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佩秋

增加 16,93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月下花前图卷》,《八珍图卷》
}}
[[File:陈佩秋作品.jpg|350px|缩略图|右|'''<big> 陈佩秋</big>作品'''[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0626/f5f47f8f15af44ada59bc06a44a19cca.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9%99%88%E4%BD%A9%E7%A7%8B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阳人<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99%88%E4%BD%A9%E7%A7%8B1922%E5%B9%B412%E6%9C%88%E7%94%9F%EF%BC%8C%E5%A5%B3%EF%BC%8C%E6%B2%B3%E5%8D%97%E5%8D%97%E9%98%B3%E4%BA%B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阳人],新浪网 - https://k.sina.com.cn/...- 2021-7-28</ref>。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AD%97%E5%81%A5%E7%A2%A7%EF%BC%8C%E5%AE%A4%E5%90%8D%E7%A7%8B%E5%85%B0%E5%AE%A4%E3%80%81%E9%AB%98%E5%8D%8E%E9%98%81%E3%80%81%E6%88%AA%E7%8E%89%E8%BD%A9&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1... - 2019-11-7</ref>。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4%B8%8A%E6%B5%B7%E5%A4%A7%E5%AD%A6%E7%BE%8E%E6%9C%AF%E5%AD%A6%E9%99%A2%E5%85%BC%E8%81%8C%E6%95%99%E6%8E%88%EF%BC%8C%E4%B8%8A%E6%B5%B7%E4%B8%AD%E5%9B%BD%E7%94%BB%E9%99%A2%E7%94%BB%E5%B8%88%20%E3%80%82%E4%B8%AD%E5%9B%BD%E7%BE%8E%E6%9C%AF%E5%AE%B6%E5%8D%8F%E4%BC%9A%E4%BC%9A%E5%91%98%20%E3%80%82%E6%93%85%E9%95%BF%E4%B8%AD%E5%9B%BD%E7%94%B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2... - 2017-6-9</ref> 。作品有《天目山杜鹃》;《水佩风裳》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红满枝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4%BD%9C%E5%93%81%E6%9C%89%E3%80%8A%E5%A4%A9%E7%9B%AE%E5%B1%B1%E6%9D%9C%E9%B9%83%E3%80%8B%EF%BC%9B%E3%80%8A%E6%B0%B4%E4%BD%A9%E9%A3%8E%E8%A3%B3%E3%80%8B%E5%85%A5%E9%80%89%E7%AC%AC%E4%B8%89%E5%B1%8A%E5%85%A8%E5%9B%BD%E7%BE%8E%E5%B1%95%EF%BC%9B%E3%80%8A%E7%BA%A2%E6%BB%A1%E6%9E%9D%E5%A4%B4%E3%80%8B%E5%85%A5%E9%80%89%E7%AC%AC%E5%85%AD%E5%B1%8A%E5%85%A8%E5%9B%BD%E7%BE%8E%E5%B1%95%E4%BC%98%E7%A7%80%E4%BD%9C%E5%93%81%E5%B1%95&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作品有《天目山杜鹃》;《水佩风裳》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红满枝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网易 - www.163.com/d... - 2021-6-1</ref> 。
中文名 :[[ 陈佩 秋1922 秋]] 出生日期 : 1922 年12 月29日 逝世日期 :2020年6月26日 民 族 :[[汉族]] 代表作品 : 下花前图卷、八珍图卷  出生地 :河南 国籍 :中国 性别 :女 教育背景 : [[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职 业 :画家、[[教授]] '''目录''':1人物生平:个人经历:创作经历:2出版作品:3荣誉记录:4创作特点:5人物评价:6词条图册 ==1人物生平== 个人经历1923年2月14日生(农历1922年12月29日)。 1942年,入西南联合大学,专攻理工科。 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国立艺专毕业,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始大量接触古代字画,临摹宋人团扇。 1952年 ,作《仿钱选八花图卷》。钱选《八花图卷》原为张珩所藏,50年代陈佩秋借临两本,其一酬赠张氏,另一今为香港藏家所得,潘泊鹰赋诗并题,款书为谢稚柳作。 1953年,临李嵩《花篮图》。 1954年,谢稚柳为陈佩秋作《十幅图》,章士钊、沈尹默、潘伯鹰、冒广 为题。 1955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 被聘为画师。 1956年 滨大楼迁居[[乌鲁木齐]] 路176号。作工笔《天目山杜鹃》参加上海青年美展并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 1957年,作《蜀葵双鸭》。 1958年,作《红蕖湖石》、《梅竹双禽》。与谢稚柳合作《闵行一条街图》,草稿为陈佩秋打,是时闵行 新建。与谢稚柳合作绢本山水长卷,陈佩秋作屋宇,谢稚柳 作山石。 1961年,作工笔《红叶秋蝉图卷》、《白荷团扇》、《芙蓉团扇》。作《墨兰图》,题“丁酉夏 游罗浮,天雨居广州,过希白先生高斋,得观所藏历代名画并承惠 赠马钦山册页,尤深感佩,谨以拙作寄呈,盖欲少答情厚于万一也。” 1962年,作工笔《蝴蝶图卷》。题:“壬寅初夏余之羊城就医,于广州画苑得王石谷临赵鸥波仿大年《湖庄清夏卷》,展玩旬日,以之持赠沈光夫人。六月及还沪 江,送别之日,夫人命余为写蛱蝶图,复出斯卷壁赵。佩秋作此寄呈少答夫 情厚。” 1963年,作《九月海棠》、《蜀葵》、《紫芍药》 作工笔《木实图卷》,1997年重题:“木实写真图,余早岁在龙华植物园所得稿。作盆景《兰花》,题“余二十 写花,今五十一矣。每当秋春百卉著蕾之时,策 步于花房、园林,或手栽盆景,纵观其休歇,成盛怒发之态,久之心有所得,而运诸于笔,于是花之舒侧偃仰纷靡 婆娑之态,莫不挥洒自如,栩栩乎跃之缣素之上矣。” 1981年重题:“此余四十二岁所写作,甫成草图,即弃置箱底。丙午之变,十稿九灰。壬子七月,劫余复得,因为润色,复题记于上。丙午以来,不事旧业,遂有笔 砚荒陈之叹。通观其上书体,较诸壬寅前后所作大多逊色。” 1973年,作《岭南佳胜》,题:“岭南佳胜又重游,涉水攀林劳不休;兴到更阑犹未尽,披图还对万山秋。壬寅初夏再游粤中诸胜,自星湖还羊城,友人出赵左《秋 山图卷》属题因作。今已十春,追忆游屐,为写是图。”作《松鹤》、《出水芙蓉》。 1974年,作《芙蓉凫鹥》。 1975年 室名 深入农村写生,作《水稻图》,谢稚柳为题"卷起湘帘近午天,薰人花气欲登仙。市斋浑有江乡意,砚水澜翻万顷田。 1976年 ,谢稚柳为岳美缇作《竹》册12幅,陈佩秋题扉页“翠色 波”。作《水仙 蕙册》八开。夏,去新安富春水电站参观写生,作《能量夺天》、12月作《雨后 山村》。接触西方绘画,颇喜印象派色彩。 1977年,作《绿叶黄鹂》、《松鸦》。9月,应北京首都机场之邀,与谢稚柳、唐云、朱屺瞻、陈秋草等赴京作布置画。 1978年,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在上海展出,前往参观。11月,杭州西泠印社恢复,与谢稚柳应邀前往参加庆祝活动。作《春酣》、 《竹荫双禽》、《荷塘清夏》、《莲实佳鹅》、《黄山》、《阳朔小景》、《寒林双禽》。 1979年1月,与谢稚柳在广州,是时,陆俨少、刘旦宅、应野平等同在。12月,与谢稚柳一起应邀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成立75周年庆祝大会,与谢稚柳 高华阁 朱屺瞻等8位 画家合作《东风浩荡图》。 作 《秋果山禽图》,将工笔、写意、山水 截玉 花鸟结合。 1980年3月8日至15日,朵云 、香港集古斋在香港集古斋画廊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作品150多件,大部分为近作,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 《谢  稚柳、陈佩秋画集》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 作《海棠山雀》。 1981年,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访问讲学,在港期间,观看香港收藏家的字画。5月20日,上海友谊商店举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11月11日,中 立艺 美术家协会上海 分会和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工业展览馆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12月,于南京江苏省美 馆举行“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作《竹泉银雉》。 1982年4月12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 科学校毕业 版刊登谢稚柳、陈佩秋作品。12月,《陈佩秋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夏初,与谢稚柳一起赴京,为中南海紫光阁作画,与谢稚柳合作《冬景》。出访日本,进行书法交流。 1984年,任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作品《红满枝头》参加全国六届美展并获铜奖。4月27日至5月16日,“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作品100余  。  1985年,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兼职 客座 教授 。参加“日中全国精选水墨画展”。1月,由乌鲁木齐南路迁居巨鹿路。9月,前往敦煌,为谢稚柳补充《敦煌艺术叙录》作实 地勘察。9月30日 上海 “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在安徽合肥开幕,参加开幕式,10月2日,为采石矶太白楼作画,10月4日,登黄山,10月7日,参观歙县墨厂及砚厂并 作画。 1986年5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与谢稚柳前往参加当代中国画展和学术讨论会。12月18日,“谢稚柳、陈佩秋画展”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 1987年。作水墨工笔《四君子图卷》。作《竹禽图卷》。 1988年7月,“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于辽宁省博物馆举行。任南京大学 中国画 艺术中心客座教授。以1987年工笔《四君子图卷》为底本作意笔水墨《四君子图 卷》。作水墨工笔《鸳鸯图卷》。 1989年。题谢稚柳落墨白莲卷:“壮暮堂所作白莲,其画法乃自前人笔记所载徐熙落墨法颖脱而出,知台北张氏大千先生晚岁亦创泼墨泼彩 法,可谓殊途同归  矣。”作彩墨《仙子凌波图卷》。 1990年,于香港举办书画大展,出版《陈佩秋画集》。 1991年,与谢稚柳居住于香港。 1992年,5月应美国堪萨斯博物馆邀请,与谢稚柳一起参加"董其昌世纪"学术研讨会 在澳门举行“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 1993年 春,作《月下花前图卷》,《八珍图卷》。4月,去杭州参加 中国美术 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成立65周年纪念活动。10月,参加上海市代表团去东京、大阪进行文化交流。 1994年5月,受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邀请,与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在台北举办“上海当代水墨四大名家联展”,同时出版展览画册,江兆申为展览作序。7月,《陈佩秋书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登作品为1952年至1992年,96幅。 1995年,作《春山白云图》、《柳阴白鹭图》。 1996年11月,参观美国旧金山博物馆举办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华瑰宝展。12月20日,与谢稚柳一起在旧金山讲课,内容为“从旧金山中华瑰宝展谈古书画鉴定”,陈佩秋对宋、元、明各流派和各 协会 作品作详细分析,并将西方18世纪的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作了比较说明。 1997年春,作《浅水遥山图卷》、《青峦山居》。8月30日,飞西安,参观乾陵、茂陵、法门寺、兵马俑、华山、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 1998年4月10日,在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70周年庆祝大 ,11日,作《松之寿》赠母校。5月,“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丛书”《陈佩秋》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8月11日至11月15日,由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策划的“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于香港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对艺术界影响甚大。  1999年11月,由巨鹿路迁居虹梅路。受聘为朵云轩顾问。 2000年1月1日,参加朵云轩100周年庆祝活动。1月8日,陈佩秋画展于上海中国画院开幕。5月,《陈佩秋山水花卉扇册》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6月,谢稚柳、陈佩秋画展于朵云轩开幕,作为朵云轩百年庆典活动内容之一,同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谢稚柳·陈佩秋的艺术》。作品青绿山水一组参加2000年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  2001年5月,就董源《溪岸图》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认为《溪岸图》是董源传世真迹,而《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可以重新研究,由虹梅路迁  居名都城。 2002年2月8日,“陈佩秋艺术展”于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创作经历=== 1923年,陈佩秋出生于河南南阳,于昆明度过她的青少年时期。她年幼时已爱好艺术,学习成绩优异,尤精于数学科。她成 于动荡不安的时局,高中毕业时适逢抗 日战争,为了响应"科技救国"的呼唤,于1942年入西南联大。基于对艺术的热忱始终未灭,陈氏决意转读艺术,并于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当时在国立艺专的学生均对西方艺术非常向往,憧憬着西方的写实主义为中国未来艺术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陈佩秋却不为同辈所影响,她早已醉心于传统的 中国  绘画,专注于钻研古代大师的艺术,并深信前人的艺术能启发她的艺术创作。 陈佩秋在国立艺专攻读时期,潘天寿及黄宾虹均是校内院系的教员,她得以随潘天寿学习花鸟 。然而,她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故决心仿效前人步  履并追随古代大师之艺术路向。她由宋代花鸟及山水画开始,无论是工笔或写意的风格皆细心探究。 1950年毕业后,陈佩秋开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当时的工作给予她大量机会浏览古代画作,甚至可以借出宋代的花鸟扇画以便临摹 《花鸟杂册》展现了陈佩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而当中所画的都是宋画中常见的题材。 ==2出版 作品 ==1.荣宝斋画谱二六---陈佩秋山水 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 作者:陈佩秋 开本:8开 出版时间:1996年 所属类别:中国画 书号:ISBN 7-5003-0040-9 定价:14.80元 2.中国名画点击(第二辑)---陈佩秋·芙蓉图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陈佩秋 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开本:大16 出版时间:2007.07 印次:2007年7月第一次 所属类别:中国画 书号:ISBN 978-7-80725-578-9 定价:¥ 10.00元 3. 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陈佩秋(上下册)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陈佩秋 开本:小8 出版时间:2006.11 印次: 2006年11月第一次 所属类别:中国画 书号:ISBN 80725-326-6/J.309 定价:680.00元 3荣誉记录编辑1956年 工笔 《天目山杜鹃》 ;《水佩风裳》入选第三届 参加上海青年美展并获得一等奖,参加 全国 青年 美展 获得二等奖。1984年 作品 《红满枝头》 入选第 参加全国 六届 全国 美展 并获铜奖。 ==4创作特点== 在用心揣摩了工笔技巧后,陈佩秋转向探究较为粗放、写意的风格。一般来说,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较能以写意画法表白及发放出来。她汲取明代徐渭概括简约的造型 与富于情感的水墨运用技巧。 数年后,她的泼墨技巧配合了新的技巧组合,她以生动的笔触和泼墨去描写大自然的每一景物,而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她能够混合工笔和写意的技法,令作品更呈儒雅  美。 陈佩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周遭的新事情有了新的观察和感应。除了依旧坚持临摹古画,她开始关注西方的艺术。陈佩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她欣赏马奈、雷 诺阿及德加闪烁的颜色和精炼明确的笔触,并参照了印象派的用色于中国传统画上。在陈佩秋成熟时期的 作品 中,西方艺术带来的影响益发明显见于山水画和用色方面。 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贵乎“新”和“难”。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旧就没有新。她细心钻研国画的绘画元素,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配合启发自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体积和动感。她认为“新”是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和驾驭技巧是费时费力的,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难”。 ==5人物评价==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继承者,她赋予自己一个使命――对传统国画在现代艺术发 的贡献作重新的定位。  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 她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上世纪90年代,她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别开生面。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用彩墨写成,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她的艺术创作出入古今之间,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载入中国近代绘画史册,并将中国女性画家的绘画成就抬升到新的高度。  词条标签:艺术 画家 人物 现代 河南 ==视频=====中国书画泰斗陈佩秋先生去世,享年99岁==={{#iDisplay:x3105du5cwq|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