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左營慈濟宮

增加 8,13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城邑左營慈濟宮''',簡稱'''城邑慈濟宮'''、'''左營慈濟宮''',當地人俗稱'''老祖廟''',是一間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
'''城邑左營慈濟宮''',簡稱'''城邑慈濟宮'''、'''左營慈濟宮''',當地人俗稱'''老祖廟''',是一間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的[[廟宇]],主祀[[保生大帝]],該廟附設的龍虎塔是知名觀光景點。1963年,[[陳玉峰 (彩繪匠師)|陳玉峰]]曾到此廟繪製廟畫

該廟原位於[[鳳山縣舊城]]內,建城之前已存在於興隆-{庄}-,建城之後廟宇臨近鳳山縣署,所在的街道後來變成「大道公街」。

==沿革==
===立廟由來 ===
根據城邑慈濟宮的沿革碑,該廟奉祀的保生大帝香火,可追溯到[[明鄭]][[元帥]][[劉國軒]]祀奉在[[戰艦]]上之保護神。[[明鄭時期]],該神像奉祀於左營萬丹港南岸(現今[[海軍左營基地]][[桃子園]])。永曆卅四年(1680年)因為疫癘肆虐,導致將士們損失過半,遂從[[福建]][[青礁慈濟宮|青礁祖廟]]迎回十尊保生大帝聖像,並將原本的保生大帝神像化後入神其中,分祀於[[安平鎮 (明鄭)|安平鎮]]及[[萬年縣]]十角落《[[鳳山縣志]]》記載,[[鳳山縣 (清治時期)|鳳山縣]]十間大道公廟分別位在[[鳳山上里|鳳山上-{庄}-]](可能為[[小港區]][[孔宅真君宮]])、[[愛河|硫磺水]]-{庄}-(可能為[[苓雅區]][[高雄鼓山亭|下寮鼓山亭]])、[[半屏山]]後(高雄市[[楠梓區]][[後勁聖雲宮]])、[[安平鎮 (明鄭)|安平鎮]]([[臺南市]][[安平區]]囝仔宮社[[妙壽宮]]、海頭社[[安平廣濟宮|廣濟宮]]、港仔尾社[[靈濟殿]])、[[興隆外里|興隆-{庄}-]]北(高雄市左營區城邑慈濟宮)、[[維新里 (堡里)|維新里]]竹子港(高雄市[[永安區]]烏樹林保寧宮)、[[觀音山 (高雄市)|觀音山]][[大社區#大社(大字)|大社-{庄}-]](高雄市[[大社區]]保元宮)、[[臺灣府城#坊|土鑿埕]](臺南市[[中西區 (臺南市)|中西區]]四安境下大道北線尾[[良皇宮]])。}}。而後翌年(1681年)疫厲就平息下來,之後於興隆莊北建廟奉祀。謝貴文認為此段碑文雖不能盡信,但認為明鄭時期鄭軍將士在左營一帶屯墾時,將保生大帝香火傳入的說法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此外日治時期的寺廟調查登錄(1898年),將立廟年代記為乾隆時期。不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的《[[鳳山縣志]]》已記載說興隆莊北有「慈濟宮」,故應該在此書寫成之前該廟已存在。另外在〈雍正臺灣輿圖〉(1727年─1734年間繪製)上,該廟則被記載為「真君廟」。

=== 舊廟發展 ===
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鳳山縣志》的記載,當時慈濟宮所在地為縣署前大街(縣前街)。值得注意的是,保生大帝信仰在清朝並未列入祀典,卻能在縣城核心位置建廟,顯見保生大帝信仰在當地的重要性與官員並未加以干涉。而據《鳳山縣采訪冊》的記載,[[道光]]廿八年(1848年),陳瓊號召城內[[士紳]]重修慈濟宮。

慈濟宮所在的縣前街,隨著縣衙遷到[[鳳山縣新城|新城]],而改稱「大道公街」。在舊城各街市沒落的時候,只有大道公街一帶因為慈濟宮這個信仰中心而維持著經濟活動。

日治時期,根據明治卅一年(1898年)的調查記載,當時慈濟宮建物雖然不大(比天后宮、城隍廟等廟小),但田產僅次於天后宮,顯見其廟產收入豐厚。到了[[昭和]]十四年(1939年)建[[左營軍港]],舊城一帶[[徵收]]為要塞,居民被迫全數遷出,慈濟宮也跟舊城各廟一樣面臨拆遷。

=== 重建廟宇 ===
舊廟拆除後,根據廟方碑文記載,保生大帝先是暫時安奉於[[內惟鎮安宮]],後遷新莊仔黃宅,再遷於[[埤子頭 (高雄市)|埤子頭]]陳宅。據陳榮隆的說法,其祖父陳坎當時也有協助保生大帝的安置,且據說二戰期間炸彈曾掉落於黃宅,但幸運地並未爆炸,認為是神明保佑。二次大戰後,陳坎一家返回埤仔頭定居,並將保生大帝迎到自家供奉。

民國39年(1950年),信徒們購下埤子頭西巷九號兩間簡屋,建立簡單廟宇迎回保生大帝金身奉祀。此一時期,廟方也成立鸞堂「修善堂」「[[啟明堂]]」影響,但兩者並無直接傳承關係,不過有些鸞生是都有參與過這兩間鸞堂的。民國48年(1959年),因保生大帝降駕指示,廟方以兩間簡屋和四萬元來向葉姓地主購買現址的廟地。而為了建廟,當時的主任委員黃慶恩還抵押自己的房子來籌款。新廟最後在民國51年(1962年)建成,而因為尚未登記立案的關係,由陳恭德掛名為管理人,這也使慈濟宮一度有是陳家私廟的印象。另外新廟剛建好時,廟額是寫「修善堂」,後來才正名為「慈濟宮」。

民國63年(1974年),因為保生大帝降駕指示,廟方遂興建[[龍虎塔]]於[[蓮池潭]]畔,以防避將到來的災難。龍虎塔在兩年後(1976年)落成,慈濟宮的鸞堂也在此後改稱「龍虎社修善堂」。

=== 登記立案後 ===
民國88年(1999年),慈濟宮正式登記立案並組織管理委員會,由張春粗擔任主任委員。次年(2000年)因廟宇建物老舊等因素,廟方開始籌備重建慈濟宮和整修龍虎塔。之後新廟工程於民國93年四月十六日(2004年6月3日)破土重建,至民國97年四月初一(2008年5月5日)入火安座。

民國103年十一月初八日(2004年12月29日),慈濟宮奉玉旨舉行一朝慶成謝土暨三朝祈安[[清醮]],並在同月十六日(2005年1月6日),前往[[安平港]]北岸進香請火,之後回左營舊聚落[[遶境]]再入廟安座。

==奉祀神明==
主祀[[保生大帝]],同祀朱府千歲([[鄭成功]])、曹府千歲([[曹謹]]),陪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配祀[[康元帥]]、[[趙元帥]]、[[虎爺]]、馬使爺、神馬;三樓太歲殿奉祀[[太歲星君]],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附設龍虎塔奉祀[[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地藏王]]和[[孔夫子]]。

據陳榮隆的說法,主府千歲與曹府千歲的由來不明,可能是因扶鸞指示而供奉。另外[[高雄左營萬年季|左營萬年季]]裡的「迎火獅」中的火獅,一說即是保生大帝座騎黑虎將軍所化。



保生大帝聖誕在三月十四時,廟方便會請歌仔戲班酬神3天,並有誦經團誦經與乞龜活動。所謂的乞龜,是指信眾自由繳交丁口錢(每丁50元)後,可以領取一隻蛋糕做的「丁龜」。十五日當天下午會有平安宴,十六日會舉行犒軍儀式。

另外左營當地有俗諺「[[左營店仔頂慈德宮|店仔頂]]豬、埤仔頭戲、[[左營元帝廟|大廟]]孝牲禮、大道公蕹菜把」,其中的「大道公蕹菜把」指的是普渡時信徒會以「蕹菜把」(連根的空心菜)致祭。其緣故據說是保生大帝曾顯靈教民眾吃「蕹菜」充飢,並解除瘟疫災害。過去慈濟宮曾在普渡時提供「大道公蕹菜平安茶」供信徒飲用,但從1995年起因故不再提供。

== 建築 ==
慈濟宮舊廟所在地在日治時期的地籍為「前鋒尾25番」,即是後來的「興隆段702地號」。而據《鳳山縣采訪冊》,清末的慈濟宮只有「屋三間」的規模,但廟租有30石。日治初期的記載(1898年)則顯示當時慈濟宮建物有37坪、用地56坪,並有田產60.23畝。

== 龍虎社修善堂 ==
最初名為「修善堂」,是以保生大帝為正主席的鸞堂,偶爾也會由副主席朱府千歲或是曹府千歲降駕。早期該鸞堂每個月逢三、六、九日集會扶鸞,並將鸞文集結出版。該鸞堂也指導過赤崁赤慈宮、鼓山慈仁宮、廍後揚善堂成立鸞堂。

在興建龍虎塔之後,鸞堂名稱改為「龍虎社修善堂」。現在集會日期改為每月初二、十一、廿一,約有2、30人左右的鸞生。



==參考資料==
3,6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