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陶瓷器

增加 1,6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陶瓷器,也作陶磁器,是用泥(陶泥或瓷泥)勾水成泥漿,製成器皿的形狀,待乾燥後再放入爐燒成一件件器皿的工藝. 製成品會叫做陶器或瓷器. 陶器一般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瓷器則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需經過高溫(約1200℃–1400℃)的窯內燒製,源於中國.<ref>[https://dictionary.chienwen.net/word/55/be/959b28- 陶瓷器,陶瓷器-國語辭典]</ref>
 
==陶器和瓷器的差異點==
1. 原料不同: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之一,陶器的原料就是黏土或是陶土(你沒看錯,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黑科技在裡面)。瓷器則是在陶器製作的基礎上,使用高嶺土做為原料製作出來的。高嶺土跟陶土最大的不同,就是富含較多的長石、矽石等矽酸鹽礦物。
 
2. 燒製溫度:陶器的燒製溫度大多落在900〜1,200度之間,瓷器通常都在1,200度以上的高溫燒製。簡單記憶就是:瓷器的燒製溫度比陶器高。
 
3. 硬度不同:因為原料和燒製溫度的差異,陶器的硬度會比瓷器來得差,胎質比較粗疏,敲擊時聲音鈍鈍的,斷面吸水率高;瓷器的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
 
4. 透明度:瓷器都具有半透明的特色,陶器即便胎體再怎麼薄也不會具有透明度。
 
5. 保溫性:陶器雖然在結構上比較鬆散、氣孔較多,但也正因為富含了許多的氣孔,等於在器皿中有無數的空氣層隔絕了熱能的傳導,進而讓陶器的蓄熱性比瓷器來得更好,即使熄火後也能利用器皿本身的餘溫繼續加熱,讓食物料理端上桌後也能保持熱度。所以冬天時婆婆媽媽們燉煮食物愛用的砂鍋、土鍋(となべ,這其實是日文的漢字,跟砂鍋是一樣的意思,只是我們中文拿來用了),其實就是屬於陶器的一種,差異只是在陶器的製作過程中多加入一定比例的「砂」,來加強陶器的強度,並賦予陶器需要的色彩。<ref>[https://lapeacefulday.com/ 陶瓷器,陶瓷器-
日本文化豆知識]</ref>
31,5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