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德臣

增加 4,1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年少入侍[[阔端]],1243年,袭封为巩昌府都总帅,领兵入[[四川]]。1248年,从蒙古攻打[[西羌]]。1251年,从[[汉中]]攻打[[隆庆府]](今[[陕西省]][[略阳县]])。1253年,驻守益昌,筑城屯田而守,多次击败宋军。1258年,攻打宋朝成都府,攻克苦竹寨、长宁寨、青居寨。1259年,随[[蒙哥]]率军攻打[[合州]][[钓鱼城]],战斗中[[阵亡]]。其子[[汪惟正]]、[[汪惟贤]]、[[汪惟和]]、[[汪惟能]]。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汪德臣因出身将门,时逢战乱,耳濡目染,尽杀伐征战之事,自幼即习骑射,多有过人之处。
 
当汪世显投降蒙古之时,他才十三岁。蒙古皇子[[阔端]]不仅赏识其父,而且赏识其子,十四岁时,征得汪世显同意,派遣至上都,觐见[[窝阔台]]大汗,赐名“田哥”,命随侍皇太子。后又质于阔端王府,亲受蒙古贵族的培训、影响,武事亦更娴熟,“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常常受到赞许。
 
十七岁时,回到巩昌,便跟随其父出征[[四川]],在战场上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将领的勇武和才干。1243年,汪世显病故,德臣虽是次子,但在兄弟七人之中,以文武才略出众,承其父及阔端之意,受命承袭父爵,佩虎符,统领总帅府所辖各军,时年21岁。这一年秋天,蒙古兵为配合东线主战场的进攻,牵制南宋在长江中上游的兵力东调,在四川重新发动攻势。汪德臣率兵入川,直抵泸州,后又撤回。
 
===进屯益昌===
[[蒙哥]]即位,汪德臣入朝,换赐新符印,使仍任原职;所陈奏地方利病诸事,都被采纳。针对南宋加强了防守并不时出兵北攻,蒙古方面也采取了持久攻防的策略,在沿边一带筑城积谷,置军屯守,作为攻宋前沿基地。
 
1252年,德臣奉旨修复攻蜀战争中毁坏的沔州(今陕西略阳)城垣、房屋,部署官属,很快就完成。同年冬,从都元帅太答儿出兵攻掠成都等地,进围嘉定府(今四川乐山),被余玠派来的援军击退;回师途中,经左绵、云顶、隆庆、剑门等处,都遭到宋军截击,力战得还。
 
===攻克苦竹===
1258年,忽必烈绕道吐蕃占领大理,完成了从南面包抄四川的军事部署。蒙哥则亲统大军,主力由川北深入,几路分进合击,全力伐宋。元帅纽璘与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大战于成都,不利。纽璘向汪德臣求援,汪德臣派遣将士赴援纽璘,并鼓励说:“先破敌者当奏请领此城!”
 
七月,蒙哥到达汉中后,将此事奏闻,蒙哥令暂记录在案,待统一全国后由汪德臣论功兑现。十月,蒙哥到达利州。不久,驾幸益昌。
 
一日,与汪德臣并马立于北山,环视四周,群峰巍巍,问起这一带敌我双方的态势,赞叹道:“朕在和林,自南来者,盛称汝立利州之功,今见汝身材甚小而胆甚大,不知敌曾薄汝是城否?”汪德臣回答:“赖陛下洪福,未曾一来。”蒙哥说:“彼惮卿威名耳,特赐金带敕勒石记功。”蒙哥见嘉陵江与白水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担心大军难以渡过,汪德臣说可以修桥。于是调集军民,数日之内即在白水江架浮桥一座,当蒙哥亲到桥头视察时,大为惊叹说:“汪总帅言不虚发!”赐白金三十斤,命刻石记功于江滨。 原南宋苦竹守将南清投降汪德臣,后来南清北上朝见大汗,他的部下杀其家属,苦竹复归于宋,蒙军再攻未克。于是蒙哥命汪德臣尽快拿下苦竹,扫除南下成都的障碍。
===飞石击中而死===
一夜,他率兵突袭合州城,奋勇攀云梯而上,占领了马军寨,杀死守将。激战至后半夜,忽然雷雨大作,将云梯折断,后军不继,只好退出外城。又一日,他单骑至城下搦战,正当他大呼:“王坚,我来活汝一城性命,宜早降!”时,城内轰然一炮,飞石击中头部,伤重不起,遂死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
 
这位著名的前锋勇将阵亡,使蒙军士气颓丧,蒙哥汗极为伤感,一面令缓缓退兵,一面为其发丧,派军随其十七岁的长子汪惟正护送灵枢,千里跋涉,归葬漳县盐川祖茔。
 
七月初,蒙哥亦在退兵途中死去,他的死引发了蒙古最高权力中心的又一次分裂战乱,不久忽必烈坐稳大汗宝座,并建立了大元帝国,为蒙古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元史]]》
4,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