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向忠

增加 73 位元組, 5 年前
编辑全文
1919年、1922年,王向忠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高县第一高等小学和宜宾叙属联中。他的诗词功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许多学友、老乡常与他来往,结成知己,不仅如此,王向忠还以优异的成绩年年享受学校免缴学费和其它奖励。
1924年后的大革命浪潮冲击着宜宾,也激荡着少年王向忠的心灵。早在1923年,宜宾便开始有人组织 [[ “青年读书会” ]] ,传播革命的种子。1924年,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庵来宜宾任刘文辉第九师司令部咨议兼《叙州日报》总编辑,迅速发展联中师生多人参加“青年读书会”,进而设立“通俗讲习所”。每天傍晚,师生们到各街口讲演,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号召群众起来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席卷全国,四川的重庆、成都、泸洲、宜宾都组织了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抵制英、日仇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革命影响下,又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的锻炼,王向忠在思想上逐渐萌发了愈来愈鲜明的革命志向。1924夏, [[ 刘文辉 ]] 的第九师在宜宾开办军官学校,同窗挚友闵裕厚前去报考落第归来,王向忠便在他照片上题诗慰勉:
君心我素知,君容我素识。
1926年秋,正当大革命进入高潮之际,王向忠来到成都,考入国立成都大学第三届二年制的文预科甲组,便迅速投身于激烈的革命洪流的斗争之中。其时,国民革命军已从广州正式誓师北伐,9月攻克汉口,10月10日进占武昌。捷报声中,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成都大学就有三派学生组织,即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国家主义派成立的“惕社”和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健行社”。“惕社”和“健行社”互相勾结,同社会科学研究社相对垒,形成革命与反革命两派政治势力的激烈斗争。
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王向忠作出果断的选择,由原叙属联中的同学钟铁么介绍,加入“社会科学研究社”。他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和时事学习,如饥似渴地研读革命理论,如 [[ 《新青年》 ]] 、[[ 《资本论》 ]]、 [[ 《十月革命》 ]] 等等,探求人生的意义。正在省一中读书的窦采繁沉稳聪慧,政治上极有见地,也爱好诗词,经常来找王向忠。这年秋天,经他介绍,王向忠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邹文奎也从武汉来到成都任《四川民报》主笔,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畅谈革命形势,研讨马列主义,也常常谈个人在这个时代应有的抱负,都不甘做一个时代的落伍者。
刚满18岁的王向忠,高大英武,博学能文,加入共青团后,有了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理论的武装,在对敌斗争中冲锋陷阵,尽展才华。当时,社会科学研究社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一面发展组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加自身战斗力;一面组织出版《野火》半月刊,加强宣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王向忠担任《野火》的编辑,经常用“王赫”的笔名在该刊上发表文章,同“健行社”,“惕社”反动政治集团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文章笔锋犀利,切中要害,驳斥对方的反动谬论,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深得进步学生欢迎,而遭敌人忌恨。
1927年1月,四川省学生联合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在五世同堂街四川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王向忠当选省学联四届执委会宣传部长。接着省学联和工会联合发起成都社会各界庆祝北伐出师胜利大会,会后举行游行和街头宣传、讲演。大会当天,王向忠发动成大社会科学研究社成员和全体党、团员共同行动,天不见亮就上街遍贴革命标语。等到“健行社”和“惕社”的少爷们天亮醒来,上街一看,满街都是“成大社会科学研究社”“共青团成都大学支部”、“中国共产党成都大学支部”的标语,他们气极败坏,竟无耻地将这些标语覆盖,贴上他们的标语。王向忠和社会科学研究社的同学闻讯赶来制止,双方展开激烈斗争。王向忠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他们的卑劣行径,驳得对方理屈词穷,一个个狼狈溜走。
==危难时期==
这年春节,王向忠回高县休假,特意登门拜访了老同学、老朋友闵裕厚,还积极地动员他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同年春,革命形势急剧恶化。重庆发生了“三三一”惨案,紧接着,蒋介石撕下了革命假面具,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为了扑灭成都日益高潮的学潮,反动当局采取了撤换一些学校校长的方法,借以控制和分化瓦解学生运动,这引发了省立一中等校反对新任校长的斗争。2月14日,省立一中的进步青年团体“石犀社”的程进恩等百余名学生找反动校长杨廷铨质问:“为何武装劫校,殴辱学生?”并一致要求杨廷铨撤消开除学生的决定,但杨廷铨态度蛮横,拒不收回成命,甚至辱骂学生:“戡乱时期汝等轻信共产党宣传,违反校规,带头闹事,品行不端,乃当今余孽……”一时,群情激愤。只听有人喊“打倒杨廷铨”,大家一涌而上,混乱中失手将杨廷铨打死。第二天,向育仁亲自到省立一中察看现场,诬称“杨案”系该校“石犀社”纠结成大“社会科学研究社”、师大“导社”、附中“新青年团”、法专“共进社”的共产分子袁诗尧、王向忠等所为,于是一场蓄意已久的反革命大逮捕开始了。
 
==英勇就义==
2月16日凌晨,人们被一阵阵警车呼啸声惊醒,向育仁调动一个团兵力,包围了城区的各个学校,按各校反动分子密告名单实行大搜捕,将王向忠、李正恩等三十多名同学逮捕入狱。
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