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学计算可视化

增加 31 位元組, 2 年前
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20 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水平的限制,科学计算只能以批处理方式进行,大量输出数据的解释与理解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计算时间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一阶段谈不上科学计算的可视化。70年代以后,虽然可以将科学计算的结果以二维图象表示,用绘图仪绘制出来,但仍然不能得到计算结果的直观、形象的整体概念,而且不能进行交互处理,只能被动地等待计算结果的输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待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来自巨型计算机,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仪及地震勘测的数据与日俱增,原有的数据处理及显示手段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1987 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华盛顿召开了有关科学计算可视化的首次会议,与会者有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及各种不同领域科学计算的专家,会议一致认为: 将图形和图象技术应用于科学计算,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会议将这一技术定名为科学计算可视化。国内仅有少数单位在进行科学计算结果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少数拥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计算中心正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实现有关领域的可视化,如气象、计算流体力学、天文、生物化学等。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级计算中心、国家实验室、著名大学里,则已在超级计算机、光纤网、高档工作站的环境中实现了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医学图象、天体物理等领域计算结果的实时跟踪处理及显示,并正在研究科学计算过程的交互控制技术。已有商品化的科学计算可视化软件提供给用户使用,如 AVS 等。<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科学计算可视化]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12 電腦科學]]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