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30
次編輯
變更
大房身镇
,创建页面,内容为“ '''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耕地面积为10171公顷。本镇地处德惠市以东,2005年与杨树镇合并为一镇,从此成为本市最大镇…”
'''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耕地面积为10171公顷。本镇地处德惠市以东,2005年与[[杨树镇]]合并为一镇,从此成为本市最大镇之一。镇政府设在原杨树镇,距德惠市32公里。交通便利,德岔、德榆两条公路从境内横穿而过,程控电话网,互联网络覆盖全镇各个角落。具有亚温带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热冬寒,多丘陵地貌,沃野千里的黑土地,适宜农作物生长,主产粮是玉米,也有很多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黑鱼村、东化吉、西化吉、头道等村。教育资源,德惠市二十一中学,德惠市二十二中学,大房身镇中心小学,大房身镇杨树中心小学等。特别是玉米,产量(总量)是全市最多的乡镇之一。<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大房身镇] </ref>
==简介==
大房身镇位于德惠市东部,距德惠市城区25千米。镇政府驻南山。
嘉庆初年为长春府朱城子照磨厅怀惠乡五甲,民国时为德惠县一区。伪满时为德惠县大房身保,并设有大房身警察署。
本镇面积273平方公里,人口6.4万。有汉、满、回、朝鲜等民族。2005年,撤销杨树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房身镇管辖,镇政府驻地移至原杨树镇驻地杨树。
德(惠)岔(路口)、德(惠)半(拉山)公路过境。
大房身镇位于德惠市东部,东经126度5分、北纬44度35分,距德惠市区30千米。辖7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德(惠)大(坡)、德(惠)岔(路口)、德(惠)半(拉山)公路过境。
'''沿革'''
清乾隆年间开发,嘉庆初年为长春府朱城子照磨厅怀惠乡五甲,民国时为德惠县一区。伪满时为德惠县杨树村公所、大房身保,并设有大房身警察署。国民党时为杨树等乡公所。1949年为杨树区、大房身区,1956年置杨树乡、大房身乡,1958年改杨树公社、大房身公社,1984年改杨树乡、大房身乡,1985年大房身撤乡设镇。1997年,大房身镇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政府驻大房身,辖东王家炉、姜家店、常新、大房身、仇家粉场、西北天、吉旦沟、东盛堂、高台子、富宁、梨树园子、长春岭、西王家炉13个行政村和东盛、中心、镇西3个居委会;杨树乡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3万,乡政府驻杨树屯,辖东化吉、夏家、东夏家、二道、北卡路、黑鱼、头道、南卡路、羊草沟、杨木林、西化吉、东三家子12个行政村。?年,大房身镇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34357人,镇政府驻南山,辖大房身、仇家粉场、西北天、吉旦沟、东盛堂、高台子、富宁、梨树园子、长春岭、姜家店、常新、东王家炉等13个村以及?个居委会;杨树镇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3.75千米,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31398人,镇政府驻杨树屯,辖北卡路、二道、杨木林、东夏家、夏家、西化吉、洋草沟、头道、东化吉、东三家子、南卡路共12个村,115个村民小组。2005年,撤销杨树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房身镇管辖,镇政府驻地移至原杨树镇驻地。
'''行政区划'''
辖东王家炉、姜家店、常新、大房身、仇家粉场、西北天、吉旦沟、[[东盛堂]]、高台子、富宁、梨树园子、[[长春岭]]、西王家炉、北卡路、二道、杨木林、[[东夏家]]、夏家、西化吉、洋草沟、头道、东化吉、东三家子、南卡路25个村委会和东盛、中心、镇西等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陶粒岩、农机、制砖等厂。<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简介] </ref>
==自然资源==
大房身镇是农业大镇,全年产玉米为55200吨,玉米称为800万吨。稻草为5000吨。这些一资源可为饮料加工业和饲养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同时,优质地下矿泉水。日产矿泉80吨。进行规模开采,每小时可达到800—1000吨。
除了这些客观物化资源外,还有未实的劳动力资源,全外镇总劳动力8000粉,能离开家外出打工的有5000人。
'''专业村屯'''
吉旦沟村六社,耕地面积70公顷,人口219人,73户,劳动力为82人。有大棚户为43户。
大棚黄瓜310吨,产值为49.6万元;
甜瓜产量:16万斤,产值10.4万元
大白菜:120万斤,产值为8.4万元。
总产值为:68.8万元。占全屯总收入的51%。
==经济发展==
农业总产值2001年达到12900万元。工业产值达到1180万元。
农业支柱产业为玉米,年产玉米为55200吨,产值为3864万元。
工业支柱产业:
酿酒业,年产60度白酒200吨,(产值)其中:中低档瓶装白酒2000箱。总产值400万元。
矿泉水,年产矿泉水及饮料共2万吨,总产值224万元。
全镇人均收为(2002年)2743元。
'''发展'''
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党群经济联合体建设
合乡并镇后行政村增到25个,扩大了产业优势,种养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了生产自己的拳头产品、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的有利条件。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确立“依托主导产业,打造本地品牌,扩大产业优势,推进市场进程”的工作思路。针对东化吉、西化吉、黑鱼三个有绿色稻米生产基础的村,成立大房身镇优质绿色稻米生产合作社;针对烤烟发展较好的7个村,成立大房身镇烤烟党群经济联合体。同时,在东化吉村组建东化吉村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合作社,在东三家子村组建东三家子村黄牛养殖党群经济联合体,在头道村组建了头道村生猪养殖党员合作社。
面对市场,积极指导扶持党群经济联合体发展
大力扶持,确保联合体起好步。主要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
精心指导,打造联合体拳头产品。第一要提高科技含量,第二要打造产品品牌。
积极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第一要协调资金贷款,第二要协调内部利益关系,第三要协调联合体注册。
注重实效,切实发挥党群经济联合体的作用
促进产业发展。
改变农民弱势地位。
培养锻炼党员干部。
发展壮大党的力量。<ref>[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794016189/1000 经济发展] </ref>
==名优产品==
大房身镇除了是著名玉米产地外,还盛产:
'''烤烟:'''
面积为2650标亩,即176.67公顷。
产量为3445056.5公斤
产值为2039478.48元
'''大豆:'''
面积为500公顷
产量为1250吨
产值为275万元
苏子,100公顷
产量:250吨
产值:75万元
'''矿泉水:'''
年产优质矿泉水10万吨,尚待开发利用。此矿泉水以经省、市地质部门、矿产、卫生部门专家论证含有对人体所需的十余种矿物质。
==党政建设==
党员和领导干部加强党性、品行修养,要做到“五个表率”。
做政治坚强、理想坚定的表率。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讲党性,加强修养的首项要求。新时期讲党性,做政治坚强、理想坚定的表率,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做思想纯洁、道德高尚的表率。德是立身之本,德是事业之基。做人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为官无德,一分威信也不会有。
做严守规矩、严于自律的表率。党员干部严格自我要求、带头遵章守纪,既是自我完善、修养党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党的建设之必需。党员干部既是群众的榜样,也是群众的一面旗帜,“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自觉讲纪律、守规矩。
做顾全大局、团结和谐的表率。“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团结和谐是人生最可贵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上下同心、步调一致、互助友爱的团结和谐状态。
做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表率。正确对待自己,善于辨证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自信而不自负,淡然而不浮躁,谦虚而不自傲;正确对待组织,处理好个人愿望和组织需要的关系,讲党性、讲大局;正确对待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真正树立起党员干部淡泊名利、立党为公、勤政敬业的好形象。<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党政建设] </ref>
==社会生活==
房身镇集邮协会有5个分会,拥有在册会员180人,集邮爱好者300余人。该镇常年举行各类主题的集邮展览。
大房身镇集邮协会成立于1986年,最初时由3名集邮爱好者发展起来。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活动,通过走村串户,举办集邮展览,很快吸引了大批的集邮爱好者。
集邮活动富有农民自己的特色。一枚枚邮票像一扇扇小窗口,打开了农村闭塞生活的精彩之窗。
举办的邮展也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如《黑土地的金秋》、《在希望的田野上》。
集邮协会定期开办讲座,讲授邮票知识,教农民如何做贴片等。同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协会将集邮活动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如镇里开展计划生育宣传,集邮协会利用专题邮票和计生图片编排了一期有关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栏,在宣传了国家政策的同时也传播了集邮知识。类似的大型活动如镇文化活动周、农民艺术节以及中小学艺术节、运动会等,集邮协会也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农民和中小学生加入到了集邮队伍中来。
协会因地制宜,办起了富有农民特色的“炕头”邮展。在农家炕上、墙上摆挂起了农民自己设计的邮票。
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大房身镇集邮协会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民集邮协会,协会不但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集邮先进集体,还有多部邮集在全国青少年邮展或省、市举办的邮展中获奖。<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社会生活]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