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瑞昌剪纸

增加 5,48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瑞昌剪纸</big> ''' |- | File:4c4e94d827b0448b851d.jpg|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瑞昌剪纸</big> '''

|-

|
[[File:4c4e94d827b0448b851d.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8/4c4e94d827b0448b851d324d1a146c87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17549738_475446 来自搜狐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瑞昌剪纸口授手传,代代相承,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婚丧、制衣等领域。瑞昌地处南北交汇处,经过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润与渗透,瑞昌剪纸融进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犷。广泛存在的精湛的剪纸手艺,催生出一批城乡文化经纪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将瑞昌剪纸推向更广阔的天地。瑞昌市抓起了市、乡、村三级民间剪纸组织的建设,民间剪纸艺人迅速增加,已发展到2000余名,平均每个村就有15人左右。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瑞昌剪纸入选。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瑞昌剪纸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批准时间:2008年

遗产编号:Ⅶ-16

申报地区:江西省瑞昌市
==艺术风格==
1972年11月,在瑞昌发掘的西晋古墓墓砖的纹饰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瑞昌剪纸的历史雏形。古墓砖及陪葬陶器上的许多饰纹图案与今天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据专家推测,瑞昌剪纸至少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汉晋年间。

瑞昌剪纸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间风俗密切关联。瑞昌地处南北交汇处,经过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润与渗透,瑞昌剪纸融进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犷,渐渐形成了粗细有致、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瑞昌剪纸采用阴阳交互、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并采取“非镂空”的反常技法,使作品含蓄而不失典雅,神秘而又深刻。
==所获荣誉==
瑞昌剪纸口授手传,代代相承,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婚丧、制衣等领域。瑞昌剪纸在反映现代生活题材及采用新手法、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1986年,瑞昌剪纸被江西省文化厅纳入庐山之夏文化艺术博览会进行专题展出,同年,又被中国剪纸研究会推荐100套剪纸作品在广交会上展出;1988年,黄志纯、张友清、周少瑞等25名作者的41件作品收入中国15省市《[[雪花剪纸集]]》,同年有8件作品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展出并被收藏;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作品被选入北京全国剪纸展览;1999年,在南昌市举办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剪纸作品展”,20件参加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作品大展的剪纸作品全部获奖。瑞昌剪纸以其独有魅力吸引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各个阶层,“中国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也接踵而至。

瑞昌剪纸不仅艺术价值引人关注,潜在的装饰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商家的垂青。如今,在瑞昌从事剪纸深加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设计到制作,都集观赏性、知识性、纪念性、收藏性于一体,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向现代商品转化,由零散的形式向组织程度较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剪纸产业大格局。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瑞昌剪纸入选。
==市场发展==
瑞昌民间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足见剪纸的涉及面之广。瑞昌的剪纸高手随处可见,仅凭一把剪刀就可信手剪来,无需画稿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剪出复杂多变的造型。

正是广泛存在的精湛剪纸手艺,催生出一批城乡文化经纪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或收集民间剪纸精品,参加各种展览、比赛,使其升值;或出资邀请新老艺人集中创作艺术精品;或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艺术加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出售。文化经纪人的兴起,重新焕发了一大批新老艺人创作激情,加上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瑞昌剪纸引入良性互动阶段。

瑞昌剪纸市场的扩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激发了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善剪历史人物的夏畈镇朱朴光先生创作的《水浒108将》、《[[金陵十二钗]]》、《四美图》等剪纸作品经过市场运作,一次性获利8000元。剪纸艺人分布最多的黄金乡,85%的村组有剪纸艺人,该乡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集中培训,并举办大型比赛,造浓剪纸氛围,有80%的农民从剪纸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瑞昌地处 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处南北交汇处,离庐山很近,一直以来深受庐山红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影响,瑞昌剪纸融合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秀美,以“非镂空”的独特技艺,打造出了 毛泽东诗词剪纸、革命故事剪纸、 庐山风景系列剪纸等其它派系所没有的剪纸。<ref>[https://www.sohu.com/a/427729614_393128  传承千年的文化之美——瑞昌剪纸]搜狐网,2020-10-2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1,4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