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枫

增加 1,2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何枫 (著名教授)
| 圖像 =[[File:SkteHf.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5photocdn.so.qhimgs1sohu.com/bdr20100901/_240_/t015876d7ff5783936bImg274638804.jpg 原图链接][http://wwwbschool.minxuesohu.netcom/1320100901/n-9013n274638524_3.html shtml 图片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職業 =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教授、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与商学双博士后曾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知名作品 = 《 艾凡赫 开放经济下创造性智力与中国产业发展 》</br> 合作 编著 玛密恩》</br>《最末一个行吟诗人之歌 香港股市的中资公司 》</br> 合作 编著 威弗利 社会主义劳动新论 》</br> 《罗布·罗伊》</br></br>
}}
'''何枫''',男、教授(2007年晋升)、管理学博士、经济学与商学双博士后,兼任[[早稻田大学]]产业经营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资格、中国证券代理发行从业资格以及中国证券投资分析等从业资格;曾任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部策略分析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系主任。
== 目录==
1人物经历
4获奖记录
== 人物经历==
1992.9-1996.7: [[ 西安交通大学 ]] 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3: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2.6-2004.9:西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经济学博士后(计划内);
2005.10-2007.9: [[ 早稻田大学 ]] 商学研究科商学博士后(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主要兴趣爱好为:网球、远足、乒乓球。
==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企业效率评价与企业价值挖掘、国际经济比较与中国发展经济学。
== 主要贡献==
先后在Waseda Business Review,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xcellence、《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学报》、《心理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SCI、EI和ISTP检索10余篇,以及在CSSCI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三部;曾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目前专注于中国企业的效率评价与价值挖掘;中国贸易、产业与经济效率及其国际比较等问题的研究。同时也担任Applied Economics, 《金融研究》、《中国金融评论》等国内外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File:Hf22.jpg|缩略图|居中|500px|何枫副院长接受祁荣祥将军为EMBA教育中心题词[http://hn.cnr.cn/jxw/p/20141224/W020141224573572286713.jpg 原图链接][http://bschool.sohu.com/20100901/n274638524_3.shtml 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 科研项目==
(1)项目主持,200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提升及其产业内溢出效应研究(70802007);
(2)项目主持,2008年:中国民生银行合作项目,我国能源产业的金融市场机会与风险研究;
(3)项目主持,2007-2010年: [[ 北京科技大 学422 学]]422 高层次人才项目,企业效率与企业价值研究:理论、实证与跨国比较;
(4)主要参与,2002-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专题研究(0102020)
(8)此外,还曾负责或主要参与"深圳海利丰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的规划与制作"、"太原刚玉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伊速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的规划与制作""陕西省国有企业脱困解困咨询项目--渭南9904厂"等项目。
== 著作==
=== 第一部分:著作===
(1) 何枫 (著),《开放经济下创造性智力与中国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何枫、 [[ 刘新华]](主编),《金融发展与西部金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 何炼成 ]] 、何枫 (著),《社会主义劳动新论》,科学出版社,2004。
(4) 合作 编著,《香港股市的中资公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第二部分:英文匿名审稿期刊(Refereed Journal Articles)===
(5) HE Feng and CHEN Ro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me-electrical Company's R&D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aseda Business Review, Vol. 2006(40) (Dec.), 3-20。
(7) CHEN Rong and HE Feng, "Using Brand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Consumers' Intention to Adopt an Online Retai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4, Nos. 4/5/6, 464-479, 2003. (ABI (446044321), EI (03497767097))。
=== 第三部分:英文国际会议论文===
(8) HE Feng, CHEN Rong, Firm Efficiency and Firm Value: Firm-level Evidence in Japanese Electricity Machinery Industry,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track of WiCOM2007), September 23-25, 2007, Shanghai, China. (ISTPBGN47, EI 080311028192)。
(12) HE Feng, FENG Zongxian and CHEN Rong,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etitive Capacity between State-owned and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in Manufacture Industry of China,"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CM 2001), Xi'an, May 1-3, 2001。
=== 第四部分:中文学术期刊===[[File:Hf3.jpg|缩略图|居中|500px|搜狐商学院星期三会客室[http://photocdn.sohu.com/20100901/Img274638801.jpg 原图链接][http://bschool.sohu.com/20100901/n274638524.shtml 图片来自搜狐商学院]<ref>[http://bschool.sohu.com/20100901/n274638524.shtml 星期三会客室:EMBA——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 搜狐商学院 [2010年09月01日]</ref> ]]
(13) 何枫,基于DEA和SFA评价的企业效率与企业价值之联结性研究,管理学报,2008,已录用。
(14) 何枫、 [[ 陈荣 ]] ,基于SFA测度的企业效率对企业绩效与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研究--来自于中国数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2002-2006,金融研究,2008,已录用。
(15) 何枫、陈荣,管理层激励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9)。
(20) 陈荣,何枫,小概率权重问题及其市场应用,心理学报,2008,40(2), 210-218。
(21) [[ 姚伟峰 ]] 、何枫、 [[ 杨武 ]] ,高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14-18。
(22) [[ 王思薇 ]] [[ 武晓明 ]] 、何枫,我国城市商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特区经济,2007(1),72-73。
(23) 陈荣、贾建民、何枫,后悔对消费选择倾向的动态影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2), 25-31.(EI 06049664515)。
(24) [[ 原鹏飞 ]] 、何枫,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变迁研究,软科学,2005(6), 18-24。
(25) [[ 姚伟峰 ]] 、何枫、 [[ 冯宗宪 ]] ,R&D对我国产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05(1), 187-190.
(26) [[ 何枫 ]] 、陈荣、 [[ 何炼成 ]] ,SFA模型及其在我国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5),46-50.( EI(04318297249)。
(27) 何枫、陈荣,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3), 18-24。
(28) 何枫,金融发展实证研究的十年回顾,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 46-50。
(29) [[ 姚伟峰 ]] 、何枫,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研究:贸易和FDI,谁更有效?,当代经济科学,2004(2), 6-10。
(30)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测量及相关分析,经济学家,2003(5), 41-49。
(32) 何枫、陈荣、何炼成,创造性智力的经济学意义及其测度,经济学家,2002(6), 88-97。
(33) [[ 曾凡银 ]] 、何枫,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分析,财贸经济,2002(5), 64-68. 部分转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55期。
(34) [[ 窦尔翔 ]] 、何枫,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模式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9), 65-68。
(35) 何枫、 [[ 冯宗宪 ]] ,论创造性智力及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中国工业经济,2001(10), 46-52。
(36) 何枫、冯宗宪,加入WTO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2年第2期,《新思路》),2001(12), 45-47;部分转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23期。
(37)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年第4期《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1), 31-36。
(38) 何枫、 [[ 陈金贤 ]] [[ 姜锦虎 ]] ,CRM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启示,决策借鉴(现更名为《管理科学》),2001(3), 47-51。
(39) 何枫、 [[ 陈金贤 ]] 、冯宗宪,浅议网络环境下TPL的物流及信息系统设计,中外科技信息(现更名为《管理评论》),2001(3), 36-38.
(40) 何枫、冯宗宪 [[ 、陈荣 ]] ,中国市场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次序安排,经济学家,2000(1),94-101。
(41) 何枫、姜锦虎、陈荣,TPL的物流整合效果及其对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启示,商业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第1期《商贸经济》),2000(10), 20-23。
(44) 何枫,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对策,当代经济科学,1998(6), 27-30。
=== 第五部分:中文会议论文及重要报刊=== [[File:Hf4.jpg|缩略图|居中|500px|副院长何枫教授发言[http://www.mbachina.com/uploads/image/2017/20171108/20171108174659_19917.jpg 原图链接][http://www.mbachina.com/html/sxyxw/201711/114394.html 图片来自中国网讯]<ref>[http://www.mbachina.com/html/sxyxw/201711/114394.html 北京科技大学MBA“志远”论坛(2017-6期)成功举办 ]. 中国网讯 [2017-11-08]</ref> ]]
(45) 何枫,证券日报(创业周刊),强生收购大宝的商业逻辑,2008年8月17日A6版。
(48) 冯宗宪,何枫,APL在中国航运业的经营战略,《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研讨会》会议论文,香港,2001年3月,(后载于《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第二辑》,成思危 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9) 冯宗宪,何枫, [[ 海信集团 ]] 在南非的成本优势战略,《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研讨会》会议论文,香港,2001年3月,(后载于《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第二辑》, [[ 成思危 ]] 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0) 冯宗宪、何枫,加入WTO与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载《走向开放与竞争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迟福林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p236-249,2001年6月。
(51) 何枫、陈荣、冯宗宪,如果未能如期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0月24日第四版。
== 获奖记录==
(1)2008年:《管理经济学教学与实践》, [[ 北京科技大学 ]] 第23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获奖人;
(2)2004年:"创造性智力的经济学意义及其测度",获陕西省第七次 [[ 哲学 ]] 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获奖人;
(3)2003年:"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获陕西省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1获奖人;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