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5
次編輯
變更
安格斯·迪顿
,無編輯摘要
迪頓獲 2015 諾貝爾經濟學獎,為冰冷數字添增社福關懷]</ref><ref name="Nobel_Eco_2015_Ch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442 「多少錢能買到快樂?」]</ref>。
=='''迪頓的研究'''<ref name="Nobel_Eco_2015_Ch1"/>==* [[經濟政策]]的設計目的在於[[提升福利]]、[[減少貧窮]],因此首先必須瞭解個人的[[消費選擇]],迪頓在這方面貢獻卓著。他的研究詳盡探討了個人選擇與[[累積效應]],在[[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發展經濟學]](development economics)等領域影響深遠。迪頓的研究環繞著3個中心問題:** 面對不同的商品,消費者如何分配花費?*** 迪頓在1980年前後的早期研究中,發展出「[[近似理想需求體系]]」(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一種彈性而且簡單的評估方法,可以看出[[全體商品]]的價格與[[個人收入]]如何決定個別商品的需求。這套方法與其後續演進,已經是學術研究與實際政策的標準工具。** 一個社會的收入有多少被花費、有多少被儲蓄?*** 迪頓建議我們應該統計個人如何依據其收入來調整消費,[[個人收入]]與[[總合收入]]的變化方式很不相同。這項研究清楚顯示為什麼個人資料的分析,是分析解讀[[總合資料]]的關鍵,當代[[總體經濟學]]已經廣泛採用迪頓的作法。 ** 我們如何對[[社會福利]]與[[貧窮]]做出最好的衡量與分析?*** 迪頓將焦點放在[[家戶調查]],協助讓發展[[經濟學]]從[[總合資料]]建構的學術領域,轉進到以詳盡[[個人資料]]為基礎的實證領域。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原因'''<ref name="Nobel_Eco_2015_En"/><ref name="Nobel_Eco_2015_Ch1"/><ref name="Nobel_Eco_2015_Ch2"/><ref name="Nobel_Eco_2015_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