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查德·M·尼克松

增加 2,1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41年,尼克松一家来到华盛顿,他在物价管理处找到了一个工作,但这个工作并不使他满意,于是他加入了海军,开始他被安排在本土工作,但他希望能寻求一些刺激的工作,于是他被派到所罗门群岛分管后勤,他从未前往前线,但获得了两枚海军战斗之星,1945年底晋升为海军少校,并准备复员。
 
==視頻==
'''珍贵视频: 1972年尼克松访华'''
{{#evt:
service=youku
|id=XMzM1Nzk2NzkyOA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390
|container=frame
}}
==踏入政坛==
== 竞选总统 ==
 
[[File:Nks23.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7vC2WxeJ&id=24B6AB5AAB68D7EA9A8015E9452D1D325C21F8F2&thid=OIP.7vC2WxeJvM5sGjVhLmhrRwAAAA&mediaurl=http%3a%2f%2fa2.att.hudong.com%2f81%2f99%2f01300542392970149751998168143_s.jpg&exph=206&expw=300&q=%E5%B0%BC%E5%85%8B%E6%9D%BE-%E9%A2%86%E8%A2%96%E4%BB%AC&simid=608027514947962860&selectedIndex=19&ajaxhis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圖片]]]
从1951年开始,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地位开始摇摇欲坠,共和党不择手段的对其发动攻击,麦卡锡主义泛滥、朝鲜战争,特别是解职麦克阿瑟和1951年钢铁工人大罢工,都一次又一次打击了他。1952年3月,杜鲁门正式宣布不再试图竞选连任—尽管他仍然可以参选。
然而,到了9月,开始有媒体大肆渲染尼克松拥有所谓的富豪基金会为其进行政治募捐,共和党高层建议尼克松亲自上电视解释,尼克松同意了,就在9月23日尼克松即将举行演讲时,他突然接到了杜威的电话,杜威表示艾森豪威尔的幕僚要求尼克松辞职,愤怒的尼克松挂断了电话,随即上台开始直播演讲。
他在演讲中公布了微薄的财产,还表示到目前唯一收到的[[File:Nks4.jp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e/ed/Nks4.jp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礼物是别人寄给他女儿的一条狗,名叫跳棋,并表示无论如何,他们都将继续收养它,也因此,这篇演讲被称为跳棋演讲。
这篇演讲吸引了大约6000万美国人观看,也直接使得艾森豪威尔放弃了撤换尼克松的想法,并和他一起投入竞选。
== 任内大事 ==
[[File:Nks1Nks24.jpg|缩略图|l 左|[https://pediainsidecn.bing.com/images/8/8f/Nks1search?view=detailV2&ccid=2eCIz2m5&id=904BFDDEE0C66ECA42086A300E8F7DD5B0A12BDD&thid=OIP.2eCIz2m5OkSQTmUz2MYIiAHaFR&mediaurl=http%3a%2f%2fphotocdn.sohu.com%2f20170302%2fImg482113384.jpg jpeg&exph=728&expw=1023&q=%E5%B0%BC%E5%85%8B%E6%9D%BE+%E8%8E%AB%E6%96%AF%E7%A7%91++&simid=607997553296411621&selectedIndex=1&qpvt=%E5%B0%BC%E5%85%8B%E6%9D%BE+%E8%8E%AB%E6%96%AF%E7%A7%91++&ajaxhist=0 原圖鏈結][ 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 圖片 來源:網絡]]]
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受总统艾森豪威尔之托出席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为了这次展览,整个展馆都布置了美国人心目中每个国民能拥有的一切。展馆内到处都是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用以显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果。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尼克松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劣的论战。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尼克松赢得了这场辩论,他在本国的威信也因此大大增加,这就是著名的“厨房辩论”。
== 水门事件 ==
[[File:Nks21.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050601/Img225782992.jpg 原圖鏈結][http://news.sohu.com/20050601/n225777305.shtml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中心]]][[File:Nks22.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050601/Img225782993.jpg 原圖鏈結][http://news.sohu.com/20050601/n225777305.shtml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中心]]]
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作为都败露了。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
== 晚年生活==
[[File:Nks5Nks25.gifjpg|缩略图|左|[https://pediainsidecn.bing.com/images/a/a6/Nks5search?view=detailV2&ccid=k69fQznq&id=532FB165727B6E61C40D932B96F9B0B48D6FAB42&thid=OIP.k69fQznqDT6UYqJ4MDNEXwHaFa&mediaurl=http%3a%2f%2fimages.china.cn%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000%2f20070923%2f00105cadb81a08605fad03.gif jpg&exph=292&expw=400&q=%E5%B0%BC%E5%85%8B%E6%9D%BE+%E6%99%9A%E5%B9%B4%E7%94%9F%E6%B4%BB&simid=608018023096189026&selectedIndex=101&ajaxhist=0 原圖鏈結][ 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 圖片 來源:網絡]]]
1974年辞职时的尼克松已61岁,一般而言应该长期隐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这样,他要做一件看来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另一种努力改变他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声誉。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出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畅销书。这期间,每年的6月17日——水门事件的纪念日,对尼克松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关卡,因为许多媒体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反思那段对尼克松来说极不光彩的日子,不断有新的录音资料公布出来,记者会在不同的场合发出攻击性的提问责难尼克松。尼克松以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悔恨来求得公众的原谅,并用实际行动来等待时间的裁决。他的行为终于让美国人感动了,他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也是尼克松真正打动少女莫尼卡的地方。
1993年4月8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2] 因当时的中国政府怕引起外交事件,所以当时中国的媒体对此只做了有限的报道,这些报道一个也没有作为重点,更没有一个放在头条位置。尼克松曾在后来的谈话中对此表示过不满,但他已不是美国权力塔尖上的那个人,不满也只能不满了。后来这次访问被详细地记录在《冬天里的尼克松》一书里,对出访背景、访问行程、与谁谈过话、到过哪些地方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多少弥补了尼克松的一点缺憾。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陪同尼克松的女助手莫尼卡·克罗利。莫尼卡之所以能成为尼克松晚年最得力、最亲近的女助手,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1989年5月,刚满20岁,就读于柯尔格特大学的莫尼卡,在一位教授的建议下读完了尼克松的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其中的外交思想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她马上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尼克松,信中表达了她的许多外交见解以及对尼克松的不同意见。
暑假过后,莫尼卡竟收到了尼克松的亲笔回信,对她的信大加称赞,并承诺在适当的时候与她当面讨论美国的外交政策。10月2日,莫尼卡如约来到新泽西北部尼克松的办公室,和他就与美国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面谈了两个小时,从此这个比尼克松小56岁的美国女孩走进了尼克松的工作和生活中,直到他在1994年中风去世。在尼克松最后的四年里,莫尼卡“成了他一个专职的知己和女友,成了他允许进入自己营造的避风港的少数人之一”。莫尼卡陪尼克松到国内外旅行,准备研究和讲演的资料,与他一同讨论有关事件和他的思想、观点,“有时干脆同情地倾听他的诉说”,不仅帮助尼克松顺利地完成了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只争朝夕》和《超越和平》,而且在他死后又独立完成了《记录外的尼克松》和《冬天里的尼克松》,使得尼克松的晚年生活得以生动、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 访问中国 ==
[[File:Nks6Nks27.jpegjpg|缩略图| |[https://pediainsidecn.bing.com/images/b/b8/Nks6search?view=detailV2&ccid=hqC37ts0&id=E6EEA8EB2E80E8B4E5D6250A94257804AB1E01B2&thid=OIP.hqC37ts0Aq-s9UYTALW4-AHaE6&mediaurl=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14%2f17%2f01000000000000119091739752814.jpeg jpg&exph=299&expw=450&q=%E5%B0%BC%E5%85%8B%E6%9D%BE+%E8%A8%AA%E8%8F%AF&simid=608035937415463094&selectedIndex=17&ajaxhist=0 原圖鏈結][ 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 圖片 來源:網絡]]]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和美国加强关系。而美国的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遏制苏联力量,结束越战,也想与中国走得更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跨过1万6千英里和20年敌意之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对此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File:Nks7.jpe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0/00/Nks7.jpe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自古以来就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ref>[http://ah.people.com.cn/n/2015/1114/c358327-27095645-3.html 尼克松回忆录中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见面谈了什么]</ref>
== 经济政策 ==
[[File:Nks10Nks26.jpegjpg|缩略图|左|[https://pediainsidecn.bing.com/images/b/b3/Nks10search?view=detailV2&ccid=yiLzba9y&id=2D365209BF76735959C73A29138F56FD70CA235A&thid=OIP.yiLzba9yvt1ByrejaO5sFgHaEb&mediaurl=http%3a%2f%2fi0.sinaimg.cn%2fcj%2f2015%2f1229%2fU5403P31DT20151229230615.jpeg jpg&exph=329&expw=550&q=%E5%B0%BC%E5%85%8B%E6%9D%BE+%E7%B6%93%E6%BF%9F%E6%94%BF%E7%AD%96&simid=608003291355483092&selectedIndex=8&ajaxhist=0 原圖鏈結][ 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 圖片 來源:網絡]]]
* 1971年8月到1974年4月尼克松政府为克服美国经济滞胀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转向“新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对外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它分四个阶段进行:
克罗利在书中写到:“人们对他的欣赏和尊敬,在国内已渐渐变弱,而中国人对他显示出来了。在中国那个温暖的一天......他是一个受尊敬、受聆听、被需要的人。他寻求尊敬,在中国他找到了。最后一次访华途中,尼克松还对她说,中国人感激他为中国开放做出了贡献,而我则为他们的欣赏而感激他们。”
=== 个人著作 ====
尼克松1962年写了《6次危机》一书,记叙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自道短长,自言甘苦。退出政坛后,他在隐居式生活中大量读书,尤其偏爱政治家的著作。读书之余以笔耕为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后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不再有越战》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
=== 大事年表 ===[[File:Nks.jpe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0/04/Nks.jpe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 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
*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
* [[File:Nks.jpe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0/04/Nks.jpe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 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
* 1938年6月加入美国共和党。
== 艺术形象 ==
[[File:Nks28.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CGg8uOVi&id=FAE6E5C94CF13479970545400896C265C0B18AE7&thid=OIP.CGg8uOViIj-S7hthDbBmAQHaJr&mediaurl=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40408%2f20140408155016-645010003.jpg&exph=654&expw=500&q=%E5%B0%BC%E5%85%8B%E6%9D%BE%E5%82%B3&simid=608041404930262470&selectedIndex=3&ajaxhis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圖片]]]
* 《尼克松》
* 英文名:Nixon
* 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琼·艾伦Joan Allen)(鲍尔斯·布思Powers Boothe)(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鲍勃·霍斯金斯Bob Hoskins)(E·G·马歇尔E.G. Marshall)
* [[File:Nks13.jpg|缩略图|left|[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a/a5/Nks13.jpg 原圖鏈結][圖片來源:網絡]]
* 上映:1995年12月20日
* 地区:美国
== 参考文献 ==
{{reflist}}
3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