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龍·白蘭度

增加 7,0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艺人| name = 馬龍 Marlon Brando<br>马龙 · 白兰度| type=男演員| image = Marlon Brando in 'Streetcar named Desire' trailer.jpg| imagesize = 280px| 绰号 = Bud| 出生日期 = [[1924年]][[4月3日]]| location = {{USA}}[[内布拉斯加州]]|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04|7|1|1924|4|3|}}| 逝世地点 = {{USA}}[[洛杉矶]]| 父母 = Marlon Brando, Sr.<br>Dorothy Pennebaker| 书籍 = 1.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br>(自传)<br>2. ''Marlon: My Love and My Torment''<br>(前妻所著的回忆录,唯一授权)| spouse={{Plainlist|* [[:en:Anna Kashfi|Anna Kashfi]]<br>(1957~1959,一子)* [[:en:Movita Castaneda|Movita Castaneda]]<br>(1960~1962)* [[:en:Tarita Teriipaia|Tarita Teriipaia]]<br>(1962~1972,一子一女)}}| 儿女 = {{Plainlist|* [[:en:Christian Brando|Christian]]* Miko(养子)* Rebecca(养女)* Simon * [[:en:Cheyenne Brando|Tarita]]* Maimiti(继女)* Raiatua(继女)* Ninna(私生女)* Myles(私生女)* Timothy(私生子)* [[:en:Stephen Blackehart|Stephen]](私生子)* Michael(私生子)* Dylan(私生子)* Angelique(私生女)* Petra(养女)}}| 代表作 = {{Plainlist|* [[教父 (电影)|教父]]<br>饰 [[:en:Vito Corleone|Vito Corleone]]* [[码头风云]]<br>饰 Terry Malloy* [[欲望号街车]]<br>饰 [[:en:Stanley Kowalski|Stanley Kowalski]]* [[:en:Last Tango in Paris|巴黎末日的探戈]]<br>饰 Paul}}| academyawards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主角]]'''<br>1954年 《[[码头风云]]》<br>1972年 《[[教父 (电影)|教父]]》| goldenglobeawards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br />1954年 《 [[码头风云]]》<br />1972年 《[[教父 (电影)|教父]]》| baftaawards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主角]]'''<br />1952年 《[[:en:Viva Zapata!|萨巴达万岁]]》<br />1953年 《[[:en:Julius Caesar (1953 film)|恺撒大帝]]》<br />1954年 《 [[码头风云]]》| emmyawards = '''连续短剧及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br />1979年 ''Roots: The Next Generations''| goldenraspberryaward s ='''最差男配角'''<br>1996年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awards='''[[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br>1952年 《[[:en:Viva Zapata!|萨巴达万岁]]》 <br>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br>1973年 《巴黎的最後探戈》 <br>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br>1954年 《[[码头风云]]》<br>1973年 《[[:en:Last Tango in Paris|巴黎末日的探戈]]》}}'''马龙·白兰度'''(英语:Marlon Brando,{{bd|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catIdx=B}}),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电影]][[演员|男演员]]、社会活动家,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百大明星|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 生平 ==马龙·白兰度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自小顽皮好动,中学毕业后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 === 事業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但并未引起人们注意,[[1951年]]白兰度异军突起,出演影片《[[欲望街车]]》,他成功塑造了[[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使他获得他的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此后白兰度又因《[[萨巴达万岁]]》、《[[凱撒大帝 (1953年電影)|凱撒大帝]]》和《[[狂野的人]]》而获得三次[[奥斯卡奖]]提名。[[1954年]],白兰度出演一部低成本的影片《[[码头风云]]》,扮演了一位[[码头]]搬运工。他将这个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为美国中下层工人代表。这一次他赢得[[奥斯卡金像奖]]。 就在白兰度踌躇满志时,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與世隔绝,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期间,《[[叛舰喋血记]]》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创办的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1970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 (電影)|教父]]》。这部反映美国[[黑手党]]家族事业的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是继《[[大國民]]》后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创下非凡的票房。白兰度把教父[[维托·柯里昂]][[阁下]]演得出神入化,展现了他的才华。为此他再次获得[[奥斯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像。随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 (電影)|超人]]》、《[[现代启示录]]》和《[[干燥的白色季节]]》等片,获得好评。當中,在《[[巴黎的最后探戈]]》電影中的一場與女角[[肛交]]的戲段甚為震撼,而《[[干燥的白色季节]]》又一次让他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进入90年代后,年迈的白兰度依然演了颇具水准的影片《[[唐璜德马科]]》和《[[人魔岛]]》,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高超演技。 === 私人生活 ===白蘭度出了名風流成性,與不少女性傳出緋聞或有一段情,包括[[關南施]]。在他的自傳''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中,他甚至宣稱他曾與[[瑪麗蓮·夢露]]有過一段關係。 白蘭度曾有過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為Anna Kashfi (1934年—),1957年結婚,1959年離異,兩人育有一子Christian Devi(1958年5月11日-2008年1月26日)。第二任妻子為Movita Castaneda (1917年—),1960年結婚,1962年離婚,兩人並沒親生子女,但卻收養了Miko Castaneda(1961年生)及Rebecca Brando Kotlizky(1966年生)。第三任妻子為Tarita Teriipia (1941年—),1962年結婚,1972年離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即Simon Teihotu(1963年生)及Tarita Cheyenne(1970年-1995年)。 白蘭度還和他的女管家Maria Christina Ruiz育有3名私生子女,即女兒Ninna Priscilla(1989年5月13日生)與兒子Myles Jonathan(1992年1月16日生)及Timothy Gahan(1994年1月6日生)。白蘭度另外還有一名私生子,即英國導演Stephen Blackehart(1967年生)<ref>[http://www.nydailynews.com/archives/news/2004/07/03/2004-07-03_love_life_as_big_as_the_lege.html Love Life as Big as the Legend]</ref><ref>[http://www.deseretnews.com/article/1,5143,595074918,00.html Film legend Marlon Brando dies]</ref> 。此外,白蘭度還收養了三名孩子,即Petra Brando-Corval(1972年生,母親為白蘭度的助手Caroline Barrett,父親據稱是小說作家James Clavell)、Maimiti(1977年生)及Raiatua(1982年生)。 儘管如此,當Gary Carey因撰寫一本有關白蘭度的傳記(即1976年出版的''The Only Contender'')而訪問 白蘭度時,白蘭度宣稱他與男性亦曾有過經驗,更不會因此感到羞愧。 2004年[[7月2日]],他的[[律师]]证实了马龙·白兰度在7月1日去世,享年80岁。根据[[UCLA]]医学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2,8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