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南大学学报

增加 12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管、西南大学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辑部]] 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辑27人。
据2018年9月[[ 中国知网]] 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出版文献8010篇、总被下载1020297次、总被引622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9。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为5504篇,被引量为35367次,下载量为73746次;影响[[ 因子]] 为0.82。
==办刊历史==
1989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 西南大学]]
2006年,经[[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批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ref>[https://www.sohu.com/a/126143055_490575 发表自己的论文选择月刊还是季刊?] ,搜狐,2017-05-04 </ref>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 学术期刊]]
==报道内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农业科学、[[ 生命科学]] 、数理科学与化学、[[ 地球]] 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学术文章。
==主要栏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 专家]] 特稿、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园艺与园林、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 、食品科学、动物科学。
==读者对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 读者]] 对象为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人员编制==
据2018年5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官网显示,[[ 西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27人。
==合作交流==
2016年9月23日-25日,2016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西南大学期刊社汤兴华社长受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的邀请参加期刊交易博览会开幕式,展出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教师教育学报》、《环球人文地理》四种期刊,并对探寻[[ 合作]] 进行了沟通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出版[[ 献]]8010 献8010 篇。
据2018年9月[[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为5504篇。
==收录情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 美国]] 《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农业文献题库》,[[ 英国]] 《动物学记录》,意大利《农业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 载]]1020297 载1020297 次、总被引622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9。
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引量为35367次,下载量为7374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 报告]] (扩刊版)数据显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为0.8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74种)中排第1114名。
==荣誉表彰==
2011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14年,获2014年度百种[[ 中国]] 杰出学术期刊。
获“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2015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称号。
2004、2008、2011、2014年,《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 中文核心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354497792_120237341 核心期刊有哪几个分类]] ,搜狐,2019-11-18</ref>
图中[[ 文字]] 为该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
==办刊宗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坚持为[[ 社会主义]] 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视频==
723,365
次編輯