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朝

增加 8,357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清'''(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 年10月30 年6月5 日-1912年2月12日{{NoteTag|1= 由於清朝建立的過程存在幾個重要的時間點,有關清朝的起始時間,存在不同的說法。主要有1616年說(後金建立)、1636年說(正式定國號為大清並稱帝)、1644年說(清軍入關並遷都北京){{RefTag|name=中國歷史李國祁|1={{Cite book |author = 李國祁 |title = 《中國歷史》 |location = 三民出版社 |ISBN = 9787108015464 }}}}。}}),正式國号為'''大清'''({{lang-mnc|ᡩᠠᡳᠴᡳᠩ<br />ᡤᡠᡵᡠᠨ|v = daicing gurun |a = daiqing gurun}}){{RefTag|1={{Cite cite book |title = 《满汉大辞典》 |editor = 安双成 |publisher = 辽宁民族出版社 |year = 1993年 |page = 第654页 }}}},對外 自稱使用'''大清 帝國''' '''大清 帝國''' ,又有稱為'''中 华大清国'''、'''中 華大清國''' 等名稱{{NoteTag|1=「大清」為原本國號,並見於《[[s: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等;「大清国」见於《[[s: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等、「大清帝国」 見於《[[s: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以及 《[[s: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等、「中华大清国」見於《[[s:中美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s:望厦条约|望厦条 ]]》等。而在條約內文,清政府通常 稱為“[[中國]]” ,視大清為政府 ,如《[[s: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 如《[[s: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中:“凡係中國人,前在英人所㨿之邑居住者,……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税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税關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税不過…議定英國住中國之總管大員…”《[[s: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賠款:“此欠款一切事宜,均在上海辦理如後:諸國各派銀行董事一名,會同將所有由該管之中國官員付給之本利總數收存,…由中國國家將全數保票一紙交付駐京諸國欽差領銜大臣手內,此保票以後分作零票,每票上各由中國特派之官員畫押。…今將以上條款繕定同文十二分,均由諸國、中國全權大臣畫押,諸國全權大臣各存一分,中國全權大臣收存一份”,《[[s:望厦条约|望厦条約]]》通商細項:“合眾國來中國貿易之民人所納出口、入口貨物之稅餉,…如有海關胥役需索,中國照例治罪,倘中國日後欲將稅例更變,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倘有未領牌照之先擅行起貨者,即罰洋銀五百大圓,並將擅行卸運之貨一概歸中國入官。由中國官設銀號代納,…嗣後中國民人與合眾國民人有爭鬥、詞訟、交涉事件,中國民人由中國地方官捉拿審訊,照中國例治罪。”等等, 而当时西方各国亦以“China”或其它语言中的相应词汇(如[[法语]]中为“Chine”)来称呼清朝。而 国灭亡 被推翻 后,[[大日本帝国|日本]]亦曾长期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改变。此外故宫博物院印行的《故宫信片第五集:清代宝玺》{{RefTag|{{Cite web |title = BabelStone : Seals : Precious Seals of the Qing Dynasty |url = http://www.babelstone.co.uk/Manchu/QingdaiBaoxi.html |publisher= BabelStone |accessdate= 2016-09-02}}}}中亦收录「大清帝国之玺」。}},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 帝國,也是最后一个[[ 君主專制中國朝代| 專制王 ]] 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其最早前身為1616年[[努尔哈赤]]在[[滿洲地區]]建立的[[後金]],1636年[[皇太极]]称[[中国皇帝|帝]],改定国号为「大清」,1644年藉協助[[明帝國]]軍隊平定[[民變]]的名義進軍[[中國本土]],徹底消滅明帝國後統治整個中國,直至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滅國
1616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 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可汗|汗]],建立[[ 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 赫图阿拉| 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中国皇帝|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 起兵叛明的[[李自成]]建国[[大顺 (政权)|大 順國]][[李自成]] ,並於同年 率军 攻陷[[ 明清 北京城|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 國本土]]的入侵行動 ,同時遷都北京 。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 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清朝统一战争|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帝|康熙]]、[[雍正帝|雍正]]及[[乾隆帝|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建立龐大 统治着辽阔 的領土 [[朝贡体系|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亦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RefTag|1={{Cite book|author1=张晓明|title=中国家具|date=2011|publisher=剑桥大学出版社|isbn=9780521186469|page=22}}}}{{RefTag|1={{Cite book|author1=William J. Duiker|coauthors=Jackson J. Spielvogel|title=The Essential World History|date=2018|publisher=Wadsworth Publishing|isbn=978-1133606581|page=411}}}}{{RefTag|name="kqss"}} {{註| 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 [[首崇满洲]] 政策{{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刘小萌 |title = 《清代八旗子弟》 |page = 第206页 |publisher = 辽宁民族出版社 |year = 2008年}}}}{{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周敏(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title = 《首崇满洲——清朝的民族本位思想》 |journal =《沧桑》 |year = 2008年 |issue = 2008年第05期}}}} 而不認同,故[[康乾盛世]] 不屬於 文化意義上的[[ 中国历代盛世| 盛世]]{{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錢穆 |title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chapter = 〈第五講   清代〉}}}},亦有學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 例如 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RefTag|name="清代學術概論"|1={{cite book |author = 梁啟超 |title = 《清代學術概論》 |publisher = [[上海古籍出版社]] |year = 2000年}}}} ,而 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陳其泰 等 |title = 《中国学术通史》 |volume = (清代卷) |publisher = 人民出版社 |year = 2004年}}}}}}。
[[ 鴉片戰爭清朝政治]] 開啟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 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注|钱穆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 國近代 国历 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参| 钱穆,《 國近 国历 歷史]] 政治得失》 使 第143—144页}}。認為历代 中國 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 ”、“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注|例如,顺治五年,在当时的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朝在每个明伦堂设置一块“卧碑”,上刻有几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151页}}}}。然而[[ 東亞徐復觀]] 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 秩序 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 心變 歐洲國際秩序 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RefTag|蕭欣義《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良知的迷惘 錢穆先生 普通一 史學,第171-182頁}}。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 。面對列強 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 朝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 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 局面 漢族士大夫 西方文化 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 引入讓 候補成員{{refTag|1=孟昭信《康熙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p66}}。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 朝發起一連串 」思想 改革與革 學者[[嚴繩孫]]任 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 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refTag|1=孔定芳《清初遺民社會》,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清中期[[ 自強運動文字獄]] 興盛 促使若有疑似[[ 中國文化反清復明]]的 成長 運動 革新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RefTag|name=中國 文明 清史 學術思想前期}} 。然而{{註|钱穆認為[[ 甲午戰爭科举制]] 度在清朝统治下也变成了一种愚民 工具{{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 敗使改革 》,第154页}},然而屈超立表示,明清時期幾乎全國學習之風大盛,在明清五百年餘年 努力受到沉重打击 歷史時期裏 [[ 維新運動中華民族]] 隨守舊派抵 成為世界上特別重視學習的一個民族{{参|屈超立《科舉 而告終 的勸學作用-唐宋與明清的比較》, 〈中國史硏究〉, 第70輯, (2011.2)}}}} 軍事方面 建朝初期建樹巨大,原先以[[ 義和團旗人]] 運動引來[[八 國聯 軍]] 干涉後 為精銳 清廷也推動龐大的[[ 清末新政綠營]] 為輔 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後來以綠營和地方[[1911年團練]][[ 辛亥革命湘軍]] 爆發,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淮軍]] 在[[南京府|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 為支柱 。清朝 從後金時期算起 所進行的領土擴張 共經歷十二個皇帝 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統治面積 十三个年号 清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 在中國 時296年 史上僅次於元朝 又有滿 十三皇朝之稱 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 自1644年入關並遷都北京 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 往的平均值 一共十帝 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 歷時268年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RefTag|name= 中國歷史李國祁清朝農業}}。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 外交接觸方面,除了與周邊東亞國家有往來 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 當時正值航海時代 授權而變 歐洲人,直接透過海路來與中國貿易和傳教活 動, 例如當時主要集中於廣州,不過西方列強在18世紀左右憑藉著工業化的突破,開始大幅拉開國力差距,[[ 軍機處第一次鸦片战争|鴉片戰爭]] 開啟[[ 總理衙門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歷史]] 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 使 國由[[ 文字獄東亞]] 興盛,若有疑似的中心變成[[ 反清復明列強]] 環伺 運動與散播被認為 國家。迫使清廷簽訂[[ 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 皇帝 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 消息 同時 往往會 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 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 冤獄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牽連 促使[[中國文化]]的 千上萬人受害長與革新{{RefTag|name=中國 通史 清史 前期學術思想}}。 軍事方面原先以然而[[ 滿族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并使列強[[瓜分中國|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 國聯 軍]] 為精銳 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 龐大的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 漢人中華民國]][[ 綠營南京府|南京]] 為輔 正式成立 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同年[[ 團練宣統帝]] [[ 湘軍溥儀]] )於2月12日[[ 淮軍宣統帝退位詔書|宣布退位]] 為支柱 ,清朝正式滅亡 。清朝 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 從後金 時期 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 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號(包含[[努爾哈赤|太祖]] 改變,使得[[ 中國人口天命]]和[[皇太極|太宗]] 最後突破以往 平均值 [[天聰]]) 達到四億左右。 內與 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如果自1636年皇太極改 外的貿易提升 號為清開始算起 帶動 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歷11位皇帝,12个年號。國祚長276年。如果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RefTag|name= 清朝農業中國歷史李國祁}}。
== 國號 ==
[[=== 名稱来源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 ,[[1636 ,1636 ]][[皇太極]]改國號为「 ''' 大清 ''' 」,入关后成爲[[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 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中国朝代|皇朝]]{{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明][[朱國禎]] |title = 《湧幢小品》 |volume = 卷二 |chapter = 「國號」條 |quote =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朝|大元]],我朝因之。……其言[[漢朝|大漢]]、[[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除此以外,[[辽朝]]、[[金朝]]、[[大順 (政權)|大順]]、[[大西]]等亦曾在国号上加大字,但它们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皇太極改国号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 。可能 ,有說法認為是 掩蓋[[女真]]曾臣服於 [[ 明朝 |明]] 的歷史 以鼓舞士氣 ,進攻明朝 ;「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 (朱是指明朝皇帝的姓氏,明是明朝國號) 之「火」{{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s = 308-313 |url = |doi = |ISBN = 7-5622-2277-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借词「{{MongolUnicode|ᠳᠠᠢᠼᠢᠨ}}」({{lang|la|Daičin}}),原意为“好战者”{{RefTag|《蒙汉词典》,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蒙古语文研究所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22页}},故“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或“善战之国”{{RefTag|1={{cite web |language = zh |author = 张世明 |title = 传统考据与跨语际分析:对一个世纪性学术争论问题的求解私见 |publisher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date = |location = 北京 |url =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3291 }}}}。 ===對「中國」一詞的重塑===[[File:滿蒙漢合璧教科書 (節錄).png|缩略图|620px|右|清末的滿漢蒙三語教科書——《滿蒙漢合璧教科書》的〈中國〉部分:「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自我遠祖以來,居於是,衣於是,世世相傳,以及吾身。吾既為中國之人,安可不愛中國也。」]]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RefTag|吳志良<十六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澳門研究》,第4期,1996年,第24-42頁}}。 自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国”({{lang-mnc|ᡩᡠᠯᡳᠮᠪᠠᡳ<br />ᡤᡠᡵᡠᠨ|v = dulimbai gurun |a = dulimbai gurun}})称其全部统治区{{RefTag|1={{Cite web |title = 满人早期对中国尊称“天朝” 入关后自称“中国”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1/04/3000045_0.shtml }}}}<ref name="histoybasd02">《欽定大清會典》,《禮部·主客清吏司·賔禮·朝貢》卷五十六「夫 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ref>。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罗斯帝国|俄国]]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國的稱號|中国]]”作为正式國家名稱使用,与“俄羅斯”相对{{NoteTag|《[[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 = 27 |ISBN = 7-5622-2277-0 }}}},該「中國」指包括[[蒙古高原|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RefTag|1={{cite journal |url= http://mcx.sagepub.com/content/32/1/3.abstract |archivedate = 25 March 2014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5231543/https://webspace.utexas.edu/hl4958/perspectives/Zhao%20-%20reinventing%20china.pdf |jstor = 20062627 | doi = 10.1177/0097700405282349 |title= Reinventing China: Imperial Qing Ideolog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last1= Zhao|first1=Gang |last2= |first2= |volume= 32 |number= Number 1 |date= January 2006|website= |publisher= Sage Publications |deadurl=no |accessdate=23 May 2014}}}}。 中西史學家如黃興濤博士及[[新清史 (學派)|新清史]]學派學者、[[東亞史]]學家[[歐立德]](Mark C. Elliott)認為,[[康雍乾]]之後的中國,是被清朝皇帝、滿人、漢人等其他族群共同認同並加以再造過的中國{{RefTag|name= Wong2012|黄興濤《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 ——對美國“新清史”的一種回應》,載〈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第115期),2012-07-15}}{{RefTag|[http://mingching.sinica.edu.tw/Academic_Detail/469 歐立德教授演講「A Reflec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New Qing History(歷史學與政治話語:關於新清史的反省與回應)」紀要], 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台灣), 2016-05-25}}。現代「中國」的概念,正是來自於清朝所塑造的中國觀{{RefTag|name="清俄碰撞"|宋念申[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6921 《清俄碰撞:欧亚相遇中重塑“中国”》],[http://www.thepaper.cn/list_25445 澎湃研究所],2015-12-09}}。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