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72
次編輯
變更
李国强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国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李国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国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李国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5%9B%BD%E5%BC%BA&step_word=&hs=0&pn=7&spn=0&di=1357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492521380%2C126951070&os=3032266860%2C916586932&simid=3138440458%2C3620278046&adpicid=0&lpn=0&ln=1193&fr=&fmq=163039213107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px-edu.cn%2FUpload%2F20201214172228SXYT.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px-edu.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2984144%26t%3D0c58080e897861953a0c7caf04044d74&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rx-j17_z%26e3BvgAzdH3Fi11hAzdH3F88bn8c_z%26e3Bip4s&gsm=8&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www.px-edu.cn/hddk/118315.html 图片来源北清商学院培训网]]]
| 图像说明 = 同济大学建工系主任
| 出生日期 = 1963年2月
| 出生地点 = 湖南省株洲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钢结构学》等
}}
<ref>[html 李国强 ],搜狐, 2014-06-27</ref>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李国强''',男,1963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1982年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12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1年6月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人物经历==
1985年7月至11月在深圳华森建筑设计与顾问公司工作,任助理工程师。 1988年12月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1年聘为同济大学副教授,1994年聘为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3年起任同济大学建工系副主任,1995年起任建工系主任。
1993年-1994年获英国Royal Fellowship资助,赴英国Nottingham大学访问研究; 1998年获香港Croucher Foundation资助,于1999年至2000年间短期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究; 2002年和2003年应邀分别赴香港大学和意大利Trento大学短期访问研究; 2004年1月应邀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
国际学术刊物《Progres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Steel Structures》,《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编委;国内学术刊物《建筑钢结构进展》主编,《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环境与安全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振动、测试与诊断》、《钢结构》、《建筑施工》编委;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长、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民防协会副会长、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委员会副会长;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钢结构专家组成员、建设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专家组成员、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理论;工程结构振动与检测理论。
==主要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跟踪培养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资助的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主编或参编7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学术著作:(1) 沈祖炎、李国强、陈以一等编著(2005):《钢结构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李国强(2004):《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李国强、李杰著(2002):《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4) 李国强、李杰、苏小卒编著(200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李国强、黄宏伟、郑步全编著(1999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李国强、沈祖炎著(1998):《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 李国强、蒋首超、林桂祥著(1999):《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李杰、李国强编著(1992):《地震工程学导论》.地震出版社
==获奖记录==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成果,获2002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及其编制原理"成果,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安全性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成果,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基础"成果,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成果,获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1、1993、1995年连续三届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1997年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1997年获"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2001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
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2002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8年入选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 姓名 = 李国强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李国强.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5%9B%BD%E5%BC%BA&step_word=&hs=0&pn=7&spn=0&di=1357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492521380%2C126951070&os=3032266860%2C916586932&simid=3138440458%2C3620278046&adpicid=0&lpn=0&ln=1193&fr=&fmq=1630392131076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px-edu.cn%2FUpload%2F20201214172228SXYT.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px-edu.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2984144%26t%3D0c58080e897861953a0c7caf04044d74&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rx-j17_z%26e3BvgAzdH3Fi11hAzdH3F88bn8c_z%26e3Bip4s&gsm=8&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www.px-edu.cn/hddk/118315.html 图片来源北清商学院培训网]]]
| 图像说明 = 同济大学建工系主任
| 出生日期 = 1963年2月
| 出生地点 = 湖南省株洲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钢结构学》等
}}
<ref>[html 李国强 ],搜狐, 2014-06-27</ref>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李国强''',男,1963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1982年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12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1年6月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人物经历==
1985年7月至11月在深圳华森建筑设计与顾问公司工作,任助理工程师。 1988年12月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1年聘为同济大学副教授,1994年聘为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3年起任同济大学建工系副主任,1995年起任建工系主任。
1993年-1994年获英国Royal Fellowship资助,赴英国Nottingham大学访问研究; 1998年获香港Croucher Foundation资助,于1999年至2000年间短期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究; 2002年和2003年应邀分别赴香港大学和意大利Trento大学短期访问研究; 2004年1月应邀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
国际学术刊物《Progres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Steel Structures》,《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编委;国内学术刊物《建筑钢结构进展》主编,《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环境与安全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振动、测试与诊断》、《钢结构》、《建筑施工》编委;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长、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民防协会副会长、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委员会副会长;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钢结构专家组成员、建设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专家组成员、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理论;工程结构振动与检测理论。
==主要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跟踪培养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资助的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主编或参编7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学术著作:(1) 沈祖炎、李国强、陈以一等编著(2005):《钢结构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李国强(2004):《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李国强、李杰著(2002):《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4) 李国强、李杰、苏小卒编著(200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李国强、黄宏伟、郑步全编著(1999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李国强、沈祖炎著(1998):《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 李国强、蒋首超、林桂祥著(1999):《钢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李杰、李国强编著(1992):《地震工程学导论》.地震出版社
==获奖记录==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成果,获2002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及其编制原理"成果,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安全性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成果,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基础"成果,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成果,获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1、1993、1995年连续三届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1997年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1997年获"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2001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
2002年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2002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8年入选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