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宋教仁
,無編輯摘要
[[File:宋教仁.png | thumb | 300px | 宋教仁 <br> [http://ca.ntdtv.com/xtr/b5/2012/09/29/a329630.html.-【辛亥革命史畫】宋教仁先烈.html 原圖鏈接] ]]
'''宋教仁''' ([[1882年]][[4 (1882年4 月5日]]– [[1913 年]][[3 年3 月22日]] )字遁初,号渔父,国民党代理事长。出生于[[湖南省]][[桃源]],逝世于[[上海]],享年卅二,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從政歷程==
宋教仁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爾後為[[華興會]]與[[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他是[[孫中山]]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是[[国民党]]的组建人之一。
但是這個懸案在歷史上另有一說。宋教仁之親密革命夥伴,亦為當時宋教仁被刺時之秘書[[北一輝]],在其所著的「支那革命密史」一書中卻指出,殺害宋教仁之幕後主謀應為[[孫中山]]。理由在於彼此的政治見解差異過大。
從[[北一輝]]所著之「支那革命密史」與[[ 宋教仁]] 留下的手稿發現,[[ 宋教仁]] 與[[ 孫中山]] 在[[同盟會]]時期即早有路線之爭。孫中山力主在中國邊境省份,連絡會黨等舉事,而宋教仁則力主在長江中下游連絡新軍展開革命。孫中山在廣東策畫之[[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光復會]]系統之[[章炳麟]],又因質疑[[ 孫中山]] 貪瀆[[同盟會]]會款,而在南洋散發「孫文罪狀」一文,並憤而帶顉[[ 光復會]] 系統之舊成員退出[[ 同盟會]] ,[[ 同盟會]] 已名存實亡,[[華興會]]系統之領導者宋教仁亦對[[ 孫中山]] 感到失望,而與[[黃興]]轉而在長江中下游組織革命,與長期主張在邊境進行革命之[[ 孫中山]] 漸行漸遠。宋教仁的日記裡描述,孫文不但待人接物的胸襟狹窄,缺乏誠意。而且專制跋扈,令人難以忍受、認同<ref>[[黃文雄]]《國父與阿Q》</ref>。
革命成功後,由[[華興會]]系統所組成的武漢臨時軍政府,遭到孫中山回國後於上海組成之中華國民臨時政府排擠,雙方齪語不斷。但是素有人望之宋教仁卻在新成立之國民黨內卻奪實質權力之代理理事長,而孫中山雖為理事長,卻無實權。宋教仁力主與袁世凱合作,在一九一三年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名為理事長的孫中山卻失去黨內支持,黨內共推宋教仁組閣。
==評價==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宋教仁“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ref name=“新華網"/>
==參考文獻==
*《宋教仁傳》吳相湘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宋教仁與中國民主憲政》遲雲飛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 參考資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