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浙江竹编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浙江竹编</big> ''' |- | File:0 (19)45678098.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浙江竹编</big> '''
|-
|
[[File:0 (19)4567809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918/20160721054335-60644029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910395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4918%2F20160721054335-60644029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浙江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竹编工艺精美,主要是在[[新昌]]、[[富阳]]、[[东阳]]以及[[嵊州]]这几块地方发展。浙江竹编工艺制品的样式和外观都多种多样而且很漂亮精致,在制作浙江竹编的过程中主要讲究的是精细,它的造型也很别致。浙江竹编主要是以它的编织出的工艺制品很精巧而且它的造型也很优美,在色泽度上很古雅而出名的。
==基本内容==
中文名:浙江竹编
地点:新昌、富阳、东阳以及嵊州
性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工艺:挑压、串丝、弹花、插筋等
==东阳竹编==
浙江东阳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浙江东阳竹编与木雕并称“东阳两朵工艺奇葩”。据史书记载,浙江竹编起源于东阳,东阳竹编工艺上采用挑压、串丝、弹花、插筋等方法,其削制的竹蔑薄如纸、细如发,产品精致典雅、玲珑剔透。生产的篮、盆、盘、盒、壁挂等日用品由于美观大方、携带方便,深受游客青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创新,东阳竹编从单纯的日用品已迅速发展成为以人物、花果、动物为造型的观赏陈设品。
==新昌竹编==
浙江竹编是新昌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素以编制精巧造型优美,色泽古雅而著称。生产的动物形和盘、篮、台灯座、花瓶、蓝治漆盘、屏风、人物等高、中、低各类具有民族风格的竹制品,很有特色,其中“老寿星”、“孔雀开屏”、“天坛”等传统题材的作品制作精巧、式样美观、形象逼真,在新昌竹编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产品历史==
苏东坡的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早在商朝,就有东阳竹编记载。原有专家认为,竹编工艺在两三千年前。而这次考古,堪称同类考古发现之最,竹编工艺因此可能提前2000年左右。
==产品荣誉==
作品《孔雀开屏》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受到参观者的称颂,而大型竹编《老寿星》则更为精绝,曾荣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新设计一等奖,是我国竹编行业中的一件瞩目的珍品。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同“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东阳江畔的一对民间工艺艺术姊妹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
竹编工艺起源于原始社会。东阳竹编在殷商时代问世,宋代以元宵节灯著名。东阳竹编的元宵花灯、龙灯和走马灯之类竹编工艺灯,在宋代已闻名四方。明清时期,竹编技艺发展迅速,竹编工艺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进一步紧密结合,上至送往京城皇亲国戚的“贡品”,下到寻常百姓的家常生活用品,比比皆是。据清代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当时的竹编工艺,主要生产门帘、果盒、托篮等产品,其中书箱、香篮还广泛流行于绍兴、诸暨、嵊州、新昌一带。清朝以前选为贡品,清末民初为盛,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金奖等。
馆藏竹编精品现有500余件,200余件展品均为获奖作品,其中有清末民初竹编状元马富进1906年精心制作的《[[提篮]]》、国家工艺珍品《[[九龙壁]]》和金奖竹编人物《[[渔翁]]》等。
随着市内几个原大集体竹编企业的改制解体,一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跌打滚爬中锻炼成长的民营竹工艺企业应运而生。如市东风竹编厂等均为我市竹编企业的新生排头兵。它们或以动物器皿细竹编称长,或以平面中国书画竹编工艺品著称,或以江南民俗风情为竹艺精品题材,或以实用竹编工艺品作大批量生产,或采用新工艺制作竹编移影系列产品,或专门生产古代弓箭等健身新产品,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东阳竹编工艺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围绕着这些排头兵转的,还有一大批分散在各乡各村、家家户户的竹编个体经营户,他们将东阳竹编工艺产品市场搞得又活又红火。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东阳竹编的编织技法现有150多种。竹编工艺品可分为有[[人物]]、[[动物]]、[[器皿]]、[[仿古品]]、[[陈设品]]、[[家具]]、[[灯具]]、[[文具]]、[[浴具]]、[[花具]]、[[装饰品]]、[[竹丝镶嵌]](竹木结合)、[[竹编书画艺术品]]、[[竹艺园林建筑]]、[[竹艺室内外装饰]]、[[竹编墙纸]]、[[竹根雕]]、[[留青雕]]等25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全市从业人员6000余人。中国竹工艺大师2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工艺美术师4名,中级工艺美术师98名。产品远销欧亚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竹编工艺品总产值达2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东阳竹编工艺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中外,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竹编之乡”。嵊州竹编首创并形成了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蓝胎漆四大工艺特色。
模拟动物:竹编艺人把翠竹劈成篾片、蔑丝后,编织出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动物,有的还把竹编动物与传统的篮、盘、罐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实用与欣赏的价值。
竹篾漂白:这种工艺能把竹篾漂白得洁白光亮,用这种篾丝编织的动物产品,不仅增添了动物的真实感,而且美观大方,素静雅致。用漂白篾编织的花瓶,更是洁白晶莹,能和白玉花瓶媲美。
花筋工艺:这种工艺是在篾片上印上各种花纹图案。印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疏密相间,节奏均匀.装饰味浓厚,插在花瓶或果罐的中间及两端,使产品陡增生气,典雅别致。
蓝胎漆工艺:这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这种竹编漆器采用十分考究的涂漆工艺,使产品耐沸水泡,光洁润亮,宛如瓷器,又比瓷器牢固轻巧。
==技艺精品==
创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新时期竹编工艺品生产的一个亮点。至2005年,在国家级、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展、大赛或博览会上,东阳竹编工艺品共获奖项95件,其中金奖以上42件、银奖18件、铜奖15件、优秀奖20件。获奖成绩在全国县市级竹编同行中遥遥领先。其中何福礼的竹丝白鹤鼎、大象、咏鹅图、哪吒闹海等金奖作品,卢光华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百马图、威虎图、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书法、立体竹编《[[唐寅山水画]]》等金奖作品,徐经彬的千禧龙盘金奖作品,都在各自的工艺领域中达到了出类拔萃的艺术高度,为全国专家、行家和广大群众所称道。其中卢光华的《[[兰亭序]]》、《[[八骏图]]》和何福礼的《八仙竹丝花篮》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何福礼在1997年为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2500米长的巨型龙灯,由香港特首董建华亲手为其点睛开眼,获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奖牌。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报道东阳竹编传统技艺。<ref>[http://zjnews.china.com.cn/zjsy/news/2017-07-27/132114.html 浙江故事:嵊州竹编]中国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浙江竹编</big> '''
|-
|
[[File:0 (19)4567809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918/20160721054335-60644029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910395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4918%2F20160721054335-60644029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浙江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竹编工艺精美,主要是在[[新昌]]、[[富阳]]、[[东阳]]以及[[嵊州]]这几块地方发展。浙江竹编工艺制品的样式和外观都多种多样而且很漂亮精致,在制作浙江竹编的过程中主要讲究的是精细,它的造型也很别致。浙江竹编主要是以它的编织出的工艺制品很精巧而且它的造型也很优美,在色泽度上很古雅而出名的。
==基本内容==
中文名:浙江竹编
地点:新昌、富阳、东阳以及嵊州
性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工艺:挑压、串丝、弹花、插筋等
==东阳竹编==
浙江东阳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浙江东阳竹编与木雕并称“东阳两朵工艺奇葩”。据史书记载,浙江竹编起源于东阳,东阳竹编工艺上采用挑压、串丝、弹花、插筋等方法,其削制的竹蔑薄如纸、细如发,产品精致典雅、玲珑剔透。生产的篮、盆、盘、盒、壁挂等日用品由于美观大方、携带方便,深受游客青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创新,东阳竹编从单纯的日用品已迅速发展成为以人物、花果、动物为造型的观赏陈设品。
==新昌竹编==
浙江竹编是新昌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素以编制精巧造型优美,色泽古雅而著称。生产的动物形和盘、篮、台灯座、花瓶、蓝治漆盘、屏风、人物等高、中、低各类具有民族风格的竹制品,很有特色,其中“老寿星”、“孔雀开屏”、“天坛”等传统题材的作品制作精巧、式样美观、形象逼真,在新昌竹编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产品历史==
苏东坡的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早在商朝,就有东阳竹编记载。原有专家认为,竹编工艺在两三千年前。而这次考古,堪称同类考古发现之最,竹编工艺因此可能提前2000年左右。
==产品荣誉==
作品《孔雀开屏》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受到参观者的称颂,而大型竹编《老寿星》则更为精绝,曾荣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新设计一等奖,是我国竹编行业中的一件瞩目的珍品。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同“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东阳江畔的一对民间工艺艺术姊妹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
竹编工艺起源于原始社会。东阳竹编在殷商时代问世,宋代以元宵节灯著名。东阳竹编的元宵花灯、龙灯和走马灯之类竹编工艺灯,在宋代已闻名四方。明清时期,竹编技艺发展迅速,竹编工艺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进一步紧密结合,上至送往京城皇亲国戚的“贡品”,下到寻常百姓的家常生活用品,比比皆是。据清代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当时的竹编工艺,主要生产门帘、果盒、托篮等产品,其中书箱、香篮还广泛流行于绍兴、诸暨、嵊州、新昌一带。清朝以前选为贡品,清末民初为盛,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金奖等。
馆藏竹编精品现有500余件,200余件展品均为获奖作品,其中有清末民初竹编状元马富进1906年精心制作的《[[提篮]]》、国家工艺珍品《[[九龙壁]]》和金奖竹编人物《[[渔翁]]》等。
随着市内几个原大集体竹编企业的改制解体,一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跌打滚爬中锻炼成长的民营竹工艺企业应运而生。如市东风竹编厂等均为我市竹编企业的新生排头兵。它们或以动物器皿细竹编称长,或以平面中国书画竹编工艺品著称,或以江南民俗风情为竹艺精品题材,或以实用竹编工艺品作大批量生产,或采用新工艺制作竹编移影系列产品,或专门生产古代弓箭等健身新产品,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东阳竹编工艺水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围绕着这些排头兵转的,还有一大批分散在各乡各村、家家户户的竹编个体经营户,他们将东阳竹编工艺产品市场搞得又活又红火。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东阳竹编的编织技法现有150多种。竹编工艺品可分为有[[人物]]、[[动物]]、[[器皿]]、[[仿古品]]、[[陈设品]]、[[家具]]、[[灯具]]、[[文具]]、[[浴具]]、[[花具]]、[[装饰品]]、[[竹丝镶嵌]](竹木结合)、[[竹编书画艺术品]]、[[竹艺园林建筑]]、[[竹艺室内外装饰]]、[[竹编墙纸]]、[[竹根雕]]、[[留青雕]]等25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全市从业人员6000余人。中国竹工艺大师2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工艺美术师4名,中级工艺美术师98名。产品远销欧亚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竹编工艺品总产值达2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东阳竹编工艺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
==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中外,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竹编之乡”。嵊州竹编首创并形成了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蓝胎漆四大工艺特色。
模拟动物:竹编艺人把翠竹劈成篾片、蔑丝后,编织出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动物,有的还把竹编动物与传统的篮、盘、罐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实用与欣赏的价值。
竹篾漂白:这种工艺能把竹篾漂白得洁白光亮,用这种篾丝编织的动物产品,不仅增添了动物的真实感,而且美观大方,素静雅致。用漂白篾编织的花瓶,更是洁白晶莹,能和白玉花瓶媲美。
花筋工艺:这种工艺是在篾片上印上各种花纹图案。印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疏密相间,节奏均匀.装饰味浓厚,插在花瓶或果罐的中间及两端,使产品陡增生气,典雅别致。
蓝胎漆工艺:这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这种竹编漆器采用十分考究的涂漆工艺,使产品耐沸水泡,光洁润亮,宛如瓷器,又比瓷器牢固轻巧。
==技艺精品==
创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新时期竹编工艺品生产的一个亮点。至2005年,在国家级、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展、大赛或博览会上,东阳竹编工艺品共获奖项95件,其中金奖以上42件、银奖18件、铜奖15件、优秀奖20件。获奖成绩在全国县市级竹编同行中遥遥领先。其中何福礼的竹丝白鹤鼎、大象、咏鹅图、哪吒闹海等金奖作品,卢光华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百马图、威虎图、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书法、立体竹编《[[唐寅山水画]]》等金奖作品,徐经彬的千禧龙盘金奖作品,都在各自的工艺领域中达到了出类拔萃的艺术高度,为全国专家、行家和广大群众所称道。其中卢光华的《[[兰亭序]]》、《[[八骏图]]》和何福礼的《八仙竹丝花篮》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何福礼在1997年为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2500米长的巨型龙灯,由香港特首董建华亲手为其点睛开眼,获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奖牌。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报道东阳竹编传统技艺。<ref>[http://zjnews.china.com.cn/zjsy/news/2017-07-27/132114.html 浙江故事:嵊州竹编]中国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