京市竞赛奖励56项。

折叠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学校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11个;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9个硕士学 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37个专业学位领域。
1,5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